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專題研究意識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如何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是21世紀幼教改革的重要問題。研究和實踐一再證實:幼兒園的發展關鍵在教師,教師的可持續發展也決定了幼兒教育的質量。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幼兒園管理中一項重要工作。在實踐與探索的過程中,我們認為課例研究對于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課例研究的內涵界定
課例研究是由兩個以上的教師組成一個小組,以真實課堂教學為載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行動研究。課例實質上是一個實際的教學例子,是對一個教學問題和教學決策的再現和描述。課例研究既切合幼兒園和教師的實際,又便于操作,是一個專業引領、同伴互助、知行統一、實踐反思的過程。
二、課例研究的操作策略
(一)圍繞幼兒園教育教學和教科研的實際進行課例研究
幼兒園課例研究是基于幼兒園發展和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由幼兒園發起和規劃、將本園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解決本園教育教學和教科研實際的培訓活動。
2013年,我園參加國家級課題《幼兒科學素養早期介入的研究》中子課題《幼兒探究式學習》。在研究中,我們圍繞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基本內容、在科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等主題進行課例研究,做到以研帶培、研修一體化。牢牢把握:課例研究與教師培養相結合;與教育教學相結合;與教育科研相結合。從而通過課例研究提高了幼兒園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課例研究促進了幼兒和教師的成長。
(二)組織課例研究的理論學習
課例研究的主體是教師。教師的專業成長理論學習必不可少。因此,我們重視并規范理論學習,采用專題講座、教師論壇、自主學習、集體備課等形式組織學習活動。定期撰寫專題理論文章及教育活動記實、個案分析、課例分析。我們組織了專題研究會,對廣大教師進行了教學研究方法的專題培訓,明確了課例教學研究是“以幼兒園為基地,以課堂為陣地,以教師發展為目的,以教學評價為載體,以教研活動為操作流程”的園本教研活動形式。通過課例教學的行動和反思,搭起了理念向實踐操作轉化的橋梁,使廣大教師教育理論素養不斷提高。
(三)“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研修一體化培養模式
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要促使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就必須對教師加強培訓。以“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研修一體化培養模式進行課例研究,能很好的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每學期都根據教育教學和課題研究的需要,聘請幼教專家來園進行講座,作學術報告,進行研究課的點評,和教師們一起共同研究探討。我們采取了骨干引領同事互助、師徒結對雙向互動等形式,在觀摩與交流、反思性教學、課題研討和遠程教育等過程中,教師們共同學習、合作學習,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形成了良好的氛圍,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四)“同課異構”提供了新的視角
如果說基于問題而展開的主題型和個案型的課例研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那么,基于教師而展開的課例研究顯得更為重要。由于每位教師自身發展水平的差異,教師面臨的問題是各種各樣而又具體的,她們希望有一種學習環境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困難。我園每學期開展以學年組為單位的“同課異構”課例研究觀摩活動,即選擇同樣的課題,讓不同的教師進行各自的教學設計,然后相互聽課觀摩研討切磋。
(五)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
由教研組做出學期計劃,定課例,定主題,定中心發言人。課例由學年組集體備課,對教學活動全程進行錄像,教研組共同會診、共同研究,名師帶動,骨干引領,教師個人自我對照、自我反思。實現在教學實踐中升華理論,讓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三、課例研究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基于課例的教學研究,使園本培訓在操作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創新,開辟了園本培訓中根植于教師教學實踐的培訓模式。研究實施以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得以提升,培養了一批具有一定教學理論基礎和教學水平的老師,形成了一支教學骨干隊伍。同時,在螺旋上升的教學行動實踐中,提高了教學質量,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一)課例研究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教師專業的成長和發展,關鍵在于實踐性知識的不斷豐富和實踐智慧的不斷提升。開展課例研究,有助于發掘教師的實踐智慧。
“教師成長=經驗+反思”該公式體現了教師成長過程應該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反思既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反省、回顧,同時也包含其他的教師、研究者的觀察與反思。除課例教師外,其他教師對課例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行為進行審視,找出其與倡導的理論之間的差距,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與感悟,擬訂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改進計劃與措施。
(二)課例研究有助于教師轉變教育角色
教師工作對創造性的要求是我們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對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要求。教師教育角色的轉變――從原來的教育者、指導者、要求者轉變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三)課例研究有助于教師知識和技能的提高
教師的知識廣度會直接影響到幼兒認知的效果,課例研究的地開展會促進教師對知識的不懈攝取,更恰當地面對教師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教師在課例研究過程中是處于一種比較教育的過程、反思教育的過程,這需要教師的自覺與理性,往往這就是教師提升自己教育技能,豐富自身知識的關鍵時刻,親身經歷的研究式學習遠比為了教而去教更具有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
(四)促進了教師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建構
課例研究,使園長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構建著一種新型的講求溝通、主動、共識、合作的人際關系,催生著嶄新的合作文化。各教研組在實施課例研究時,雖是一名教師擔綱,但全組教師共同參與,反思獻策,經驗分享,促進了學習型教研組的建設,把園本研修制度建設落到了實處,使學習成為自我發展的內在需要,增強了幼兒園以創新為主要特征的發展活力。
(五)課例研究是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重要形式
我們把“觀念先行,實踐跟進”作為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重視教師的理論學習,并制定相應的制度,把學習落到實處。在教研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在先進理念的指引下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使教學實踐有理論依據。特別是我們開展的園本教研活動,對教師的影響是深刻而深遠的。教師在園本教研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交流,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尋求著理論與實踐的銜接。在這過程中,教師的理論積淀逐漸深厚,研究意識逐漸增強,研究能力逐漸提高。
課例研究的過程是一個思考與提高的過程,這對幼兒本身的發展,對幼兒園教育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所以,教師專業化成長既是課題研究所達到的效果,也應當成為課題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實踐已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在幼兒園進行課例研究能夠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成長,這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篇2
MATLAB長于數值計算,能處理大量的數據,而且效率比較高,在科學計算領域已經成為主流工具。MATLAB能夠與各種程序語言進行混合編輯,大大加快了實際開發周期。這也是它廣泛應用于科學計算領域的一個重要原因。Simulink是MATLAB里的重要軟件工具之一,其主要的功能是實現系統建模、仿真與分析,并可以對系統參數做適當修改,觀察調試結果。Simulink實體圖形仿真模型庫里的模塊就是實際工程里實物的圖形符號,例如,代表電阻、電容、電源、電機、觸發器等等實物的特有圖形符號,它不是真實的物體,而是實際物體的圖形化模型,具有實際物體的特征和屬性。將這些圖形符號連接就能成為一個電路、一個系統就可以進行仿真實驗。
目前,MATLAB在國內本科教育及更高層次的教育教學中已有較多成功的應用案例。但在高職高專教學中,學生們的有限的英語水平對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軟件幾乎無法使用,利用軟件來進行實驗仿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利用MATLAB能夠與各種程序語言進行混合編程的功能,將VC編程與MATLAB環境整合成“開放式中文實驗平臺”,同時也可以補充傳統硬件實驗臺元件參數難整定和實驗固定的不足。
軟件實驗平臺采用對話框操作形式,在主對話框里選擇需要做的仿真實驗,調出仿真模型后,用子對話框設置仿真參數,控制仿真運行。實驗平臺通過列表框可以選擇需要進行的實驗項目,列表框的內容是從程序初始化時程序所在目錄的配置文件里讀取的,實驗名稱及模型的文件名都保存在配置文件里。
軟件實驗平臺的整個操作可以分解為:點擊“進入實驗”按鈕,最小化窗口,打開Matlab引擎,選擇列表框里的模型文件,執行相應子對話框,后恢復主窗口。點擊“新建模型”按鈕,彈出Simulink Library Browser對話框,操作者自行設計實驗進行仿真研究。每個實驗模型被不同的子對話框控制,根據實驗需要自行設置相關參數。
下面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電機及拖動》中的直流電動機的啟動過程為例來說明應用MATLAB進行仿真的過程。
電動機的啟動是指電動機接通電源后,由靜止狀態加速到穩定運行狀態的過程。對直流電動機的啟動一般有如下要求:要有足夠大的啟動轉矩;啟動電流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啟動設備要簡單、可靠。為了限制啟動電流,他勵直流電動機通常采用電樞回路串電阻啟動或降壓啟動,無論采用哪種啟動方法都應保證電動機的磁通足夠大,啟動電流比較小。而仿真系統啟動電流過大不會對設備有影響,但設定參數時一定要意識到。
直流電動機的啟動仿真模型如圖1所示。直流電源經理想開關加到電樞回路兩端,電動機的勵磁繞組也直接連接到直流電源,此為直流電機他勵形式。電動機運轉狀態的信號檢測端(m)經選路電器Selector選出轉速w、電樞電流Ia與電磁轉矩Te等送入示波器。電磁轉矩Te作為負載加到電機的轉矩信號輸入端(TL)。仿真模型采用定時信號發生器Timer以控制理想開關的啟動時間。
仿真模型中使用的模塊分別為:直流電源DC240V、直流電動機DC Machine、理想開關Ideal Switch、定時信號發生器Timer、電壓測量Us、選路器Selector、增益模塊Gain、示波器Scope,屬于電力系統模塊集中的信號源模塊組(Electrical Sources)、信號與系統模塊組(Signal Rounting)、輸出池模塊組(Sinks)等等。
模型仿真及仿真結果如下:
首先選擇主菜單【Simulation】下的【Configuration Parameters】子菜單,設置模型圖參數為Ode23tb,設置仿真時間設為2s,其他設置取默認值;再選擇主菜單【Simulation】下的【Start】,圖中模型開始仿真,仿真波形如圖2所示。
目前,多媒體技術廣泛的應用于中、高等院校的教學中,該文提出應用Matlab的混合編程以及外部程序的編程接口技術,與VC混合編程,建立“開放式中文軟件實驗平臺”,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還應進一步研究通過Matlab引擎技術,同時深入課堂調研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學專業課程教學中所需要仿真的實驗項目,建立仿真模型庫和實驗平臺界面。
參考文獻:
[1] 薛定宇,陳陽泉.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統仿真技術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篇3
對于專業認同,國內外學者在研究內容和方向上存在一些小同。在國外,山于專業選擇的靈活性較大,因此學者并小是單純地研究專業認同,而是將專業認同與職業認同相結介,將認同的概念具化到某一職業領域中。例如,對于教師、醫生、律師等職業的認同。在我國的高校中,專業基本上是一貫制的,大多數學生在上學期間幾乎小會改變所學專業。一旦學生小了解甚至小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就會嚴重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習成績小佳。另外,專業認同感小高也會影響到學生對于未來職業的選擇,很多學生就是因為對自己所學專業小認同而被迫在畢業時選擇其他方向作為自己的職業,這無形中也是對于教育資源的浪費,同時也造成了廣大青年學生時間、精力和經濟上的損失。
就整體而言,我國學者對于專業認同的研究并小豐富。而對于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領域的研究目前相對缺乏。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夠通過對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特點和影響因素的探討,為提升這一群體專業認同的水平下提供對策研究,同時為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培養乃至就業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 1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整體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了北京體育大學三個年級小同專業的碩士研究生450人進行問卷調查,采用個別調查和集體調查相結介的方式進行調查問卷發放與回收,在進行問卷調查時對樣本量較多年級的學生進行個人真實信息采集,以便進行后續追蹤研究。
1. 2研究方法
對于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的研究前人有相關的探討,本研究在周靖一《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調查問卷》的基礎上結介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模式和特點編制了調查問卷。問卷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專業認知和專業情感問卷 (共20題),第二部分是專業感受問卷(共13題),第三部分是職業規劃問卷(共21題),第四部分是人u學變量(共11題)。其中前三部分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方式,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選項依次賦值1-5分。
專業認知和專業情感問卷共20個條目。題目為五級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小符介”,5表示“完全符介”。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 922,問卷的四個因素共解釋總方差的61. 6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專業感受問卷共13個條目,題目為五級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小符介”,5表示“完全符介”。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 879,問卷的三個因素共解釋總方差的65. 1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職業規劃問卷共21個條目,題目為五級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小符介",5表示“完全符介”。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 927,問卷的三個因素共解釋總方差的68. 3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 3統計與分析
采用EP工DATA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19. 0進行描述性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GO. 05表示顯著性差異,PG0. O1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
2研究結果
2. 1問卷回收率及樣本量情況
450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407份,有效回收率90. 44%,其中男生191份,女生216份,研一233份,研二102份研三72份,因各年級招生人數小同及受到高年級學生外出實習和找工作等因素影響,研二、研三學生樣本量少于研一。
2. 2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整體狀況
如表2所示,專業認知和情感問卷最低得分為33分,最高得分為100分,這一問卷整體樣本的標準化平均分為3. 74分,高于中間分值3分,表明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整體的專業認知和專業情感程度較好。而在三個問卷中,生涯規劃的標準化平均分值相對于其他兩個問卷略低,但是也高于中間分值。這說明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的整體狀況中等偏上。
2. 3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在小同因素影響下的差異
如表3所示,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在性別、年級、工作經歷、自評所學專業冷熱程度等因素上具有顯著性差異,而在專業選擇方式和家庭來源因素上并沒有體現出顯著性差異。具體表現為:<1)在性別因素上,三個問卷均表現出了顯著性差異且男生在三個問卷上的得分均值均高于女生;<2)在三個問卷上均表現出了三年級分值最低,一年級分值最高的特征;<3)有工作經歷的學生的專業認同整體水平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4)認為自己所學專業為熱門的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明顯高于認為是冷門的學生;<5)小同的專業選擇方式和家庭所在地對于專業認同的影響沒有體現出顯著性差異;<6)體育院校專業類型包括學科類(體育理論類專業,如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新聞等)和術科類(運動技術動作類專業,如運動訓練和民族傳統體育等)兩大類,兩個專業類型在專業認知和專業情感、生涯規劃問卷上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差異,對于專業感受問卷表現出了一定的差異性;<7)在是否跨專業考研因素上,只有生涯規劃問卷表現出了顯著性差異且跨專業考研的學生的分值高于非跨專業考研的學生,這體現出了跨專業考研的學生對于未來發展規劃的意識和水平相對較高。
3討論與分析
3. 1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的整體程度較高,調查問卷中所涉及到的三個問卷在滿分為5分的評價體系中,其標準化平均分都高于3. 5分。在三個問卷中生涯規劃問卷的得分相對較低,這主要與體育院校研究生培養體系中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學生主動進行生涯規劃的意識小強有關。
3. 2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中男生的專業認同度要高于女生。這可能與當前就業形勢有自接關系,山于婚育等客觀現實問題的存在,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對于男生更為青睞,女生在求職過程中的難度要明顯高于男生,這就導致了女生對所學專業的社會競爭力缺乏信心,專業認同度下降。
3. 3學生的專業認同程度隨年級的升高呈負相關,即年級越高其專業認同度越低。這與秦攀博、傅蕾引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隨著年級的增長,畢業就業等壓力伴隨而來,而所學專業與就業競爭力之間關系的小匹配會導致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下降。
3. 4相比一自在學校讀書的學生,有一定工作經歷再次回到校園的學生的專業認同程度要更高。這主要有兩方而原因:首先,有過工作經歷再回到校園讀書的學生在選擇就讀專業時會更貼近自身的實際情況;第二,這部分學生在回到校園后會更加珍惜學習機會,更加專注于所學專業。
3. 5在前人對于綜介類院校碩士研究生和本科學生專業認同的研究中,專業選擇方式、家庭所在地這兩個因素都對專業認同度有明顯影響。然而它們對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度并沒有明顯影響,這可能是山于體育院校專業特點與普通院校有所區別所致,同時與研究過程中采用的問卷和研究對象小同等因素有關。
3. 6從跨專業(即本科專業與研究生專業小同)考研學生和非跨專業考研學生的對比來看,他們在專業認知與專業情感、專業感受兩個問卷并沒有顯著性差異。而在生涯規劃問卷上跨專業考研的學生要優于非跨專業考研的學生,這可能是山于跨專業考研的學生在本科階段就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了一定的思考,因此在報考研究生時選擇了自己更感興趣的專業。
4結論與建議
4. 1結論
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的整體程度較高,男生的專業認同度要高于女生;學生的專業認同程度呈現年級越高其專業認同度越低的特點;有工作經歷的學生的專業認同程度要更高;專業選擇方式、家庭所在地等因素對于體育院校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度并沒有明顯影響;小同專業類型對于學生的專業感受有一定影響,但是對于專業認知和專業情感以及生涯規劃影響小明顯;跨專業考研的學生生涯規劃意識更強,相關知識儲備更豐富;學生對于自己所學專業冷熱門的評價自接影響專業認同度的高低。
4. 2建議
<1)優化體育院校研究生專業設置,專業設置應當與社會整體發展和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相結介,對小符介社會發展需要和無法促進體育事業發展的專業作出相應調整。打破招生人數和比例一經確定就多年小變的模式,根據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要靈活調整招生比例,增加需求旺盛專業的招生比例,減少需求萎縮專業的招生人數。從而適應社會需要,減輕后續就業壓力。
篇4
【Key words】 Osteosarcoma; Thymoquinone; Metastasi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eyang,Yueyang 41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5.007
百里醌(Oridonin)是從唇形科(Labtea)香茶菜屬(Rabdosia)植物中分離出的一種貝殼杉烯二萜類(ent-kaurene diterpenoid)天然有機化合物,目前研究結果表明,百里醌能夠抑制如前列腺癌、宮頸癌、肝癌和肺癌等多種腫瘤細胞增殖,并對細胞轉移有一定抑制作用[1-6]。但目前尚未有百里醌對骨肉瘤轉移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報道,為此本研究將觀察百里醌對體外人骨肉瘤細胞轉移的作用,并初步探討其可能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主要藥品和試劑 胰酶、胎牛血清和RPMI-1640培養基購自美國Gibco公司;MMP-2、MMP-9和β-actin抗體購自美國Epitomics公司;Transwell小室購自美國Corning公司;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和結晶紫染色試劑盒購自南京凱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人工重組基底膜(matrigel)和百里醌購自美國Sigma公司,百里醌用含30%DMSO的滅菌三蒸水配成5 mmol/L母液,置-20 ℃保存,應用時加RPMI-1640培養基稀釋成目標濃度(DMSO的終濃度
1.2 細胞株及細胞培養 人骨肉瘤細胞株SaOS-2購自ATCC,培養在含l0%胎牛血清、質量濃度1×105 U/L青霉素和100 mg/L鏈霉素、2 mmol/L谷氨酰胺和1.5 g/L碳酸氫鈉的RPMI-1640培養液中,置于37 ℃、5%的CO2的培養箱內培養,2~3 d換液1次,細胞單層貼壁生長至70%~80%融合時胰蛋白酶消化傳代。
1.3 細胞遷移實驗 將對數生長期的SaOS-2細胞制成單細胞懸液,不同濃度百里醌(10、20、
40 μmol/L)作用2 h后,在培養皿上用200 μL槍頭小心刮出2 mm×2 cm 刮痕,經PBS沖洗2次,在顯微鏡下見刮痕內無細胞殘留后放置培養箱繼續培養24 h,置于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劃痕并計算各組細胞的劃痕修復率,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劃痕修復率(%)=[(0 h劃痕寬度-24 h劃痕寬度)/0 h劃痕寬度]×100%。
1.4 細胞侵襲實驗 不同濃度百里醌(10、20、40 μmol/L)作用骨肉瘤細胞2 h后,用無血清RPMI-1640培養基將細胞制成單細胞懸液,取1×104個細胞置于Transwell小室的上室,下層加500 μL含20%胎牛血清的培養基,放置細胞培養箱中培養24 h后取出濾膜,用棉簽小心擦去小室內膜上未穿過膜的細胞,細胞固定后用結晶紫染色,置于倒置顯微鏡下觀察染色后的細胞并計數,隨機計數20個視野,計算平均值。
1.5 Western印跡檢測細胞中MMP-2和MMP-9的表達 裂解細胞并分離細胞蛋白質,用Bradford法測量蛋白濃度后取等量蛋白質樣品(20 μg/孔),常規8% SDS-PAGE電泳,半干轉膜儀轉膜,5%脫脂奶粉封閉,加入特異性一抗(1∶1000)于4 ℃下孵育過夜,HRP標記的羊抗兔IgG為第二抗體(1∶2500)室溫孵育1 h,ECL顯色,條帶曝光強度用Quantity One 4.6.2(BIO,RAD)軟件分析,以β-actin為內參,通過與內參的灰度比得出目的條帶的相對表達水平。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正態分布變量多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百里醌對體外骨肉瘤細胞遷移的作用 百里醌可呈濃度依賴性顯著抑制SaOS-2細胞遷移(圖1)。百里醌(10、20、40 μmol/L)作用SaOS-2細胞2 h后,細胞劃痕修復率分別為(65.42±7.82)%、(52.66±6.37)%和(40.95±5.37)%,與對照組的(86.05±8.34)%相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百里醌對體外骨肉瘤細胞侵襲的作用 百里醌可呈濃度依賴性抑制體外骨肉瘤SaOS-2細胞侵襲(圖2)。百里醌(10、20、40 μmol/L)處理SaOS-2細胞2 h后每高倍鏡(×200)下侵襲細胞數分別為(21.5±3.8)、(22.9±2.8)和(17.5±3.1),與對照組的(45.4±5.7)相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百里醌對SaOS-2細胞中MMP-2和MMP-9表達的影響 如圖3所示,不同濃度百里醌(10、20、40 μmol/L)作用SaOS-2細胞48 h后,Western印跡表明,相對較低濃度(10 μmol/L)的百里醌對SaOS-2細胞中MMP-2和MMP-9蛋白的表達無明顯影響,但高濃度(20~40 μmol/L)的百里醌作用SaOS-2細胞后,細胞中MMP-2和MMP-9蛋白表達水平開始下調,以40 μmol/L百里醌作用后對MMP-2和MMP-9蛋白表達下調效應最顯著。
3 討論
在本研究中,為檢驗百里醌對體外骨肉瘤細胞轉移的抑制作用,筆者采用劃痕試驗和Transwell小室試驗模擬骨肉瘤細胞體外轉移過程,結果表明在本次實驗濃度和實驗時間下的百里醌未表現出對骨肉瘤SaOS-2細胞明顯的增值抑制作用,與文獻[7]報道相符,同時在該濃度和作用時間內百里醌可明顯抑制SaOS-2細胞的體外遷移運動和侵襲行為,從而首次在體外實驗中驗證了百里醌抗骨肉瘤細胞轉移的效應,表明百里醌作為一種低毒高效的腫瘤轉移抑制劑應用于骨肉瘤治療的巨大前景。
腫瘤轉移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動態連續的過程,三步驟學說是當前腫瘤轉移的權威學說 [8-11],三步驟包括如下,(1)分離:腫瘤細胞之間黏附能力下降,腫瘤細胞開始脫離原發灶;(2)降解:腫瘤細胞開始分泌水解酶,從而降解細胞外基質(ECM)成分以及基底膜中的蛋白成分;(3)移動:癌細胞通過水解基底膜后形成的組織間隙從而向周圍組織浸潤甚至進入淋巴管和/或血管,最終實現遠處轉移。在腫瘤轉移的過程中,細胞穿過細胞外基質從而實現腫瘤細胞侵襲是腫瘤轉移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而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在細胞侵襲和遠處轉移等多種惡性生物學行為中發揮了關鍵作用,MMP-2和MMP-9作為MMPs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員,在正常生理條件下,MMP-2和MMP-9蛋白能夠降解細胞外基質成分,調節細胞間黏附,同時MMP-2和MMP-9蛋白還可作用于細胞外成分或其他蛋白成分而啟動其潛在生物學功能,并直接或間接參與胚胎發育、組織模型再塑及創傷修復等正常生理功能。在病理情況下,MMP-2和MMP-9蛋白可破壞基底膜成分和降解細胞外基質中膠原成分,使得腫瘤細胞突破原發部位正常基底膜而發生侵襲和轉移[12-15]。MMP-2和MMP-9在腫瘤細胞中過度表達并分解細胞外基質,使腫瘤細胞向深層組織浸潤并突破血管和淋巴管而進入相應管腔中,造成惡性腫瘤的血行和淋巴轉移,同時MMP-2和MMP-9蛋白還可以調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從而在促進血管生成中發揮了一定作用。因此,抑制MMP-2和MMP-9的表達能有效抑制惡性腫瘤轉移。在本研究中,百里醌可抑制MMP-2和MMP-9蛋白在體外SaOS-2細胞中表達,同時百里醌對體外SaOS-2細胞遷移和侵襲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從而提示百里醌可能部分通過抑制MMP-2和MMP-9的表達從而抑制SaOS-2細胞轉移。
總之,本次實驗結果表明百里醌可顯著抑制體外SaOS-2細胞轉移,同時百里醌還可以抑制MMP-2和MMP-9蛋白在SaOS-2細胞中的表達。因此,筆者推斷百里醌可能通過抑制MMP-2和MMP-9從而抑制體外SaOS-2細胞轉移,但還需大量工作研究百里醌抑制SaOS-2細胞轉移的更多機制。
參考文獻
[1] Ikezoe T,Chen S S,Heber D,et al.Baicalin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PC-SPES which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cancer cells via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J].Prostate,2001,49(4):285-292.
[2]崔僑,田代真一,小野寺敏,等.百里醌通過誘導人宮頸癌HeLa細胞自噬下調凋亡[J].藥學學報,2007,42(1):35-39.
[3] Zhang J F,Liu J J,Liu P Q,et al.Oridonin inhibits cell growth by induction of apoptosis on human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BEL-7402 cells[J].Hepatol Res,2006,35(2):104-110.
[4] Leung C H,Grill S P,Lam W,et al.Novel mechanism of inhibition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DNA-binding activity by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Isodon rubescens[J].Mol Pharmacol,2005,68(2):286-297.
[5] Ahmad I,Muneer K M,Tamimi I A,et al.Thymoquinone suppresses metastasis of melanoma cells by inhibition of NLRP3 inflammasome[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13,270(1):70-76.
[6] Torres M P,Ponnusamy M P,Chakraborty S,et al.Effects of thymoquinone in the expression of mucin 4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cancer therapies[J].Mol Cancer Ther,2010,9(5):1419-1431.
[7] Li X T,Lin C,Li P Y.Characteristics of the cytostatic effects of oridonin in vitro[J].Acta Pharmacol Sin,1986,7(4):361-363.
[8] Cavallaro U,Christofori G.Multitasking in tumor progression:signaling functions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s[J].Ann N Y Acad Sci,2004,1(1014):58-66.
[9]安愛軍,鄭永剛,曹晶杰,等.三種雙膦酸鹽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骨痛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2):57-58.
[10]常娜,吳韋煒,徐成勝,等.重組人p53腺病毒聯合化療治療頸部轉移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7):3-4.
[11]陳寶玉,張鳴竹,房振羽.放療聯合唑來膦酸治療骨轉移癌止痛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9):118-119.
[12] Yamamoto A,Yano S,Shiraga M,et al.A third-generatio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 inhibitor (ONO-4817) combined with docetaxel suppresses progression of lung micrometastasis of MMP-expressing tumor cells in nude mice[J].Int J Cancer,2003,103(6):822-828.
[13]仲肖靜,顏麗麗.子宮內膜腺癌中MMP-2、MMP-9表達的免疫組化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9):48-50.
篇5
1高等職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
高等職業教育的屬性比較復雜,兼有諸多教育的屬性,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其中一種教育來定義。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課程設計也是如此,其中既包含了高等教育的元素,又包含了職業教育的元素。因此,普通高等教育的規律高等職業教育要遵守,職業的特殊要求同樣也要得到體現。總的來講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以校企合作為原則。職業首先來自于企業,將企業的要求提升為教學要求,再將企業的不足也提升為教學要求,能夠很好的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首先學校應根據企業的崗位需求進行總結和歸納,確定教學的培養方向;其次,對企業的崗位要求進行分析,找到企業對于人“能力”的需求,總結出需要學生所掌握的“能力”,包括技術能力與操作能力;再次,根據這些信息開設相應的核心專業課程以及支撐課程和相關課程,構成課程體系;最后,要與合作企業簽署人才培養協議,確保學生就業。第二,以專業建設為核心。專業建設是一個很寬泛的命題,包括諸多方面,比如課程建設、教學設施建設、教學隊伍建設等等。其中,最為核心的是課程建設。
2理實一體教學的設計要求及模式
從金融的職業特點來看,需要從業人員具備較強的技術水平,并且幾乎經濟的每一個領域都要和金融打交道。因此,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金融專業項目化課程的設計應該也以金融的職業特點為切入點,圍繞金融的應用領域,靈活設計針對性項目任務[2]。圍繞金融的職業特點和學生的現狀設計的項目化課程充分體現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兼顧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要求,培養出符合時展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
3強化實習過程的作用
實習過程是理實一體化改革與傳統高等職業教育最根本的區別之一,所起到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也是舉足輕重的。因此,實習體系的設計也是理實一體化改革的特色之一,以理財專業為例,其中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實習主體。傳統教學模式下,實習主體毫無懸念的只有學生。在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情況下,學生只是其中之一,授課老師同樣要接受實習。因為對于學生來講,在實習過程中的直接接觸將樹立他們對此業務的立體感受,縮短他們的適應期。對于教師來講,在實習過程中縮小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將切實改變今后的課程教學效果。因為現有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學者型人才,真正有過實際操作經驗的人并不多。金融行業的從業者收入在整個社會都屬于中高等水平,因此很少有人會考慮轉行到學校擔任教師,這就導致了金融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低下,教學脫離了實際。教師與學生同步實習,能夠然教師近距離接觸行業的最新動態,做到教學與時俱進。第二、實習地點。理財專業的就業面比較廣,銀行、保險和證券等行業都可以作為實習單位。從理論上講,去合作企業實習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實際上這么做要考慮諸多因素。金融機構的安全等級較高,而實習人員的素質與正式員工畢竟存在差距,所以很多企業不愿意接受人員實習。實習地點應該由學校出面進行統籌安排協調,方便實習單位對實習人員進行調度和管理。第三、實習時間。按照傳統的實習方式,學生一般在掌握了所有理論知識之后才會去安排實習,通常是在學生在校的最后一個學期。理實一體化改革在這個方面要進行創新,結合學生對職業的認知程度組織實習,但是還要同時考慮教學的成本。對于教師來講,實習的內容要比學生略少,教師的實習以頂崗實習為主。第四、實習內容。傳統的實習往往只是一種走馬觀花式的實習,對于實習的效果沒有實際能力上的評價,只是以一個實習報告進行打分。在理實一體化改革的背景下,這樣的實習效果已經不能達到教學的要求了。學生的實習是著眼于分階段和分層次的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有助于實現學生的順利就業。
4改革課程教學效果考核環節
金融專業的學生就業絕大多數會是在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企業,在人才培訓之前,學校與企業都簽訂了培養協議。為了降低學校與企業的人力資源風險,必須對課程教學設計是否達到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進行考核。考核環節的設計首先必須在思想上進行改革,不能用過去的考核方式來看待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效果,那樣最終的結果是教學軌道又逐步被拉回到了舊套路上,例如高考制度不變,那么高中教育的教學結果就不會變,圍繞這個結果的所產生的運行規則都不會變,一直在呼吁的學生減負都是空談,各種禁止的行為只是由公開變為了隱蔽而已。在理實一體化的改革背景下,考核教學效果不能只靠一張檢測理論知識掌握水平的試卷,而是改為多種考核手段按不同的搭配比例相結合的方式。在純理論教學的課程中,采用試卷考核是無可厚非的;在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考核中,可選擇卷面考試與實踐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降低卷面考試在最終考核結果中的影響比例,提升學生對課程實踐的投入程度;在實習課程中,取消以實習報告論英雄的模式,將學生的實習表現合理評定為表現分數,并按一定的比例計入總分,促進學生實習的積極性。
5結論
理實一體化改革是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一種創新性改造,其中思想就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利益為根本。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主人翁意識,加強了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結合程度,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滿足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但是其中還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繼續進行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篇6
一、一體化實踐教學的內涵
所謂一體化實踐教學,就是以工作實際需求為導向,將實踐教學環節與具體崗位工作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達到工學融通,并且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融會貫通,使二者緊密配合,共同實現對學生整體培養的目標。
金融專業的一體化實踐教學,即結合金融專業的特點,將實踐教學作為一個系統看待,在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課程中都積極推行實踐教學,并保持相互的銜接關聯性,統籌安排,將各課程、各環節的實踐作為大系統中的子系統綜合考慮。
二、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一)一體化實踐教學是金融專業性質的必然要求
金融學專業本身是理論性和應用型都很強的一門應用經濟學學科,金融專業比其他社會學科具有更強的社會實踐性,因而金融專業的學生應具備較強的金融實踐運作技能以滿足金融實際工作的需求。金融一體化實踐教學,尤其是校內金融模擬實訓室的運用,通過模擬具體的實際業務,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實踐,真正掌握金融專業各學科的知識。
(二)一體化實踐教學是解決現代金融行業就業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徑
現代金融業的飛速發展日益呈現全球化、自由化與信息化的特征,這些特征對現代金融專業的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順應金融發展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的大趨勢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從江浙滬的就業形勢來看,每年對金融專業人才都有大量的需求。然而,從用人單位的使用情況來看,金融專業的學生卻未能達到用人單位的預期。究其原因就是在校學習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要求的脫節,而實踐教學則是解決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徑。通過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真正做到理論實際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所學金融知識和崗位需求盡可能銜接一致。
(三)一體化實踐教學是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必備元素
在十報告中,大篇幅講到了教育現狀,并專門提出要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培養的不僅是擁有精湛技能的人才,而且是綜合素質高的技能人才,因為職業教育歸根到底是就業教育。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旨在培養綜合素質高的技能人才,是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必備元素。
三、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
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要求將崗位需求貫穿教學的始終,促使學生充分利用學生課堂、課外時間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與職業素養。
(一)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1.模擬崗位教學與理論知識學習的有機結合
利用金融與證券模擬實訓室提供給學生真實的工作環境,提供學生仿真的憑證與相關設備。在相關理論教學進行的同時以真實的業務為基礎模擬具體的業務情節,要求學生完成整個流程并對學生業務表現給予考核。
2.技能訓練與理論教學同步
實踐離不開技能,就金融專業學生而言,點鈔、文字與數字錄入是工作必備的基本技能。在理論教學的同時開設技能課,并將技能證書作為畢業的必備條件之一。在技能大賽的東風下,我院將技能訓練常規化,取得了可喜效果。
3.案例引導
課堂教學采用典型案例引起學生共鳴。案例選取應遵循時效性、真實性原則。所選案例不僅隨金融行業具體講述領域的變化而不同,而且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可適時結合時事焦點、熱點。案例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手腦并用,針對具體案例思考、分析、討論。
4.項目實訓
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圍繞真實項目開展,結合具體崗位需求進行理論實際一體化教學。根據課程各個項目的特點及崗位要求,教師可以以任務驅動實施項目模塊化教學,將學生分為若干項目小組,并指定一名學生作為項目組負責人,管理項目小組并組織實施分工。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各個階段的學習項目,由各項目小組在實訓室將各個項目完成,如外匯交易、銀行柜員綜合業務等。實訓過程中教師同時組織學生交流研討,使學生既動腦、動手,又提高了綜合技能。
(二)課外實踐教學成果的鞏固
學生職業能力的快速成長僅僅依靠課堂的45分鐘是不夠的,必須通過各類培訓、考證、自主實踐及學科競賽等活動加以鞏固。
1.職業資格證書培訓
在課外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銀行從業資格、證券從業資格及會計從業資格的培訓,將課堂專業教學內容與資格證書培訓緊密銜接。
2.技能證書與外語、計算機證書并重
學校將技能證書如文字錄入五筆證書、小鍵盤證書、珠算證書作為畢業的必備條件。評獎、評優過程中對技能證書給予外語、計算機證書同等權重考慮,促使學生對技能證書重視。
3.各類競賽與課堂教學緊密銜接
技能大賽、金融禮儀大賽及相關專業知識競賽的開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將課上學習的成果最大化應用,形成學生相互激勵、促進,力爭上游的良好局面。
(三)全面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綜合實訓
1.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利用假期及課余時間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并撰寫專題報告。實踐活動可由學生自由分組進行,針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拓展,自主完成。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除每人寫出實踐報告外,以組為單位。在整理、匯總和分析的基礎上寫出每組的實踐報告。以每組實訓報告為題,組成員可輪流推薦發言人在課堂進行交流。社會實踐是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并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是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訓練,促進學生觀察、分析、表達、分析、交際、合作及理解現實問題能力的提高。
2.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與頂崗實習
學校加強同金融機構的聯系與合作,邀請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制定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共同完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以滿足為金融機構培養后備人才的需要;通過校企合作,與金融相關企業如銀行、證券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共建一批教學實習基地,為學生校外頂崗實習提供良好的資源平臺;為高年級同學提供銀行等相關崗位進行頂崗實習,協助單位工作人員或獨立進行工作,在此過程中對學生在校實訓掌握的技能進行實際演練,為學生畢業后順利勝任相關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聘請金融機構管理人員與金融專業優秀畢業生來院做講座,使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提高理論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加深對工作崗位需求的理解。
3.畢業設計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就業意向,選擇畢業設計的方向,如商業銀行方向、證券投資方向等。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設計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案,提高對相關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學生在選題、搜集資料、確定研究思路及動手操作工程中,也提高了對相關知識的檢索和自學能力。整個畢業設計過程是學院對學生在整個在校學習期間培養效果的全面檢驗。
四、結語
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貫穿學生在校學習,不僅包括學生課堂學習、實訓,而且涵蓋課外考證、競賽,直至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及實習。同時一體化實踐教學也需要學院、教師、教學設施的集中全力配合。相信金融專業一體化教學的實施可以大幅提高高職同學在校學習的效率,更好地為金融經濟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的金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江南大學金融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經濟,2011(5).
[2]于晶波.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的定位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7).
[3]付麗紅.高職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
篇7
一 開展汽車維修專業一體化教學的必要性
傳統的汽車維修教學多采用理論和實操分開授課的形式,即先在教室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再到實訓中心進行實操訓練。這樣的教學模式易出現理論和實操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間斷,使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顯得較為困難,學生的操作技能很難達到企業工作崗位的要求。另外,面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教學也必須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改變傳統的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目標,代替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應確立“以現代職業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教育科研促進教學質量提高,以科研促教學與市場結合”的研究方針,建立以教務處、專業系并有企業合作參與的學校科研工作體系,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汽車維修專業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二 什么是一體化教學法
一體化教學就是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理論、實驗、實訓等教學內容一體化設置;講授、聽課與實驗、操作等教學形式一體化實施;教室、實驗室與實訓場地等教學條件一體化配置;知識、技能與素質等職業要求一體化訓練,由此形成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它是由師生雙方共同在實訓中心(或專業教室)圍繞工作(實踐)任務的完成進行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某個教學任務。
一體化的教學表現形式有: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一體化、教學情景與工作環境一體化、教師與企業內訓師一體化、學生與企業員工一體化,最終實現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情景、教師隊伍與生產實踐等有效銜接。
三 如何建立汽修專業一體化教學
第一,建立汽車維修專業一體化教學應以維修技術應用能力為主體,設計實踐教學計劃,確定技術應用能力的實踐教學目標,并在課時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進行大力度的改革。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達到1∶1。實踐教學學時不少于總學時的40%,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課時進行實踐能力訓練。在實踐教學內容上,形成包括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技術應用或綜合能力訓練課程(或實訓項目)的實踐教學體系。
第二,針對技工學校學生知識基礎較差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利用實物直觀演示法,將書本上的零件名稱,具體的工作原理,實實在在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便于激發學生的興趣,縮短認識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較快地將書本上的理論與實踐融合,促進了理解,加深了記憶,繞過了以往“死記硬背名稱、原理的暗礁”,學習效率得到了較大提高,重要的是使學生初步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將來繼續學習打好基礎。
第三,建立汽修專業一體化教學,重新編排專業課程,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同步進行,邊教、邊學、邊做。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實物、教具、多媒體等手段,將枯燥的理論教學過程轉變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一體化過程,從而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記憶的良性循環。將“汽車構造”“汽車修理工藝”和“汽車維護與排除”三門課合并為一門課,實現了一體化。
第四,建立一體化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從理論到實操,均需具備足夠的能力,這是實行一體化教學的成功關鍵。這就要求教師除必須具備專業系統的理論知識外,還必須具備高級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才能在授課過程中進行規范、準確的操作演示。
四 汽修專業一體化教學方法探討
一體化教學方法有多種形式,一般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師資力量,以及汽車維修技術的特點而靈活運用,也可以采用以下的一種或幾種方法結合完成教學任務。
1.模塊式一體化教學
模塊式一體化教學是指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打破傳統學科體系和教學模式,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要求來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體現能力本位的特點,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脫節問題,減少理論課之間及實習課之間知識的重復,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2.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重構課程體系
將汽車專業課程劃分為:發動機、底盤、電器、故障診斷與排除、汽車新技術五大模塊。各大模塊按系統機構的不同,分設各個專業課題,如在發動機模塊中,分設有兩大機構五大系統的課程,每個課題按專業技術的實用性和參照國家技能鑒定規范要求,再設分課題。將汽車類高級技術人員所必需的汽車各總成的結構、工作原理、維修、檢測、故障診斷與排除等知識,綜合與重組后分模塊在同一課程中講授,知識與能力有機結合,避免脫節,減少重復。
3.實驗室及實習基地的建設
第一,按照劃分的教學模塊,分別建立各個模塊的校內實操室。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對每個模塊的實操項目進行細化,再針對每個項目配置足夠的設備資源。在此基礎上對所需的設備資源進行整合、配套,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投資。
第二,單靠學校的投資很難滿足模塊化教學對設備的要求。一定要建立一批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能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學習。如一些4S店、大型汽車維修廠、汽車美容店等。實習基地的建設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法進行。校企合作的較好方式是對口培養,學生到實習基地實習,然后到實習基地就業。學生在實習基地的實習過程中,學校有針對性地聘請企業高工高管現場操作,指導學生對實際故障進行剖析、排除。這樣可較快提高學生的實際維修能力。
第三,在一體化教學實踐中,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除了必須具備專業系統的理論知識外,還必須具備汽車維修技師的操作水平,才能在授課過程中進行規范、準確的操作演示。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培訓,我校的汽車專業課教師,已把理論和實操兩者融為一體,基本通過“講師/技師”的“雙師”評定,有效地促進了教改的實施。
五 結束語
汽車維修專業一體化教學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模式,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種教學方法,它適應技工院校的學生基礎和職業教育規律,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了技工院校的教學活力。建立一體化教學體系,完成一體化課程教學、認知實習、崗位實習、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等緊密銜接的系統工程,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綜合能力及職業素質,讓學生在學校能真正學到有用的東西,使他們不僅成為一名技術人才,更要成為一名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實現我們培養學生,掌握新技術、新工藝的復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人才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篇8
一、理實一體化模式的主要作用
(一)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理實一體化在電子電工專業中具有一些特殊性,與其他學科不同,電子電工專業課不僅要求合理地知識運用以及務實的實踐活動,此外,對技術的要求較高。在傳統的電子電工專業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只是通過教師所提供的視頻、圖片進行觀察和描述,無法進行實際的操作過程,影響了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學生技能的提升,而現在,教師運用現代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理論與實際相融合,帶領學生進入車間,進行實驗,既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理論與實際相融合,提高教學質量
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之,將技能融入理論教學之中,同時將抽象而枯燥的理論有效地轉化到有趣的實踐活動中。目前的電子電工專業中專業課程在“理實一體化”模式教學中,有一些具體的內容和技術在課堂上很難完成。例如,在學習模擬電路操作中,學生需要到配備實訓桌、電源、電流表、電壓表等多種部件七彩的實驗室操作,教師可以在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導學生學會理論知識,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三)理論與實際相共存,推動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在與學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從一個傳授者轉換角色,變為一個引導者、合作者。理論與實踐課都由一名老師擔任,這就要求中職學校的教師必須具備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電子電工專業課程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具有更高的關聯性,電子電工專業教師需要具有專業的實踐經驗,如果教師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組織學生進行專業實踐教學時,無法為學生答疑解惑,將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所以,在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師資隊伍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
二、理實一體化模式實施策略
(一)結合實踐,營造氛圍
教學理實一體化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電子電工專業學生的學習環境,將課堂與工作環境進行有機結合,例如,學生在單片機的原理與使用中,需要到實驗基地進行查找,認真分析,進行總結。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容易產生概念誤解。利用理實一體化模式,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自動手實驗,不僅促進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學習課程之后,學生會感受到自身專業知識的提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小組合作分工,培養團結精神
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課堂中,將班級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任命小組長,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帶領組員完成任務,重視小組合作的學習,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全體組員遇到困難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在小組之中自由討論,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學習的快樂,發現知識的真諦,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三)提高職業素養,促進全面發展
通過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讓中職學校的電子電工專業學生充分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更好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例如學生在嵌入式系統開發時,教師采取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的方法,讓學生對自己的工作成果進行自我評價,找出自身不足,認真對待。因此在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中,教師需要將學生責任意識、溝通能力、安全意識的形成作為重點,為學生就業奠定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電子電工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相結合的高素質人才,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有效將二者結合起來,是現代教學發展重要教學方法,教師要妥善利用,提升職校教學質量,培育高素質的全面人才。
參考文獻:
篇9
收錄日期:2012年11月18日
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給職業技術院校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社會用工需要設置專業,根據崗位工作內容開設課程,根據用人市場變化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構建以能力本位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活動課程體系是當今職業教育界課程改革的新趨勢。
當前,知識經濟初現端倪。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用工不僅僅需要經驗型、技術型的人才,更需要一批掌握多種不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因此,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職業教育方法應緊緊圍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運用“一體化”教學模式,集理論學習、現場觀摩、技能訓練于一體,集計算機網絡、動態仿真軟件、現場設備控制綜合運用于一體,既重視理論的學習、運用和指導作用,又突出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以“一體化”教學模式產生聚集效應,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
一、“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體化”教學模式是由師生雙方共同在“一體化”專業學習中完成某一學習任務的教學模式。
“一體化”教學模式體現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一體化、教學情景與工作環境一體化、學生與企業員工一體化,最終實現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情景、教師隊伍與生產實踐無縫對接。真正體現了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職業能力為基礎、以工作任務為起點、以轉變教學方式為根本的新型“教與學”。
二、“一體化”教學模塊課程的開發
以工作過程系統化開發專業課程建立和實施企業全程參與課程建設的合作機制和操作流程進行基于汽車營銷、技術服務、檢測維修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專業課程開發。
1、建立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課程理念。要進行深刻有效的變革,人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必須先行。綜觀世界職業教育發展史,職業教育的課程開發經歷了“學科系統化”、“學習理論導向”和“職業分析導向”模式,正在向“工作過程導向”的模式發展。用當前先進的職業教育理論武裝教師的頭腦,廣泛開展教學研討和實驗,不斷領會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課程理念的內涵。
2、聘請汽車行業協會和各類汽車企業專家擔任汽車專業工作任務分析的行業專家。他們都是來自于畢業生就業崗位相對應的不同性質、類型、規模、層次的汽車企業,并具有多年實踐經驗,保證了工作任務分析完整性,覆蓋專業崗位群。
3、引導工作分析專家進行汽車任務的分析。由于企業專家來自不同的企業,其工作性質和內容都不盡相同,采取一定的方法,盡可能地把不同意見展現出來,整合不同專家的意見,形成專家小組認可、線索清楚、層次分明的典型工作任務表。
4、聘請行業汽車專家和校內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專業骨干教師作為課程開展專家,進一步對任務、項目、能力、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根據崗位工作內容進行工作項目、工作任務、工作行為分析。分析出來的工作項目用于指導搭建課程結構,工作任務、工作行為用于構建課程教學內容。在工作分析時,確定各級工作任務的使用頻率和難易程度,以確立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專業課程和學時安排。
5、通過系統的工作任務分析,在職業教育專家的指導下,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將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項目)和內容轉化為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形成一系列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校本教材等教學文件。
6、根據汽車專業教學內容的要求完善汽車實訓場地,滿足實訓教學的現場操作、技能訓練等。大力引進電化教學手段,使教學設施不斷完善,使教學化管理與現代社會信息化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為實施教學改革創造良好的條件。
7、成立專門的考核小組,對各個模塊學習結束后進行考核和質量評估。實行教考分離,主要對學生進行應知、應會、應答進行考核。同時,專門組織學生問卷調查,及時了解和跟蹤教學效果。定期舉行教師座談會,了解教師對一體化教學的建議和意見。
總之,破除陳舊的職業教育理念,樹立現代教育觀,建立適應行業需要、具有職業教育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運用“一體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生的學習與技能實訓才會變得更加輕松、更加愉快,高職院校才能擔負起培養掌握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
篇10
第二步——集體備課,初定方案。同組教師共同閱讀設計方案、提出改進意見,任課教師根據意見進行修改,初步確定上課方案。
第三步——一次實講,互相聽課。任課教師依據備課方案,在其中一個教學班進行實際授課。目的是由理論層面轉化為實際操作,進一步發現問題。
第四步——錄像回放,微格評課。借助錄像,聽課者、執教者共同面對屏幕,邊聽看、邊評析。目的是重新審視、研討分析、解決問題。
第五步——修改完善。任課教師根據評課的意見、建議在原稿上進行第三次修改完善。目的是積累研究過程,進一步提升認識。
第六步——二次實講,互相聽課。任課教師依據備課方案在另一個教學班進行實際授課,同時錄像。目的是實踐操作,驗證認識。
第七步——再次回放,微格評課。根據錄像,聽課者、執教者再次面對屏幕,邊聽看,邊評析。目的是將兩次課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對某一內容進行提升。
第八步——修改完善,實現經典。教師根據兩次評課的意見和實踐過程中的感受,進一步完善經典課例。目的是在不斷的修改完善中,將課標要求內化為教師自己的認識,并指導教學。
通過反復研磨課例,教師將課標要求轉化為可操作的課堂教學行為,加深了對新標的深層理解,教師由單一的關注教學內容轉向以知識為載體,激發學生情感、培養學生習慣、訓練學生思維,使學生終身受益。通過微格評課,對課堂教學的各項技能分別進行“規范化”和“標準化”訓練,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幫助。
通過課例研究,教師的教學發生了以下變化。
篇11
根據我市現有辦學條件和招生現狀對藥學專業15級、16級進行了有關問題的問卷調查。初步接受企業教育班級人數65人,未接受企業教育班級人數148人通過調查問卷分析獲知,經歷過藥店初步教育的學生與未經歷藥店初步教育的學生在調查結果方面有明顯差異,大部分學生對一體化教室陳列的藥品和中藥標本感興趣,感覺企業人員來講課對學習藥學幫助很大。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要求非常強烈,所以職業教育要改變目前陳舊的培養模式。通過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接受能力,我們認為在校生在校期間接受相關行業的管理和技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2行業調查
為深化校企合作,促進學生畢業后能夠精準就業,我們走訪了本地區的醫藥行業,包括藥廠、藥店(社會藥房)和醫院藥房,并進行了調研,普遍反映上崗后的畢業生職業素質和技能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另一方面,學生對所在崗位也不十分滿意,不能適應崗位的管理,甚至有的時間不長就要求變更工作。這樣使相關單位不能及時應聘到理想的藥學人員,時而久之,因為缺乏新生力量,也就制約了行業的發展,而藥學人員因長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會影響自己的發展。
2探索與措施
藥學專業職業教育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是促使藥學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中等職業教育必須緊密結合區域產業與經濟,提升中職教育的產業對接水平。目前恰逢秦皇島打造承接京津冀健康、醫療、養老產業之際,人口快速老齡化的速度更加突出,促使社會藥房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本地區已有零售藥店1600家,批發藥店21家,人們對藥學服務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保證用藥安全,需要大量有知識、高技能、懂管理的藥學人才充實到一線,所以為醫藥行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已成為中職藥學教育的一項艱巨任務。為滿足社會需求,尋求適合中職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勢在必行。我校藥學團隊積極探索藥學專業職業教育模式的改革,從教學的現狀出發,根據藥學專業發展方向及社會對藥學人才的需求,對中職藥學專業實施了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1首先要統一認識
我們應該構建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使學生提前進入“企業人”角色,實現學生畢業與就業的無縫對接。職業教育包括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中職藥學專業的人才職前教育一般是指學生的職業技術教育,一般為在校期間進行的教育,主要是學習將來就業崗位所必須的基礎知識和勞動技能;職后教育通常是指就業后的繼續教育,包括崗前培訓和崗后培訓。崗前培訓時間一般為一周,內容因企業性質而定,如藥店崗前培訓內容主要包括藥店組織構架、管理制度、崗位職責、藥事法規、門店微機應用等;崗后培訓內容一般根據崗位發展的需求而定,可以持續進行。職后教育直接影響到事業的發展。中職藥學專業的人才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模式的研究,主要是把職后教育中的崗前教育融合到職前教育過程中,延長崗前教育的實踐,讓學生提前進入“企業人”角色,充分消化、吸收崗前培訓的內容,解決好中職藥學人員就業前和就業后教育銜接的問題。
2.2建立校企合作
隨著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秦皇島健康養老產業蒸蒸日上,社會藥房已逐漸承擔起了藥學服務的責任,為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執業藥師和藥劑員服務質量越來越重要。為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我校與秦皇島德信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并將班級命名為德信班,強化學生的企業意識,并增強了學生與相關企業的親和力。
2.3成立藥學團隊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專業建設,以藥劑專業為建設平臺,更好地根據專業特點實施教育教學改革,鑄造專業特色和實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形成藥劑管理專業教育教學團隊。依據專業學生人數本團隊現有成員八名,均具有講師或高級講師職稱,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六人為執業藥師,具備雙師資格。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職稱和知識結構合理。團隊成員涵蓋藥劑、藥理和計算機三個專業,制定了藥學團隊崗位職責以對本專業的教育教學過程負責。
2.4建立理實一體化教室
理實一體化教室劃分兩個區,即教學區和實訓區。實訓區包括模擬藥店和中藥標本室。模擬藥店的建立對于藥理學、藥品調劑技術、藥品零售與服務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及實訓奠定了基礎。中藥標本室方便了《天然藥物學基礎》的教學。設置中藥斗柜、張貼三證一照、展示藥店管理制度等,讓學生認識管理的重要性,了解藥店管理的模式及各崗位的要求,同時也啟發學生如何做好人生規劃。藥劑理實一體化教室的建立是校企合作的體現,拉近了學生和藥店的距離,將技能實踐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直接在課堂上學到就業崗位必須的操作技能,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是中專職業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
2.5將企業請進課堂
藥劑班開設了企業實踐課,每周一次,主要是聘請合作企業關鍵崗位的負責人給學生講授藥店管理方面的內容,當他們走進一體化教室,看到本單位風格的模擬藥店,感到非常親切,和學生猶如一家,可以結合現場講解藥店管理方法和制度,促進了學校和合作企業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讓企業了解學生情況,便于以后的管理與溝通。
2.6加強師資培訓
學校每周一次企業教育,對教師進行師資培訓,對所有任課教師具有很大的鞭策作用,促動教師去了解藥店,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師資隊伍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學過程中促使教師不斷地去鉆研教學方法,不斷地去掌握新知識、新技術,以此來滿足教學所需,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2.7充分利用職業活動周活動,進行校企合作成果展示
為了讓學生提前進入企業人角色,在職業活動周舉行了校企合作成果展示。藥劑專業團隊給學生編排了的情景劇《中藥調配四物湯》,指導學生認真彩排,對每一句臺詞認真斟酌,密切聯系藥學服務術語,對調配的每一步調配操作嚴格按崗位操作標準進行要求,讓學生熟悉職業崗位、感受職業氛圍、體驗職業角色。學生成立了5.12練習小分隊,利用業余時間一絲不茍的排練,對排練中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尤其是操作技能強的動作嚴格要求,刻苦訓練,從而激發了學生不怕困難、吃苦耐勞、刻苦鉆研的精神,構筑成了“5.12精神”,明顯達到了職業教育的目的。
2.8開展技能大賽
2017年12月份,組織了藥劑班學生自愿報名參加中藥傳統技能大賽。整個活動是先進行三周的技能培訓,第四周進行大賽。項目包括中藥辨認與調配及中藥炮制。通過訓練和大賽不僅使學生鞏固了學過的藥學知識、提高的藥學技能,同時也是教師的職業技能有了很大提高。更可喜的是有幾個學生中途要求報名參加,我們也吸收入隊讓他們跟著學習。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實現了他們努力學習的愿望。
2.9走進企業,感受職場
篇12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2-0074-03
隨著不斷革新的新型工業化的推進和新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逐漸成為體現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1]。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德、法、英等西方發達國家都把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作為發展實體經濟的戰略目標,以不斷增強國家綜合競爭力,鞏固國際競爭中可持續的優勢地位[2]。
對土建類專業的高職學生,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和管理一線工作崗位的,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操作能力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扎實的基本專業技術理論、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職業素質是必不可少的。理實一體化以學生為主體,職業技能訓練為核心,將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是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和身心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符合高職教育的規律和特點。
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指導下,國內各高職院校都在不斷探索一套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應對生源質量整體不斷下降的問題[2]。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特定崗位的職業能力,最根本的辦法是加強實踐教學,調整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在專業課教學中實行專業課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
1 土建類高職教育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在各國教育體系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和環節,也是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的搖籃。我國的職業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其發展也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和現實問題。由于區域差異,各地經濟水平不一,教育發展不均勻,導致大多數高職院校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陷入困境。一定程度的高職教育機構被動發展,缺乏應有的吸引力。我國教育體系的高校擴張規模已確定,生源數量逐年下降,很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面臨生源問題。同時也注定全國范圍內,高職院校生源質量整體不斷下降的趨勢[2]。通過對高職類院校土建專業的專業課教學的調研和土建行業企業調研,發現當前土建類專業課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生源質量現狀 生源質量對教學的形式與專業課程設置模式有著巨大的影響。圖1為統計到的近年來全國高考參加與錄取人數趨勢圖,從中可以看出,參加高考的學生數量已經達到高峰,在2008年的1050萬達到峰值后,有陸續遞減趨勢,近三年內穩定在930萬左右。高考錄取比例不斷提高,2008年以來,平均每年以十萬人左右的速度遞增,截至2014年,錄取比例達到75%(圖2),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規模更是已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就陜西省2014年高考錄取而言,高職專科分數線:文科高職專科為273分,理科高職專科為256分。相應招入高職院校的學生高考成績在200~400分,可見生源科學文化素質水平整體不高。
課程設置及教學現狀 對高職教育來說,全國各地發展不均衡,主要表現在辦學資金不足、教學環境落后、師資質量不高且短缺、教學設備差以及課程體系不適應當前教學需要等。在適應生源變化過程中,從本科專業傳承下來的高職土建專業課程體系早已不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當前的高職土建類專業課程設置上,許多院校還是受傳統本科教育課程設置和定位的影響,在課程設置上表現為對高職學生能力培養定位不準。理論課內容及難度定位過難,教學條件、教學方法單一,師資能力培養缺乏,導致教學效果不好,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一般。
就業單位對畢業生需求狀況 黨的十以來,伴隨城鎮化建設,各地區域經濟得到穩步發展,給建筑業帶來利好前景。就西安西咸新區,已將46個項目列入開工計劃,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片區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等領域。就全國范圍來說,從進一步推行新型城鎮化和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方面來看,建筑行業前景巨大。無論是大量公路、鐵路、市政基礎設施,還是學校、醫院的修建,無論是生態環境建設,還是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都離不開建筑工程專業的人才。隨著行業發展趨于穩定,對高素質、動手能力強、會思維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
2 課程體系分析
在職業教育中突出對學生進行以下能力培養:收集和選擇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在規劃和決策中運用這些信息和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社會能力、合作能力、創業能力、適應能力等[3-4]。在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研討會、深入企業仔細調研和往屆畢業生反饋意見認真分析的基礎上,從兩個方面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分析。
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準確定位 學科式課程與實踐教學課程之間脫節,不適合現代高職教育。傳統教育中,實踐教學主要是為了印證理論,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實際應用能力,或者是職業技能訓練等。一般院校理論課與實踐課分開實施,導致學生面對如課程設計、綜合訓練等任務時,感到手足無措,覺得理論課學的知識不能有效轉換為實際動手能力,效果不好。耗時耗力卻教學效果一般,特別是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施工組織與管理等課程,這是傳統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目前課程改革與建設面臨的問題 對于課程改革與建設面臨的問題,一方面傳統理論轉入行動導向課程后,理論知識的標準及深淺程度不好掌握;另一方面,理論教學與訓練職業技能的比重有爭議,導致在專業能力培養上考慮得多,但實際實施的方法和過程有欠缺,效果不佳。再次,依現有條件,要每次課都理論和實踐結合,模擬工作場景比較難,教學資源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再就是,實訓師資隊伍建設不夠,實訓條件、教學條件需要改善,針對性開展大班與小班的教學活動。在此,許多院校對課程改革建設比較迷茫,也沒有確切的方式與方法。
3 系統化課程體系構建
通過對現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分析,可以明確系統化課程體系的構建,是要培養學生“基本素質能力、崗位基本能力、崗位核心能力及崗位拓展能力”的能力體系。要腳踏實地,改變思路,揚長避短地建立“新的學科式+行動導向”的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 課程體系中,怎么劃分培養學生的教學內容,怎么去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內容結合起來,怎么去減輕學生理論課學習任務負擔的同時,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學習,以建立理論與實踐教學的一體化體系。由高等職業教育職業能力培養目標、行業(企業)需求、社會需求和學生就業需要,形成“‘學做工’循環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并按照“調研崗位群分析崗位能力分析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選取”的工作步驟構建課程體系[5]。
人才培養模式在土建專業已經很成熟的“2+1”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如圖3所示)基礎上,建立新三段式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階段包括第1~2學期,在學校內進行入門基本理論的學習,以實踐中的理論教學和崗位體驗實習為主;
第二階段包括第3~4學期,主要進行專業基本職業能力(即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訓練)培養;
第三階段包括第5~6學期,主要在企業實踐中在專業技能(工學結合的方式訓練關鍵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 (即頂崗實習訓練關鍵能力)方面進行培養。
校內的專業教學階段課程需要采用教、學、做合一的形式,專業教學主要采用工學結合、各種教學手段并用、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模擬實訓等教學模式;校外的綜合實踐采用頂崗實習教學模式,經過校外的綜合實踐頂崗實習,在初步具有職業崗位工作能力的基礎上,學生置身于企業的實際工作情境中,結合實際工作任務,完成職業教育的全過程,最終全面形成職業行動能力[6]。
教學組織 一體化教學組織,就是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有機組合和統籌安排,使教學內容編排更合理,從而減少重復內容,并縮短教學時間,促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良性結合。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入實訓室觀看相關模型和資料,以任務驅動的形式促使學生自己動手,自己總結出答案,教師進行講解,并細化基礎理論知識。接下來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或完成課程相關內容,確定表達方案、繪制圖紙,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接著進行相互評價,教師點評,對學生的實踐結果進行分析,重點找出有共性的缺陷進行系統演示,采用邊演示邊講解的教學方法,排除學生理解的誤區。最后是鞏固所學內容,讓學生對第一次實踐的結果進行糾正,達到全面掌握的目的。
整個理實一體化教學進程中,時刻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為輔,更多地幫助、引導參與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索、建構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4 結論
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互進行,融為一體。一方面,提高理論教師的實踐能力、實訓教師的理論水平,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另一方面,教師將理論知識融于實踐教學中,讓學生在學中干、干中學,在學練中理解理論知識、掌握技能,打破教師和學生的界限,教師就在學生中間,就在學生身邊。這種方式可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忱,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邊學邊練邊積極總結,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20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M].北京:2014.
[3]吳學敏.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理念與策略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33).
篇13
(1)“一體化”教學理念。“一體化”教學理念為我們中職數學課教學的實踐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所謂“一體化”教學就是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既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又使學生能自覺地將所學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中職數學能力作為綜合職業能力的一部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專業學習和形成就業、創業和轉崗服務,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基礎。讓數學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與專業教學進行有機整合,使數學知識與專業理論、技能融合在一起。
(2)新課程理念。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數學的不同分支和不同內容之間的聯系,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作為職業學校,更應該考慮學生學習的專業性,突出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文化課為專業學習服務的思想。既要體現出數學的應用性,又要使學生從專業學習的角度認識數學知識,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2.數學與專業課“一體化”教學的原則
(1)專業性原則。“一體化”教學強調能力本位思想,不僅將數學能力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的一部分,而且要充分體現數學知識為專業學習服務的思想。因此,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等過程中全方位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2)模塊化原則。職業學校各專業對于數學知識的要求千差萬別,為了使數學課與專業課在教學上保持一致性,要參照專業學習的需要適當整合、重組數學教學內容,設計數學模塊化的教學結構。
(3)可接受性原則。數學課歷來被職校生視為畏途,最怕學而又不得不學。由于缺乏內在動力,多數學生只是硬著頭皮苦求過關。而“一體化”教學就是要努力打破這個怪圈。一方面,通過大量應用實例使學生真切地看到數學有用和怎樣用的問題,逐步實現學習心理的轉變。另一方面,通過著力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借助于計算機課程的普及和專業課教師的數學修養的提高,使學生逐步達到對數學工具敢用、會用、樂于用,進入正效應良性循環之中。只有當學生具備了這種良好的心理基礎,各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才能真正奏效。
二、數學課與專業課“一體化”教學的實踐
1.協調教學計劃和教研活動,樹立“一體化”教學目標
我們為了保證數學與專業學習無障礙銜接,每學期在制定數學課授課計劃時,均請各專業負責人或骨干教師參與,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意見,充分了解各專業對學生數學知識的要求,統領全局、全面把關。同時,創設條件組織數學教師與專業教師共同開展教研活動,使數學教師及時了解專業課學習所需的數學內容與程度,在數學教學中適當選講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材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教師也要吸收并采納數學教材中好的思想與方法,將專業中所用到的數學知識或思想方法講得簡潔明了。在數學教師和專業教師彼此相互了解后,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樹立“一體化”教學目標。
2.組織模塊化教學,形成“一體化”教學資源
中職數學在保證文化基礎課性質的同時,既要考慮學生有可拓展空間的平臺,又要實現為專業服務的目的,就必須打破傳統的“重數學體系”的觀念。我校根據各專業對數學知識的需求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采用“1+3”模塊。即“核心模塊+專業模塊+文化模塊+拓展模塊”的模塊化結構,其中,①核心模塊是每個學生必修內容,利用該模塊構筑中職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平臺,通過對這一平臺知識的學習,構建學生數學知識核心部分。②專業模塊是根據不同專業培養目標對數學課程的需求而設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可按照大類專業設計為若干子模塊,體現課程的應用。③文化模塊是學生選修的內容,主要包含數學史料、趣聞軼事和著名的數學問題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人文價值,開闊視野,提高文化素養。④拓展模塊是為滿足學生繼續學習、轉崗、創業和終身學習的需要而設置的選學內容,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按層次設計若干個等級的子模塊,體現課程的發展,如右表。
3.設計情境化教學,豐富“一體化”教學課堂
大多數職業學校學生重視專業學習,往往忽視文化課的學習,這就需要數學教師要以專業為突破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靈活變換教學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中開展情境化教學,我們課題組在教學實踐中初步探索形成了以下幾種情境教學形式:
(1)設置專業情境,導入新課。以往的新課導入一般從數學到數學,很難激發起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教師可利用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結合新授課知識,創設相關情境,巧妙地導入新課。如對機械專業的學生,可以利用觀察位移、加速度、力合成等知識,引入向量的概念。
(2)結合專業案例,練習新知。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的內在聯系,在不影響數學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從專業課教材中選取一些具體實例進行練習,讓學生明確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是密切關聯的,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學習數學的作用。如對電子專業的學生,在講授完y=Asin(ωx+φ)的圖像和性質后,可以結合電工基礎的內容,設計交流電的有效值練習,如已知某交流電壓u=14.1sin(314t+π/3)V,求:①該交流電壓的有效值、初相位。②t=0.1s時,該交流電壓的瞬時值;練習2.已知兩交流電壓分別為u1=220姨2sin(100πt+π/4)V,u2=380姨2sin(314t+π/3)V,求各交流電壓的最大值、有效值、頻率、周期、初相和它們之間的相位差,指出它們之間的“超前”或“滯后”關系。
(3)布置專業作業,加強鞏固。如對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學習完等差數列的知識后,讓學生利用QB語言編寫求等差數列第n項的程序,教師通過調試程度來批改學生的作業。這樣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既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又能鞏固數學的新授內容。(本文來自于《中國職業技術教育》雜志。《中國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簡介詳見.)
(4)開展專業研究性學習,融匯拓展。中職教育以應用能力為本位,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自然、社會,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教會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可以結合專業,選擇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或相近的研究課題。如對經貿專業的學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市場調查,統計商場內某一商品的價格、銷售量及利潤情況,利用研究性學習得出影響該產品利潤的各種因素及如何定價可以利潤最大化的小論文。
4.全面體現能力本位,實現“一體化”評價體系
對學生的學業評價堅持能力本位,堅持評價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服務,我校對學生的考核功能形成了“基本知識考核+創造能力的測評”的“一體化”評價方法。基本知識考核主要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為考試內容,可由任課教師單獨組題,成績占總評的40%;創造能力測評則主要考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由數學教師與專業教師一同組題,一同評閱試卷,成績占據總評的60%。組卷時,可采取多題選做方式,閱評時,一題允許多種求解,專業教師評定其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的運用是否正確,數學教師則評定其方法、算法是否正確以及方案的優劣。這種“輕計算、重創造”的考評制度,使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開展“一體化”教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