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宝贝乖_国产精品一二区_欧美 日韩 国产 成人 在线_久久一区二区电影

在線客服

基因組學的意義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基因組學的意義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基因組學的意義

篇1

中醫藥學是以古代樸素唯物論及樸素辨證法為基礎,經過歷代中醫長期臨床實踐及切身體會,逐步形成了獨具整體特色的生命科學體系并證明了自身理論科學性,正確反映了人體生命活動的整體運行規律[1]。但是,到了現在卻受到了現代醫學尤其是分子生物學的極大沖擊,于是中醫藥學的現代化和再次發展問題就擺在眼前了。筆者認為中醫藥學現代化的關鍵就是認清中醫藥學的優缺點,以整體理論為核心,努力吸收當代科學技術,特別是現代醫學、信息技術以及分子生物學等精華,發展中醫特色的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建立基因組基礎上的微觀辨證,完善中醫的辨證論治觀。只要堅持整體論,中醫藥學就不會被西化,并且可以吸收當代生物學科技等發展成為具有整體特色的現代生命科學體系。

1 中醫基因組學建立的現實性

1.1 基因組的整體性

分子是生命所依賴建立的最小單位,生命就是在分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生命科學發展到了分子階段后,出現了不同于以往的整體化趨勢。現在的后基因組學就是由還原論逐步走向整體論的典型。

人的形成是從一個受精卵的基因組開始的,基因組中包含了一個人成長的全部信息,在與受精卵細胞質的相互作用中,開始了演化,最后發育成了一個完整的個人。細胞的生理活動也是在基因組的調控下進行的,基因組是細胞的信息和調控中心。

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人體特化和尚未分化的細胞一樣,含有同樣全部的遺傳信息,因而具有發育的可能性。植物基因工程、蛙的核移植試驗以及克隆羊、牛的誕生等就充分說明了細胞核的全能性。

1.2 形神觀

廣義之神,從整體上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整體特性,是生命的整體功能,是生命的結構和功能的統一。 而形則包括臟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有形軀體,以及滋養五臟、百骸的精、氣、血、津、液等及其滋生助養下的經絡俞穴。在人體有形物質的相互聯系和作用中蘊涵著和完成了人的整體功能,在人體整體的指導下,完成了各個部分的相互作用。宏觀是微觀的集合,在當展的分子生物學中,在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中體現了人的整體特性。整體、陰陽依然是人體分子運動的主宰和統帥,中醫理論對微觀的分子的研究仍然起著指導作用。基因組屬于中醫“精”的范疇,是狹義之精,是整體性的,精可化氣,而氣具有信息性,所以精也具有信息性,具有宏觀人體的信息性。

1.3 結合的可行性

從上可以看出,在基因組階段,中醫理論依然可以適用,依然是基因組研究的指導。由于基因組的全能性,基因組整體的信息和宏觀人體的信息具有了重合性,因此基因組整體和宏觀整體是同一的,整體的時空特異性和信息量是一致的,是同一整體的不同表現。

2 中醫基因組學的概念

中醫基因組學是在繼承傳統中醫優秀的整體特色的基礎上,結合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的優勢,建立的分子基礎上的中醫學,建立起綜合—分析基礎上的整體生命科學;中醫基因組學不但可以解釋、破譯、發展基因組學,并且可以使中醫完善化并現代化,從而更好地認識生命及人的本質。它的手段是利用優秀的中醫整體特色作為指導,結合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技術手段去研究人類基因組的結構和功能,是中醫微觀辨證的根本理論基礎。

傳統中醫學是宏觀整體的,描述的是宏觀的整體生命現象,但是并沒有深入到微觀的基因組和其他的生命大分子方面,因而沒有形成完善的生命科學,必然有模糊性、類比性等缺點;但是中醫學科學地描述了宏觀的人體整體性,為微觀的基因組學奠定了科學的基礎,為中醫基因組學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傳統中醫學與中醫基因組學分別建立在宏觀和微觀兩個不同的層次,因而具有不同的特點,二者的結合組成了人體整體,宏觀和微觀兩個理論完善了中醫理論,建立在基因組基礎上的微觀辨證也因此完善了中醫的辨證論治體系[2]。

3 宏觀和微觀整體規律的對應性

基因組是人類乃至人體賴以建立的分子基礎,是由23對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染色體而構成,是人體的微觀信息整體。宏觀的整體性是由于內在的微觀根據所決定,是微觀基因組整體性的外在表現;而23對染色體并不是隨便組合而成,是有一定規律的,各染色體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關系,它們之間組成了一個整體。各染色體中各基因之間也不是相互獨立的,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關系,它們之間也組成了一個整體。只有這樣有序的整體才可以最后形成宏觀人體這樣有序的整體,否則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宏觀和微觀整體規律的同一性,內在規律有序性地同一。二者的規律是一一對應的。基因組從整體上來說可以分為五個臟腑系統,五臟基因組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生命的統一體。腎臟為基因組初步分化的產物,它以結構為主;心臟為基因組功能的最高點;以腎為主,五臟共合,形成精系統,形成具有生殖作用的精;以心為主,五臟共合,形成腦;以脾為主,五臟共合,形成四肢。每一臟都可以按陰陽轉化規律形成自己的基因組系列。五臟在宏觀上是以五行式功能形式而構成統一整體的。各臟腑內部的細胞基因組是含該臟腑該細胞特異信息的基因組,這些含臟腑特異基因組信息的細胞通過所演化的蛋白組與該臟腑系統其他細胞基因組相互作用保持著該臟腑系統自身的穩定性,該臟腑所有的特異基因組信息的集合構成了該臟腑特異的基因組信息模塊。該特異臟腑基因組信息模塊又通過特異蛋白組(激素、酶等)對其它臟腑基因組調控作用而保持著人體五臟整體的穩定性。這些特異蛋白組的功能與特異臟腑的氣的功能是一致的。五臟的氣是相生相克、制化勝復的。人體是由五臟所構成,五臟各自的特異臟腑基因組信息集團本身也就是相生相克、制化勝復的,它們構成了全息的基因組。人體基因組是由五臟基因組集團所構成,各臟基因組信息集團是由諸多基因所構成的網絡調控集團。而不同臟腑基因組集團之間的聯系路線以及基因之間相互聯系的路徑構成了微觀的經絡系統。臟腑集團間的聯系構成了內經絡系統,是臟腑之間相生克復關系和臟與腑表里關系的路徑,外經絡系統是臟腑基因組與肢節基因組并與外界聯系的路徑。正是由聯系才構成了基因組的統一整體。

盡管人的各種組織器官的結構、功能都不相同,但都是從一個受精卵分化、發育而來,因而每個細胞都保存著最原始的共同信息,這是構成人體整體的基礎,人的每個細胞的遺傳物質中都包含著人的全部整體特性。不同細胞進行的不同氣化。正是由于人體整體復雜性的表現,而局部的特殊性正是由整體特性決定的。

4 基因組微觀整體的建立的分子理論基礎

張洪鈞、彭莉把組成生命的遺傳物質DNA/RNA按中醫理論進行了分類,并預測如果能將基因等分子進行陰陽五行分類,則陰陽相互作用規律、五行生克制化規律可直接應用于基因組網絡分析;不過,筆者認為人類具有自然物質所不同的主動能動性,因而人類基因的陰陽分類不必拘泥于自然界的陰陽分類,A,G,C,T的三聯體密碼就是人體的八卦密碼,由此生成20種必需氨基酸。人類基因組是結構和功能的統一,生命的整體就是和卵子相合的瞬間形成的,在極短的普朗克時間內經過生命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最后生成微觀狀態下的基因組。在基因組的序列中,有以結構為主的基因(陰),也有以功能為主的基因(陽),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命的整體。每一個基因都是全息性的,是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

基因組整體內部的經絡聯系也有自身的特異性,與重復序列和基因序列的堿基對的陰陽屬性很有關系,這是中醫基因組學未來發展的關鍵。

5 精氣神與基因組的關系

精、氣、神為人身三寶,精為形體之本,生命之源,是基因組功能的基礎體現,是人體發育分化的根源;氣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推動力和調節力,是基因組及其氣場化生各種蛋白質參與人體活動的結果;而神為生命之主宰和總體現,是生命進化至人、基因組信息物質結構功能的最高的集中體現 。

6 證的基因組基礎和基因組整體辨證

從證的機理來講,證與五臟是密切相關的;從證與基因組的關系來講,基因是里,證是表,證與基因的關系也是密切的,與基因組內部的功能作用路線有關。中醫辨證方法有八綱、六經、衛氣營血、臟腑和三焦辨證等。而證又是有個體差異的,因而被認為與基因型相關。從基因組的角度講,基因表達正常與協調為“正氣”,反之為“病氣”。1979年根據著名老中醫關幼波的臨床經驗,將肝病分為8個主型,36個亞型。因而證的基因組定位也是有主次的,多點的,與基因組的微觀經絡系統、臟基因塊及其作用調控途徑有關。由證可以推出與某組蛋白質組有關,而這組蛋白質組又與某組基因組相關,因此可以推出肝臟基因組塊的微細結構以及證的基因組機理。證候基因組定位是某些基因之間相互聯系和表達量大小。

微觀辨證的根本基礎就是中醫基因組學的建立,沒有這個基礎,微觀辨證便失去了理論根據,無法找到分子辨證的整體基礎。有了中醫基因組學,可以對某些基因的整體特征確切診斷,找出這個基因與整個基因組的整體性是否相和諧,是否符合基因組的整體性乃至人體的整體性;也可以將證的機理基因化,診斷出確切的病變的基因機理,從而給出確切的基因治療方案和基因藥物。通過針灸找出經絡系統和確切基因的關系,從而針對基因病進行針灸治療;也可以通過中藥復方找出中藥藥性和基因組的關系。從而更準確地針對疾病或者基因病進行中藥治療。將基因組整體辨證論治學和基因工程技術結合起來,可以預想對基因組的整體結構的探索將有重大的突破,對現代難于治愈的基因病、遺傳病、癌等進行基因組辨證,找出基因組異變的因素,從而找出最佳的治療方案或者藥物等[3]。

7 小結

基因組整體不能代表人體整體,代表的也只是人體內部的信息和調控系統,它必須和細胞質聯合起來,在細胞的相互聯系中才能構成人體。

基因組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由還原論走向整體論的節點,而中醫基因組學的建立不但促進這種趨勢,而且可以促進中醫藥學的現代化發展。中醫藥學只有在結合吸收了現代科學的優秀還原論優勢,在分化后創新整合而走向新的高峰。中醫藥學是中國傳統整體生命科學體系,而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則是21世紀的領先學科,這兩者的結合不僅是科學的整體論與還原論的結合,而且也是古老的東方哲學與先進的現代科學的結合,這種結合勢必掀起生命科學以至整個科學體系整體化的巨大變革,其帶來的效應是遠遠不能估計的。

參考文獻

篇2

KEYWORDS:lungcancer;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uedeletedfromchromosome10gene(PTEN);immunohistochemistry

腫瘤的發生是多階段、多步驟和多基因改變的過程,腫瘤的惡性表型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導致正常細胞惡變的結果,而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對抑癌基因的研究不僅在探索腫瘤發生的分子生物學機制方面有重要意義,而且在腫瘤的預防、治療、誘導分化、凋亡、衰老等方面也有重大價值。PTEN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uedeletedfromchromosome10gene)又稱MMAC1(mutatedinmultipleadvancedcancersgene)或TEP1(TGF-regulatedandepithelialphosphatase1gene),是1997年由Steck等[1]3個研究小組分別發現并命名的一種新的抑癌基因(簡稱PTEN)。現已證實該基因的突變、失活與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為探討原發性支氣管肺癌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達與肺癌發生發展的關系,我們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對56例肺癌患者石蠟標本及3例正常肺組織標本進行了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所有標本均取自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病理科2001年至2004年間石蠟包埋標本,56例經病理學檢查證實為原發性肺癌。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齡36-75歲,平均55歲。所有患者術前均未接受化療、放療及免疫治療。根據WHO(1981)肺癌的分類標準進行組織學分類,根據腫瘤的分級標準(組織結構、異型性等)進行病理分級。其中鱗癌23例、腺癌20例、小細胞肺癌13例;病理分級為分化良好的17例、中等分化24例、分化不良15例。TNM分期按UICC(1997)標準進行:Ⅰ期12例、Ⅱ期18例、Ⅲ期15例、Ⅳ期11例。肺門和(或)縱隔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簡稱轉移):有轉移19例、無轉移37例。3例正常肺組織為對照,來自手術切除的癌旁正常肺組織(至少距離癌腫5cm以上)。

1.2方法

采用免疫組化SP法。鼠抗人PTEN單克隆抗體及SP試劑盒均購于北京中山生物公司。標本經甲醛溶液固定,石蠟包埋,連續切片3張,厚5μm,常規蘇木素-伊紅(HE)染色復查診斷。免疫組化檢測步驟:一抗稀釋濃度1∶50,常規脫蠟后微波爐抗原修復,4℃過夜,PBS洗;二抗37℃30min,PBS洗;加鏈霉素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物酶溶液,37℃30min,PBS洗;DAB顯色,蘇木素復染。用已知陽性切片作陽性對照,PBS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

1.3結果判定

參照Fromowitz等的方法[2]。首先按染色強度評分:0分為無色,1分為淡黃色,2分為棕黃色,3分為棕褐色;再按陽性細胞所占的百分比評分:0分為陰性,1分為陽性細胞≤10%,2分為11%-50%,3分為51%-75%,4分為>75%。染色強度與陽性細胞百分比的分值乘積>3分為免疫組化反應陽性。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的比較均采用卡方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PTEN蛋白在肺癌組織中的定位

陽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細胞質(膜),癌細胞核也有部分表達;陽性產物呈棕黃色彌漫分布(圖1)。

2.2PTEN蛋白表達與肺癌一般臨床特征的關系

PTEN在56例肺癌患者中的表達陽性率為37.50%,其中PTEN表達陽性的患者平均年齡為(53.35±8.70)歲,表達陰性的患者平均年齡為(54.90±9.25)歲,兩者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39例男性患者中PTEN陽性表達率為41.03%,17例女患者中為29.14%,兩者相比亦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PTEN蛋白表達與肺癌病理類型的關系

56例肺癌患者PTEN蛋白表達的陽性率為50.00%,其中23例鱗癌中的陽性率為60.87%,20例腺癌中的陽性率為55.00%,兩者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13例小細胞癌中的陽性表達率為23.08%,其PTEN陽性率明顯低于前兩者,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PTEN在小細胞肺癌中的陽性表達低于非小細胞肺癌,提示PTEN的蛋白表達與肺癌的病理類型有關。

2.4PTEN蛋白表達與肺癌分化程度的關系

在56例肺癌患者中,隨著分化程度的降低,PTEN的蛋白表達陽性率也隨之下降,分化良好者較中等分化者PTEN表達陽性率為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分化不良者與前兩者相比PTEN蛋白陽性表達率明顯降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表1PTEN蛋白表達與肺癌分化程度的關系(略)

2.5PTEN蛋白表達與肺癌臨床分期及轉移的關系

Ⅰ、Ⅱ期患者的PTEN蛋白陽性表達率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Ⅲ、Ⅳ期患者的PTEN蛋白表達陽性率明顯降低,與Ⅰ、Ⅱ期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隨著病變的進展,PTEN的表達率呈下降趨勢。在19例有轉移的患者中,PTEN表達陽性率為26.32%,明顯低于無轉移者,經統計學分析,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表2PTEN的蛋白表達與肺癌臨床分期及轉移的關系(略)

3討論

PTEN是一種多功能的磷酸酯酶,主要有以下功能[3]:①參與胚胎的正常發育[4];②通過G1期阻滯或誘導細胞凋亡機制,抑制細胞生長;③抑制端粒酶的活性;④抑制細胞的遷移、鋪展和局部黏附。許多研究顯示,PTEN基因的缺失、突變或表達產物的失活,影響肺癌的發生、發展。Kohno等[5]檢測了40株肺癌細胞系,發現15株小細胞肺癌中6株發生了PTENDNA純合性丟失,25株非小細胞肺癌中2株發生了PTENDNA純合性丟失,2株有無活性突變和錯義突變,小細胞肺癌的PTEN失表達率似乎高于非小細胞肺癌,說明PTEN在肺癌的發生、發展中作為一個抑癌基因發揮作用。且有研究顯示,PTEN蛋白表達水平的高低與患者的病理分級及預后有關,患者預后越差,惡性度越高,PTEN蛋白水平越低。提示PTEN可能參與了肺癌的發生、發展及浸潤和轉移。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癌組織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達主要分布于癌細胞質,核膜上也有著色,而且正常肺組織較肺癌組織著色明顯增強。這與Hager等[6]對腎細胞癌的相關研究相似。盡管不同年齡、性別患者的PTEN基因的蛋白表達不同,但差異甚微,提示PTEN基因的表達與患者的年齡、性別無關。實驗中,肺癌組織PTEN基因的蛋白表達陽性率為50%,正常肺組織PTEN基因的蛋白表達陽性率為93.27%,肺癌組織PTEN基因的蛋白表達顯著低于正常肺組織,認為原發性支氣管肺癌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達下調,提示PTEN基因的蛋白表達缺失在肺癌的發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Hosoya等[7]報道PTEN基因的突變率只有13.30%,遠遠低于本實驗檢測到的PTEN基因的蛋白表達缺失率(由陽性率計算)50%。其原因可能是:①影響PTEN基因的蛋白表達的因素很多,如PTEN基因的純和性丟失或突變、PTEN基因的雜合性丟失、PTEN基因啟動子的甲基化、非翻譯區的微小病變等均可導致該基因的低表達或不表達;②在PTEN基因復制、轉錄、翻譯以及翻譯后修飾的水平也可發生PTEN基因的低表達或不表達。

目前的一些研究結果提示,PTEN基因的變異與肺癌的不同病理類型有關[8-9]。Zhang等[10]研究顯示,PTEN在小細胞肺癌中的缺失率達44%,高于非小細胞肺癌(24%),提示PTEN的缺失在肺癌,尤其是小細胞肺癌的發生發展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顯示PTEN基因蛋白表達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陽性率(鱗癌60.87%、腺癌55.00%、小細胞癌23.08%),說明PTEN基因的表達與腫瘤的組織類型密切相關,尤其在小細胞肺癌中可能發揮重要作用。

關于PTEN基因與肺癌病理分級,臨床分期的關系,國內外報道不多。Sano等[11]研究發現PTEN基因表達水平的高低與神經膠質瘤患者的病理分級相關,PTEN基因表達水平越低,說明腫瘤的惡性程度越高,臨床分期越晚,預后也就越差。本實驗結果也顯示分化不良的肺癌PTEN基因的蛋白表達陽性率低于分化良好和中等分化者,且臨床分期越晚,PTEN基因的蛋白陽性表達率也越低,提示PTEN基因表達與腫瘤的惡性程度、臨床分期密切相關,表達水平越低,臨床分期越晚,腫瘤的惡性程度越高。

Salvesen等[12]報道子宮內膜癌PTEN啟動子甲基化患者很容易發生淋巴結轉移。本實驗也顯示有淋巴結轉移的肺癌患者PTEN基因的蛋白表達明顯低于無淋巴結轉移者,提示PTEN基因的低表達與淋巴結轉移有關,表達陽性率越低,越容易發生淋巴結轉移。這可能是因為PTEN基因低表達的肺癌患者失去了PTEN對FAK介導的細胞浸潤、轉移和生長的抑制作用,從而發生淋巴結轉移。

PTEN基因的蛋白在肺癌組織中的表達較正常肺組織中的表達有所降低,說明PTEN基因的低表達可能在肺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該基因的表達與肺癌患者的年齡、性別無關,而與肺癌的病理類型、組織的分化程度、臨床分期、以及有無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表明PTEN基因可能作為判斷肺癌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指標,也可作為基因治療的靶基因。這為今后肺癌的診斷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SteckPA,PershouseMA,JasserSA,etal.IdentificationofacandidatetumorsuppressorgeneMMAC1atchromosome10q23.3thatismutatedinmultipleadvancedcancers[J].NatGenet,1997,15(4):356-358.

[2]FromowitzFB,VoilaMV,ChaoS,etal.Rasp21expressionintheprogressionofbreastcancer[J].HumPathol,1987,18(12):1268-1275.

[3]熊敏,吳一龍.現代肺癌病理與臨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97-98.

[4]KimuraT,SuzukiA,FujitaY,etal.ConditionallossofPTENleadstotesticularteratomaandenhancesembryonicgermcellproduction[J].Development,2003,130(8):1691-1700.

[5]KohnoT,TakahashiM,MandaR,etal.InactivationofthePTEN/MMAC1/TEP1geneinhumanlungcancers[J].GenesChromosomesCancer,1998,22(2):152-156.

[6]HagerM,HaufeH,KemmerlingR,etal.PTENexpressioninrenalcellcarcinomaandoncocytomaandprognosis[J].Pathology,2007,39(5):482-485.

[7]HosoyaY,GemmaA,SeikeM,etal.AlterationofthePTEN/MMAC1genelocusinprimarylungcancerwithdistantmetastasis[J].LungCancer,1999,25(2):87-93.

[8]MarsitCJ,ZhengS,AldapeK,etal.PTENexpressioninnon-small-celllungcancer:evaluatingitsrelationtotumorcharacteristics,allelicloss,andepigeneticalteration[J].HumPathol,2005,36(7):768-776.

[9]LimWT,ZhangWH,MillerCR,etal.PTENandphosphorylatedAKTexpressionandprognosisinearly-andlate-stagenon-smallcelllungcancer[J].OncolRep,2007,17(4):853-857.

篇3

(一) 癌基因

1. C-erbB-2癌基因蛋白

癌基因C-erbB-2又稱neu或Her-2,是人類腫瘤中發生改變頻率最高的癌基因之一,該基因的過度表達和擴增可見于多種腫瘤。Her-2常作為乳腺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及消化道腫瘤的重要指標,可利用Her-2單克隆抗體,作為一種靶分子進行生物治療。

2. ras癌基因病白

ras-p21癌基因病白的表達與腫瘤預后、浸潤、轉移有關,是腫瘤發生的“啟動基因”。目前ras基因主要用于肺癌、胰腺癌、結腸癌、卵巢癌等多種腫瘤研究。

3. c-myc癌基因蛋折

c-myc基因作為核調節蛋白是一種核內的轉錄活化因子,在Burkitt淋巴瘤、小細胞肺癌和神經母細胞均有表達,c-myc基因與白血病關系密切,對白血病病程、療效評價和預后均有一定意義。

4. bcl-2癌基因蛋白

Bcl-2是最先在造血系統腫瘤中發現的原癌基因,它通過抑制細胞死亡而參與腫瘤的發生,研究中發現在許多正常組織及癌組織中均有表達。

(二) 腫瘤抑制基因

1. Rb基因

(1) Rb基因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Rb基因是突變與失活和許多腫瘤的發生、發展有關。

(2) P53抗癌基因蛋白

P53基因有野生型和突變型兩種,P53基因的突變或缺失是許多腫瘤發生的原因,是腫瘤發生中腫瘤異常的共同的靶,其陽性表達可作為腫瘤預后判斷的標志,陽性率越高提示該腫瘤預后不良。

(3) nm23癌基因

nm23是一種轉移抑制基因,研究表明nm23基因與腫瘤高轉移能力、易復發相關,nm23陽性表達與腫瘤轉移負相關,可以判斷病人的預后,具有積極的臨床指導意義。

篇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3-7717(2008)11-2495-02

TCM Discussion on Brain Functional Genomic

LIU Jia-qiang(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du 610075,Sichuan,China)

Abstract:Primordial shen is concentrative embodiment of Shen, brain is house of mental activity. Brain cell is metabolism about inform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brain genomic is uniformity, profound and subtle, reflection, activeness. The essentiality relate to brain functional genomic, the ego relate to transposition element. The function of brain genomic include receipting, processing, storaging, fetching and firing information.

Key words:brain; genomic; primordial shen; frame of reference

人腦是生物億萬年進化的產物,是宇宙中已知最復雜最精細的體系。大腦的研究一直是科學家孜孜以求的,是比基因更復雜的體系。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大腦是生命的最高控制系統,是人體的調控和思維、意識的中心;如何從整體角度來解譯大腦密碼,是中醫學最大的挑戰。利用中醫學整體思想結合現代信息科學技術以及基因組

學,將是從整體的角度真正解譯意識奧秘的有力工具。

1 中醫學對腦的認識

中醫對腦的認識是相當模糊的,自《內經》以來,歷代醫家圍繞著“心主神明”、“腦主視聽”以及“神居泥丸”的理論,進行著反復的觀察與探討。王清任《醫林改錯》對腦髓學說論述較為清晰,力倡“腦髓說”,是歷代文獻中有關腦髓理論的精彩篇章。但其應用腦髓學說指導臨床辨證治療尚難完善。

《素問•三部九候論》云:“神藏五”,明確指出人體的五藏為藏神之臟。而《靈樞•本神論》的“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則進一步說明了5個神藏的具體內容,即“心、肺、肝、脾、腎”五藏分別藏有“神、魄、魂、意、志”。五神藏的統一體就是神。元神是神的集中體現,李時珍認為腦為元神之腑。中醫將腦的功能歸于五臟,但是反過來五臟的功能也構成了大腦。精氣神是五臟的基礎和功能,是人整體的功能屬性。

2 基因組整體的精氣神功能分類

供細胞自身生命的生長、繁殖、代謝與體能消耗的這些基因組功能模塊稱為精基因組功能模塊,這些特殊信息的細胞分布在周身組織(包括軀體、內臟與腦等組織)中。維系人體內臟特有的分泌功能的基因組功能模塊稱為氣基因組功能模塊,由于這些基因的表達維系了五臟的相互作用和對外調控作用。神經細胞(主要是腦神經細胞)中的具有反映性、記憶性、主動性、搜索性等功能的基因組功能模塊稱為神(腦)基因組功能模塊。正是這些基因組模塊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基因組整體的結構和功能,這3個模塊間存在直接的調控關系。

腦基因組是腦細胞的調控中心 基因組是細胞的調控中心,雖然神經元細胞的功能多樣,但是神經元的功能特性仍然由神經元基因組的特性所決定。神經元細胞構成的復雜的網路系統實質上基因組之間的相互作用,從基因組出發解決腦問題可能更接近于實質。神(腦)基因組功能模塊也是由五神藏功能模塊所構成,五臟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統一整體。

3 腦細胞是信息代謝

體細胞與內臟細胞的功能盡管也有不同,但都沒越出實體物質代謝(包括能量代謝與物質代謝)的內容,而神經細胞則進一步發展到了“信息代謝”,如接收信息、傳輸信息、發放信息……體現信息的一出一入這種既類似又不同于一般物質代謝的功能,這是神經細胞所特有的功能,也是它的主要功能,腦神經細胞的物質能量代謝都是為它服務的。腦基因組的功能也集中體現在對自身以及外來信息的處理上。

4 腦基因組的特性

4.1 整體連接每個腦細胞的基因組作為一個功能信息單位與其他基因組全方位連接,突觸的眾多的細胞連成一體,促使腦所有細胞的基因組相互連接成一整體。

4.2 反映性腦基因組的全方位特性決定了與外物相互作用的反映特征,把客體的差異如實地呈現出來,腦(元神)則可以反映事物的全部特性,而且腦(元神)中有無數個層面,不僅可以反映客體的狀態,而且也可以反映腦(元神)自身的內部狀態。

4.3 能動性人的主動能動性是由腦基因組的能動性所決定的。

4.4 對信息的作用腦功能基因組的特性表現在對自身和外來信息的反映和處理上,信息是編碼基因功能的起點和終點。

大腦皮層雖有相對的區域性,但各區域之間不但發生著多級雙向的方式與多樣性相互作用方式,而且每個區域都包含了別的區域的若干功能單元(或亞區) ,任何一種心理活動都需要大腦所有區域和系統(不同程度與方式)的參與。細胞之間傳遞的是調控信息,通過神經突觸,在編碼基因的作用下基因組之間傳遞了以編碼基因序列為節點的非編碼序列的調控信息,通過細胞內外信息的近乎無限的相互調控和反映,促使非編碼序列的改變,促使某些編碼基因的表達,腦細胞形成了統一的網絡結構整體。

5 人的大腦是生理建構和文化建構的統一而成的整體

在形成人的完整的神經系統的過程中,是古猿經過勞動和社會交往所逐漸形成的。一方面,人類的文化建構的活動與發展是依從生理建構整體特性的,另一方面文化建構對生理建構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促進生理建構的演變,從而促進文化建構的進化與發展。人的大腦的生理建構和文化建構矛盾運動構成了從古猿到人的進化和人的繼續發展。

大腦細胞中含有超過其他體細胞的RNA,而大腦又是以信息的接收、處理和發放等的信息代謝為主的,人類所接收的信息就很可能暫時存儲在這些物質的排列中;人出生后客觀世界的信息逐漸反映到人腦,從RNA傳遞到DNA中,繼而影響到轉座子和對編碼基因的調控,形成了較為固定的轉座子功能模式即人格參照模式。文化建構的基因序列影響了轉座子的功能活性,轉座子的功能活性又進一步影響了編碼基因的功能活性。文化建構構成了人的特定心理模式:性格或者體質。文化建構發生了某些變化則影響基因組編碼基因功能的發揮,通過激素又影響了身體五臟六腑的某些變化。文化建構的整體變化是可以造成核內某些編碼基因的某些變化。

生理建構和文化建構的矛盾運動構成了人的特定心理模式。本性與腦細胞的功能基因組有關,自我則是與人格模式或者心理模式相關的轉座子網絡調控下的基因功能相關。腦基因組是統一矛盾的整體,處在文化信息排列和編碼基因的矛盾運動中,而中間的媒介是轉座子網絡,即功能網絡結構。文化信息影響編碼基因的表達,編碼基因是在文化信息的調控中表達。情緒反映的背景是人格參照模式,是在人格模式背景下表達的。

6 腦基因組的功能

腦基因組的功能主要體現在接收信息,加工、貯存、提取信息,發放信息3個方面。這些都與腦功能基因組密切相關,是在基因的作用下對信息的作用。

加工信息:人的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可以分別感受客觀物質的物理、化學等特性的刺激。上述各種刺激作用到相應的感覺器官的感受器時,就可以引起傳入神經的興奮,進而在腦內引起反應,這些反應都可以引起腦(元神)相應的變化,基因序列的變化。若是單一的刺激,則是感覺;若是相關的復合信息,則是知覺。當一事物的“全部”信息進入腦(元神)后,則可形成該事物的表象。表象一旦形成,根據該表象部分特征,即可以回憶出整個表象來。每一事物都具有不同的特性,發放出的信息作用到不同的感覺器官,引起不同的神經沖動,伴隨著不同的生理變化。這樣一來,似乎完整的事物被各感覺器官分解了。但是這些信息進入腦(元神)后,又按其原來的狀態組合,表現出原有的整體狀態。

第二次加工,即把帶有復雜信息的整體映象縮合成一個簡單信息即特定的符號-詞匯代替之。這是對事物表象的抽象、脫離事物具體信息的過程。這就是人意識活動的概念的形成過程。現代心理學或哲學認為這種抽象是經過分析、綜合、演繹并對現象揚棄的結果,由此得出的概念或判斷,抓住了事物本質。一旦表象被抽象并賦予語義的詞匯后,形成的詞匯就脫離了表象所占據的層面,而進入了另一層面并建立起另外的系統聯系,這就是所謂的第二信號系統。如果我們把表象占據的腦(元神)空間稱作“第一映象空間”的話,不妨把第二信號系統所占據的腦(元神)的空間叫做“第二映象空間”。

貯存信息:人腦基因組可以儲存大量的信息。

提取信息:貯存有信息的腦神經細胞也會包含著所貯存的信息內容,因而也就成了腦(元神)中的一部分內容。鑒于意識的搜索性與驅動性,當需要提取信息時,就主動地向該點集中,于是實體物中的信息也就隨之得到清晰的映象。

發放信息是靠人的各種器官(包括感覺器官)把信息發放到客觀事物的過程。

結論:腦細胞功能的復雜性是由于細胞內所含的基因組的功能特性所決定,從基因組出發,從整體論出發來解譯腦是一種捷徑。當代影像學研究的只是腦基因組功能的外在顯像,而對于神經元細胞的調控中心基因組沒有深入研究。對于人腦這種復雜性系統,從還原論入手進行形的解剖研究不可能達到對腦整體的解譯,而中醫學思想無疑將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5

痔是人類常見的一種疾病。痔被認為是直腸下端或肛管存在豐富的靜脈叢,如果在一處或數處發生擴張或曲張,即成為痔,亦即痔是突出的靜脈團,是各種原因造成的血管病變,但確切機制還不清楚。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稱血管通透性因子,是目前所知作用最強的一種促血管生長因子,是新生血管形成的中心調控因子和血管內皮細胞特異的有絲分裂原。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過量表達對血管內皮細胞的異常增殖及小血管的過度形成起重要作用。本課題應用免疫組織化學的方法研究了VEGF與痔形成的關系,旨在進一步探討痔瘡形成的確切機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材料來源 收集武漢市第八醫院肛腸科手術切取的痔瘡組織40例,另取痔瘡組織周圍正常組織5例作對照。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術前均未做任何輔治療。

1.1.2材料分組 蠟塊切片厚5μm,貼片于涂有多聚賴氨酸的潔凈載玻片上,置于烤箱烤干待用。常規HE染色和免疫組織化學S-P法檢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2材料和方法

2.1主要試劑和儀器

2.1.1主要試劑 即用型鼠抗人VEGF單克隆抗體(北京中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超敏即用型S-P通用型免疫組織化學試劑盒(福州邁新生物有限公司);DAB顯色試盒及多聚賴氨酸(北京中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2.2主要儀器YWY781型醫用微波儀(250W,50Hz),浙江臨安電子器材廠生產;家用高壓鍋。

2.3方法

2.3.1常規HE染色 取材、固定、脫水、透明、切片和HE染色。

2.3.2免疫組織化學S-P法檢測VEGF相關抗原主要步驟:①組織切片5μm,常規脫蠟至水,蒸餾水洗;② 3%過氧化氫,37℃孵育10min以抑制內源性過氧化物酶活性,PBS洗4×5min;③ VEGF采用微波抗原修復(3檔,10min),PBS洗4×5min;④ 正常羊血清37℃孵育10min以減少非特異性反應;⑤ 一抗VEGF37℃孵育1 h,PBS洗4×5min;⑥ 生物素標記的二抗,37℃孵育10 min,PBS洗4×5min;⑦ 鏈霉菌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物酶復合物37℃孵育10 min,PBS洗4×5min;⑧ DAB顯色液顯色,自來水沖洗終止反應;⑨ 蘇木精復染,脫水,透明,封片。用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

2.4免疫組織化學結果判斷 VEGF相關抗原以胞漿出現棕黃色顆粒為陽性反應。陰性對照組除細胞核染成藍色外,胞漿內無棕黃色反應物。 采用HPIAS-2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圖文報告管理系統(同濟千屏影像公司)對VEGF表達進行定量分析,每張切片隨機選取5個完整而不重疊的高倍鏡視野(×400),測定每個視野下VEGF陽性反應的平均光密度、陽性反應面積和所有細胞總面積,計算陽性面積率。以每例5個視野的平均光密度、陽性面積率的平均值作為該例的測量值。陽性面積率=單位面積中陽性反應的總面積/單位面積中細胞的總面積×100%

2.5統計學處理對各組免疫組織化學反應陽性顆粒的平均光密度、陽性面積率作單因素方差分析和SNK- q檢驗,檢驗水準α 為 0.05。

3結果

3.1HE染色正常對照組可見肛管黏膜下為海綿狀的血管組織,并有豐富的動、靜脈吻合管,又稱為直腸海綿體,是由血管、平滑肌、彈力纖維和結締組織所構成的,其血管和結締組織結構正常。痔瘡組可見病變區血管擴張,血液淤滯,組織水腫,血凝塊形成,以及纖維斷裂。有部分嚴重病例可見局部組織壞死、糜爛出血。

轉貼于

3.2VEGF的表達痔瘡組血管內皮細胞胞漿內可見較多棕黃色顆粒沉積,VEGF表達呈陽性;正常對照組血管內皮細胞胞漿內無棕黃色顆粒沉積,VEGF表達呈陰性。圖像分析結果顯示:痔瘡組中VEGF的平均光密度為0.1853±0.0211,正常對照組中VEGF的平均光密度為0.1043±0.0117;痔瘡組中VEGF的陽性面積率為0.3761±0.0527,正常對照組中VEGF的陽性面積率為0.0869±0.0183。見表1。

表1 VEGF在痔瘡組和正常對照組中表達的平均光密度和陽性面積率(略)

注:* 痔瘡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 P

4討論

痔是肛墊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叢血流淤滯形成的局部腫塊。目前認為成痔的原因與解剖、感染、便秘、不良的排便習慣、飲食習慣、遺傳、職業、疾病、妊娠和分娩等各種因素有關[1]。常見有以下幾種原因: ①習慣性便秘,腹壓增加; ②經常吃刺激性食物及飲酒;③慢性腹瀉; ④門靜脈壓力增高; ⑤妊娠、盆腔腫瘤、排尿困難等; ⑥年老體弱、肌肉無力、組織松弛。“肛墊”又稱痔的原發區,是痔現代概念的解剖生理學基礎[2],是肛管黏膜下為海綿狀的血管組織,并有豐富的動、靜脈吻合管,又稱為直腸海綿體,是由血管、平滑肌、彈力纖維和結締組織所構成的。肛墊上皮有精細的辨別覺,有多種化學性和機械性受體,可引發保護性反射,對維持正常排便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肛墊黏膜下層有豐富的動靜脈吻合管,使肛墊靜脈叢的功能接近動脈血管。從18世紀開始,痔被認為是直腸下端或肛管存在豐富的靜脈叢[3],如果在一處或數處發生擴張或曲張,即成為痔,亦即痔是突出的靜脈團,是各種原因造成的血管病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又稱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或血管調理素(Vasculotropin),是1989年 Ferrara[4]等在牛垂體濾泡星狀細胞體外培養液中首先純化出來的糖蛋白。隨后在鼠垂體前葉腫瘤細胞系AtT20、人單核細胞、鼠神經膠質瘤細胞系等細胞培養液中也純化出了VEGF蛋白。VEGF是已知最強的血管通透劑,可達組胺的50000倍,且不能被組胺抑制劑所阻斷[5]。VEGF可以增加毛細血管后靜脈和小靜脈的通透性,其作用機制是:VEGF結合血管內皮細胞在管腔外側VVO(vesiculo-vacuolar organelle)的細胞器上[6,7],VEGF 作用后,引起 VVO囊液泡間膜的開啟,促進大分子物質跨內膜轉運;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導致間質水腫,血液中的血漿蛋白、纖維蛋白質、液體等外滲,引起細胞外基質改變,為血管內皮遷移提供支架,在多種細胞因子和蛋白溶酶的協同作用下,遷移的細胞分裂增殖形成新生血管芽[8]。VEGF能特異性地促血管內皮細胞分裂增殖,促血管生成,同時增加血管通透性,使血管內成份滲漏,為血管內皮的遷移及血管形成提供基質。從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痔瘡組血管內皮細胞胞漿內可見較多棕黃色顆粒沉積,VEGF表達呈陽性;正常對照組血管內皮細胞胞漿內無棕黃色顆粒沉積,VEGF表達呈陰性。痔瘡組血管內皮細胞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明顯高于正常組織血管內皮細胞,有顯著性差異( P

參考文獻

1 范慧新,朱希強,胡安國,等. 復方銀杏葉黃酮治療痔瘡的藥效研究. 中國現代應用藥學, 2004, 2l (3) :170~172.

2 胡林山,郭宏杰,李云捧,等. 愈痔膏的藥理學研究. 河北中醫, 2001, 23(8):637~ 638.

3 王佑華,邴宇翔. 消痔栓的主要藥效學研究. 湖北中醫學院學報, 2001,3(3):46~47.

4 Ferrara N, Henzel WJ. Pituitary follicular cells secrete a novel heparin-binding growthfactor specific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89,161(2):851~858.

5 Rini BI. VEGF-targeted therapy in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Oncologist, 2005,10(3):191~197.

6 Dvorak AM, Feng D. The vesiculo-vacuolar organelle (VVO). A new endothelial cell permeability organelle. Histochem Cytochem, 2001,49(4):419~432.

篇6

初中生學習英語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英語單詞,很多初中生對英語單詞反復記憶,但是效果不大,無法形成深刻記憶。學生在記單詞時用了很多錯誤的方法,比如把一個單詞拆開,按字母記憶,這樣必然會影響學生對英語單詞的整體感知。因為這些原因,本文研究了小組合作的方法對學生英語單詞記憶能力的影響。

一、小組合作方式的必要性

一個班級人數眾多,每個人對英語單詞的掌握情況不一,教師根本無法對每個學生進行輔導,而且學生一般記英語單詞都是機械記憶,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達不到理想狀態。針對這種情況,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學習英語單詞就十分必要了。

合作學習,就是說在教學中以每個小組為一個整體,通過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來完成教學活動的一種方式。學生之間各有任務,進行分工,也進行合作,小組之間互相學習,互相監督。這種模式,對提高學生對英語單詞的掌握能力非常有效,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二、實行小組合作具體策略

1.分組要合理

每個班級都會存在英語成績的差異,在進行分組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可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進行分組,即優秀的學生在一起,他們的思維比較活躍,通過小組合作,他們能進一步解放思維,釋放靈感;學習一般的學生互相合作,他們在一起可以互相加油,對其他小組成員也可以起到監督的作用。通過這樣的分組,可以促進各個階段的學生進步。

每4到6個人為一組,最好把他們的座位安排在一起。在進行英語單詞的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不容易記住的英語人名,教師就可以采取分組教學法,把這些名字分別給予每個小組成員,讓學生用英語名字互相稱謂,這樣學生更容易記住這些

單詞。

2.培養小組長

小組長可以說是帶領整個小組前進的領軍人物,影響著整個小組的學習質量,因此比較重要,教師一定要做好小組長的管理。

如何確定小組長呢?可以先采取輪流制的方式,讓每個小組成員當小組長,然后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進行選取。小組長選出后,教師要對其進行輔導,培養小組長的組織、溝通、協調等各方面能力,保證每一個小組長都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在進行單詞的聽寫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小組長做好領頭工作,幫助自己組內的小組成員認真完成任務,讓小組長成為老師的得力小助手。

3.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

小組合作方式的展開離不開學生的合作,在英語單詞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確保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地參與小組合作,確保小組制度的有效性。

第一,要培養學生的交流技能。交流是合作的前提。只有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才能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小組合作的方式才能算是真正有效。第二,要培養學生對他人的尊重。每個小組成員在小組內都擁有平等的權利,當有小組成員發言時,其他小組成員必須認真傾聽,不惡意攻擊他人,但是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三、小組合作教學的目標

1.增對英語單詞的朗讀能力

初中英語的單詞數量較多,教師在進行英語單詞教學過程中,應該先教學生基本的音標,學生掌握了音標,就算是已經掌握了單詞的發音。當教師完成音標的教授任務后,可以讓小組成員對英語單詞自行拼讀,遇到不會拼讀的單詞時,再請教老師。

教師可以設定時間,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對多少個英語單詞的拼讀,時間到了可以請一個學生自己完成對新單詞的拼讀任務。在此過程中,如果有錯誤,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進行糾正,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大大提高初中生對英語單詞的朗讀、記憶能力,同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提高。

2.增強對英語單詞的聽寫能力

當然,僅僅是能夠朗讀單詞是不夠的,初中生還要學會聽寫單詞。這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法,在進行單詞拼讀后,教師就要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小組長組織成員進行單詞的背誦和聽寫,教師再對小組長進行單詞的背誦和聽寫。聽寫錯誤的單詞,小組長要監督小組成員進行更正,或者抄寫或者再一次聽寫,直到小組成員成功地掌握單詞。通過這種方法,教師減少了工作量,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知道學生對英語單詞的掌握情況。

單詞是初中英語學習的重中之重。教師一定要提高英語單詞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整體的英語水平。在新課改下,小組合作的方法得到了應用,它能有效提高初中生對英語單詞的掌握能力,也能有效提高英語單詞的教學質量。

篇7

2 個體化治療的意義

任何藥物都具備兩重性,既能治病,也能致病。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最佳用藥劑量對于每個個體也是不同的。由于用藥過量帶來的不良反應及用藥不足導致的療效欠佳都是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個體化用藥是要充分、全面地考慮每個患者的遺傳因素(藥物代謝基因類型)、身體因素(性別、年齡、體質量)、病情因素(病理生理特征、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等基礎上,綜合制定全面、安全、合理、有效、經濟的藥物治療方案。遵循以人為本、因人而異的原則,予以適當的患者,適當的給藥,適當的劑量和適當的時間,才能充分發揮藥物的效應,減少不良反應及降低醫療費用。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結果顯示,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由于不合理用藥導致死亡。因而,推行個體化用藥不僅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3 藥物基因組學與個性化治療

合理用藥的核心是個體化給藥,目前最主要的方法是:測定藥物的體液濃度,以藥代動力學原理計算藥代動力學參數,設計個體化給藥方案,這對于血藥濃度與藥效相一致的藥物是可行的,但對于血藥濃度與藥效不一致的藥物,如何達到個體化給藥,目前并沒有比較可靠的方法。

藥物效應的差異與基因變異的關系,并不是提出藥物基因組學的概念以后才認識到的。一些臨床經常出現的現象,引起了臨床醫學工作者的重視。如兩個患者的診斷相同,一般狀況相同,同一藥物治療,血藥濃度相同,但療效卻相差甚遠,用傳統的藥代動力學、藥效學等原理無法解釋,這時應考慮到與藥物作用相關的靶點(如受體等)是否發生了變異,是什么水平的變異?藥物作用位點的變異可能發生在基因水平,也可能發生在轉錄、翻譯等水平,基因水平的變異相對比較容易鑒定,研究也表明基因的變異與藥物效應的差異更具相關,研究基因突變與藥效關系的藥物基因組學正是適應了這樣一個要求,因此藥物基因組學在臨床合理用藥中的應用前景是好的。

個體對藥物代謝和反應差異的15%~30%是由基因因素決定的,個別藥物基因因素的影響高達95%。藥物靶標的基因多態性、藥物代謝酶類和參與藥物代謝酶類調控的核受體基因多態性、轉運蛋白和結合蛋白的基因多態性等遺傳因素決定了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如奧美拉唑聯合阿莫西林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對于基因型為CYP2C19PMS的治愈率為100%,而對于基因型為CYP2C129EMS的治愈率為60%(雜合子),20%(純合子)。又如,將高血壓和正常血壓有關的基因單核苷酸多態性系統進行分析和比較表明,不同患者的基因組序列是不同的,高血壓的發生以及對抗高血壓藥物的療效與多種基因表型相關,這些個體差異模型數據將為高血壓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藥物相關基因的多態性及患者基因的變異是導致個體藥物反應差異的重要原因,而個體基因的差異又是一種普遍現象,所以需進行個體化用藥。藥物基因組學從基因水平詮釋了基因多態性與藥物效應的相關性,能幫助臨床人員在進行藥物治療時,根據患者所屬反應人群選擇療效最佳的藥物和最佳的劑量。如異煙肼、磺胺類藥物通過藥物乙酰化代謝發揮作用,因此掌握患者是慢乙酰化表型還是快乙酰化表型很重要,若采用相同的劑量則可能產生中毒或藥物作用很弱甚至無效。

藥物基因組學是從基因組水平出發,研究基因序列的多態性與藥物效應多樣性之間的關系,從而確定個體遺傳基因差異對藥物效應的影響。藥物基因組學應用到臨床合理用藥,彌補了以往只根據血藥濃度進行個體化給藥的不足,也為過去無法解釋的藥效學現象找到了答案,為臨床個體化給藥開辟了一個新的途徑。

患者對許多藥物的反應性(包括藥效反應與藥物不良反應)與其基因亞型之間關系已被揭示,這種關系的確定能輔助臨床人員在預測某一特定藥物時,患者屬何種反應人群,使醫生為患者選擇療效最佳的藥物和確定最佳劑量成為可能。文獻表明藥物基因組學知識已應用干高血壓、哮喘、高血脂、內分泌、腫瘤等藥物治療中。高血壓藥物的不同藥效和高血壓患者的耐受性也與遺傳變異有關。這種關系能輔助臨床人員通過預先檢測患者基因類型,幫助醫生為患者選擇療效最佳、劑量最佳的藥物,即通過對患者的藥物相關基因檢測,開出基因合適的藥方,即基因處方。這種最恰當的藥方,可使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從而達到真正用藥個體化的目的。

藥物基因組學的基因檢測對象包括藥物代謝酶、藥物轉運體和藥物靶點基因3大類。通過檢測以上3類基因的序列及表達變化,可以判斷藥物的有效性,代謝規律及毒副作用等。

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基因學研究,不需要發現新的基因。影響藥物效應的基因經常是通過細胞生物學或生物化學研究已經發現了的基因,還可以使用藥物作為探針發現已知基因有意義的功能與藥物效應的關系,或者發現與藥效相關的有意義基因。藥物基因組學研究的主要策略包括選擇藥物起效、活化、排泄等過程相關的候選基因進行研究,鑒定基因序列的變異。這些變異既可以在生化水平進行研究,估計它們在藥物作用中的意義,也可以在人群中進行研究,用統計學原理分析基因突變與藥效的關系。基因技術的發展已經給鑒定遺傳變異對藥物作用的影響提供了前提條件。已經有研究開始鑒定一些普通的基因變異,這些基因是藥物作用的靶子,或者一些與控制藥物作用、分布、排泄相關的基因。這些研究成果將有助于預測患者藥物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這種預測試驗也可能成為醫生在醫療實踐中一種常規檢查手段,去決定哪種藥物對某個患者最有效、最安全,同時可以避免潛在的藥物毒副作用,患者可以更快地得到有效的治療藥物處方,治療將更有效、更經濟。藥物基因組學需要高效的基因變異檢測方法,只花少量的費用就可獲得患者某個藥物相關基因的變異情況,這樣才能有實用價值。最簡單的方法是,檢查從大量個體擴增出來的某個基因產物,檢查是否有插入和缺失的變異,證明變異基因在序列中的位置和理想的特異堿基置換。更有意義的是,那種在一個基因中鑒定多個突變的相對位置,可以為每一個患者提供等位基因的單倍型,新的DNA芯片技術也有可能對藥物基因組學有較大的意義。

篇8

其中細胞生長因子主要包括酸性成纖維生長因子AFGF、堿性成纖維生長因子BFGF、表皮生長因子EGF、重組轉化生長因子RTGF等。這些生長因子的應用范圍各有不同,都可以較好地應用于醫學美容領域。

根據基因工程的研究結果,AFGF是作用最廣泛的生長因子,是一類來源于中胚層和神經外胚層的具有廣泛生物學活性的細胞生長因子,對組織創傷、神經系統疾病有突出的治療效果。該因子可促進組織創傷愈合、血管生成、骨骼修復、潰瘍愈合、眼晶狀體再生、神經組織修復、神經突起的生長以及胚胎的發育與分化。應用在美容上,AFGF還具有美白作用。不僅如此,它還可以調控人體同源基因,指導性吸收核苷酸和核酸,達到外用內調的作用。

二、組織工程在醫學美容領域的應用

組織工程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所涉及到的研究領域包括細胞生物學、免疫學、材料科學等。組織工程研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種子細胞、生物材料、構建組織和器官的方法與技術以及組織工程的臨床應用。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組織修復途徑大致有s?種,即:自體組織移植、異體組織移植和應用人工代用品。第一個組織工程產品人工皮膚已于1997年3月經美國FDA批準上市,這種產品是器官基因公司培養出來的,被稱為“適移植”的活性皮膚,它由新生兒的包皮細胞培植而成,呈層狀結構,與正常人的皮膚極為相似,能分泌人體皮膚膠原、生長因子和結構性蛋白,可與病人自身的皮膚很好地融合,不存在排異作用,就連病人自身的血管和色素也會逐漸轉移到“適移植”活性皮膚中去,愈合不留瘢痕。人工皮膚的問世使整形美容的發展方向起了劃時代的變化,從此,人體的皮膚缺陷不再需要從自身的皮膚移植。

我國在組織工程方面的貢獻也是頗為顯著的,1996年世界上第一個在裸鼠背上復制“人耳”形成人耳廓形態軟骨的試驗由我國科學家完成,引起國際醫學界的轟動。目前,國內關于組織工程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骨和軟骨,其次為皮膚。

三、基因工程和組織工程交叉學科在醫學美容領域的應用

篇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出現燒心、反酸、噯氣、胸骨后灼痛、咽部如有物堵或梗塞感,甚至吞咽不利或有食物溢出等癥狀,并可導致食管炎和咽喉、氣管等食管以外的組織損害的疾病。其內鏡下表現可見食管粘膜糜爛、潰瘍等炎癥病變,稱為反流性食管炎(RE);但也有相當部分GERD患者的內鏡下無食管炎性改變,被稱為內鏡下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稱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GERD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消化道動力障礙性疾病,目前已成為消化系統疾病研究的熱點。祖國醫學對該疾病有深刻的認識,在此,本文對其病因病機進行綜述。

1 祖國醫學中與胃食管反流病相關的病名

吐酸、嘈雜、胸痹、噎膈等不同的病名是祖國醫學根據癥狀對胃食管反流病的不同描述,與胃食管反流病的部位、病因病機、臨床表現等基本一致。

2 祖國醫學對病因病機的認識

2.1 古代文獻研究 《素問?至真要大論》最早指出:“少陽之勝,熱客于胃,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饑”,又說:“諸逆沖上,皆屬于火”,“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首先提出火、熱是吐酸的主要病機。金元時期,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云:“氣逆沖上,火氣炎上故也。”進一步論述了吐酸之病為胃火上逆、炎上之證。本病所及臟腑,大多認為涉及肝與脾胃,如《素問玄機原病式?吐酸》:“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勝制金不能平木,則肝木自甚,故為酸也。是以肝熱則口酸也。”同時還指出感寒初期為中酸,即俗稱之醋心,病久則化為濕熱,“……或微而止為中酸,俗謂之醋心,……”。《臨證備要?吞酸》:“胃中泛酸,嘈雜有燒灼感,多因于肝氣犯胃”;《醫學正傳》認為“肝熱則口酸”。《四明心法?吞酸》亦云:“凡為吞酸盡屬肝木,曲直作酸也。河間主熱,東垣主寒,畢竟東垣是言其因。河問言其化也。蓋寒則陽氣不舒,氣不舒則郁而為熱,熱則酸也;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盡是本氣郁甚,薰蒸濕土而成也,或吞或吐也。又有飲食太過,胃脫膜塞,脾氣不運而酸者,是佛郁之極,濕熱蒸變,如酒缸太熱甚則有酸也。”明確指出了本病的病理屬性、病變機理和病變臟腑。古代醫家對吞酸、吐酸的論述極為豐富,但均是圍繞寒熱虛實,所及臟腑來論述,為臨床治療提供了依據。

篇10

基因組是指生物體內全部的DNA的集成,或基因彼此間的巧妙結合,即稱為人體基因組。藥物基因組學較為簡單的定義是“研究一個大的基因集成,乃至整個基因組的變異與藥物作用不定之間的相關性”,或“藥物(藥理學)與基因組相結合的科學”,即稱為藥物基因組學;另也可以說是“基因功能學與分子藥理學有機結合的科學”,或是“以藥物效應及安全性為目標,研究各種基因的突變與其相關性”。更為具體的詮釋藥物的基因組學是“研究完整基因,包括基因特性、基因表達及基因功能在藥物效應個體差異中的作用”。 就是從基因組水平出發,研究基因序列的多態性與藥物效應多樣性之間的關系。

藥物基因組學是確定個體遺傳基因差異,對藥物效應的影響,它是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后衍生的一門新興科學,未來對實現個體化治療有很大的助益。如藥物基因組學可為患者的選藥決策提供更多的信息,使之更好的進行靶向治療、降低不良反應以及對疾病的早期干預成為可能,從而獲得藥物經濟學的最佳效益。

2 個性體給藥

近年來,隨著藥物基因組學的不斷發展,患者的遺傳結構對藥物反應個體差異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正因為臨床上存在這樣明顯的藥物反應個體差異,所以,一直以來都希望可以實現-個體化用藥,如何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有效而安全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長期以來一直是困擾臨床醫生的一個難題。雖然可通過體重、體表面積、不同年齡等方法計算調整用藥劑量,但由于影響藥物體內過程的因素眾多,故仍未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有些藥物可根據臨床表現和生化指標判斷療效,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可據此調整患者的劑量,而不需測定藥物濃度。但當藥物本身不具有客觀的效應指標時,根據其藥物效應,作為個體化的標準并不現實。

研究表明,許多藥物的血藥濃度與藥理效應強度間有很好的相關性,而越來越多的藥物檢測方法的引入,使僅微量存在的藥物檢測得以進行。所以以血藥濃度為客觀依據運用藥代動力學理論,指導制定合理用藥方案,日益為廣大臨床醫生接受和采用,從而促進了以血藥濃度監測為主要內容的治療藥物檢測(TDM)的發展。目前,TDM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成為臨床化學實驗室的主要常規工作之一。我國從80年代開始逐步開展這項工作。隨著TDM和藥物遺傳學等藥學監護模式的進一步發展我們不僅能監測患者藥物濃度是否在治療范圍,還可以前瞻性的用患者特異性遺傳信息來監測藥物治療,即根據患者的基因分型來制定患者的用藥劑量,從而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是藥物監測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篇11

核轉錄因子(NF)-κB是與免疫球蛋白κ輕鏈增強子B區結合,具有和某些基因上啟動子區固定核苷酸序列結合而啟動該基因轉錄的蛋白質。NF-κB是具有多向性調節作用的核轉錄因子,可調控多種基因(免疫、炎癥反應、病毒和原癌基因)的轉錄表達[1]。激活的NF-κB參與癌癥的啟動、發生及發展過程,在炎癥性相關的肝癌(HCC)發生發展中呈高表達,在肝細胞炎癥與癌變間起橋梁作用,其中包括肝臟免疫炎癥反應相關基因、肝炎病毒相關基因和原癌基因的轉錄表達。在肝癌組織中異常激活,可抑制細胞凋亡,促進肝細胞存活,與肝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2]。本文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分析了按自身配對法留取的肝癌患者術后肝癌的癌灶組織和癌周組織標本中NF-κB表達、胞內分布及其臨床病理特征。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于2005~2007年間,按自身配對法收取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原發性肝癌患者35例(男29例,女6例)術后新鮮肝臟組織,分別留取肝癌切除后的癌灶組織、癌周組織(距癌灶邊緣5 cm)各35份(每份約200 mg),除部分作組織病理學檢查外,其余置組織-85℃保存。35份標本中肝癌腫塊直徑≥5 cm 7例,

1.2 試劑與標本切片:兔抗人NF-κB多克隆抗體及S-P免疫組化試劑盒均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新鮮肝組織標本經取材,以10%中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制成厚度4 μm的組織切片。

1.3 免疫組織化學分析NF-κB(S-P法):NF-κB在癌組織和癌周組織中的表達均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4 μm厚的組織切片按常規脫蠟、水化;雙氧水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高壓加熱法修復抗原;正常動物血清封閉非特異性結合;滴加NF-κB抗體,4 ℃過夜,磷酸鹽緩沖液(PBS)漂洗;滴加生物素標記的第二抗體,室溫孵育10 min,PBS漂洗;滴加鏈霉素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酶,室溫孵育10 min,PBS沖洗;滴加新鮮配制的四鹽酸二氨基聯苯胺(DAB)溶液,室溫顯色,蒸餾水洗滌;蘇木素復染。無水乙醇脫水透明、封片。OLYMPUS BX 50光學顯微鏡觀察、攝像。以0.01 mol/L PBS液(pH=7.5)分別替代一抗、二抗和SP試劑作陰性對照,已知表達NF-κB的肝癌組織作陽性對照。

1.4 NF-κB判斷標準:肝組織中NF-κB表達強度,以陽性細胞數≥10%作為陽性判斷標準,進而根據陽性細胞百分率分為NF-κB表達弱陽性(+):陽性細胞數為10%~25%;NF-κB表達陽性(++):陽性細胞數為26%~75%;NF-κB表達強陽性(+++):陽性細胞數>75%。

1.5 統計學處理:以stata7.0統計軟件分析和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分析和處理,以P

2 結果

2.1 肝癌組織中NF-κB表達的胞內分布與定位:肝癌組織及其癌周組織中NF-κB陽性表達呈棕黃色。癌組織中NF-κB表達呈巢狀分布,深染,細胞胞漿和細胞胞核均呈陽性;而它對應的癌周組織NF-κB陽性表達,主要定位于胞漿,而細胞核無明顯的陽性著色。鏡下定性觀察肝癌組織中NF-κB表達強度明顯高于癌周組織。

2.2 肝癌與癌周組織中NF-κB表達差異:肝癌的癌灶組織與癌周組織中NF-κB表達差異見表1。

2.3 肝癌組織NF-κB表達的病理學特征分析:見表2。NF-κB在癌組織的陽性率為100%,其NF-κB表達強度與腫瘤的分化程度、腫瘤數目、HBsAg和腫瘤大小間的關系,經確切概率法分析,各組間均差異無顯著性(P>0.05)。

2.4 癌旁組織NF-κB表達的病理學特征分析:癌旁組織中NF-κB表達與癌灶組織相比,表達強度低,有近1/3的癌旁組織中未見NF-κB的表達。NF-κB表達的病理學特征見表3,NF-κB在癌旁組織的陽性率為68.6%(24/35),NF-κB表達強度與分化程度、腫瘤數目、HBsAg、腫瘤直徑間的關系,經確切概率法分析,各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

3 討論

NF-κB是一個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轉錄因子,受多種信號途徑調控,同時也調控多種信號途徑,作為細胞內信號傳遞的一個樞紐參與多種生理過程的調控,其表達異常會導致機體的多種病理改變[3]。NF-κB主要存在于胞質中,與NF-κB抑制蛋白(IκB)家族成員結合,形成無活性的三聚體。當其受到細胞因子、有絲分裂原、病毒等刺激后,IκBα通過磷酸化、泛素化而降解,從而使NF-κB的核定位信號暴露,NF-κB進入到細胞核內,與靶基因的κB位點結合,從而發揮其轉錄調節作用[4]。NF-κB在炎癥與腫瘤的聯系中起作用,是調控癌細胞凋亡的主要因子,能調節腫瘤的血管生成與侵襲能力[5]。我們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分析了人肝癌及癌周組織中NF-κB的組織分布及其臨床病理特征。在眾多被感染和炎癥所活化的信號途徑中,NF-κB也許是腫瘤促進機制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NF-κB是抗凋亡基因表達的主要激活子。研究中發現NF-κB的表達陽性率在肝癌組織明顯高于癌周組織,且陽性強度亦明顯高于癌周組織,對照臨床資料分析發現在肝癌組織中NF-κB的陽性率及強度與分化程度、腫瘤數目、腫瘤直徑均未見統計學差異,是否與病例選擇有關,還有待探討。NF-κB表達的定位分析發現,在肝癌組織中有點灶狀的胞核陽性,而在癌周組織未發現有胞核陽性,提示NF-κB在激活后進入胞核發揮其轉錄活性,從而參與肝癌的發生發展[6]。

HCC是由病毒、化學致癌物等多病因作用,因癌基因或癌相關基因激活、抗癌基因失活或胚胎期某些酶基因重新復活等諸多因素引起肝細胞生長失控而致癌變,經啟動、促進、演變多階段的發病過程,并與基因調控和表達等密切相關[7]。肝炎病毒(HBV和HCV)的慢性持續感染是肝癌發生的主要背景[8]。文獻報道HBV病毒感染誘導和激活NF-κB表達,但在本組資料中僅分析NF-κB表達與HBsAg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HBsAg陽性的病例癌組織與癌周組織NF-κB強度均有高于HBsAg陰性病例的趨勢,在統計學上未見有明顯差異。在肝癌組織中NF-κB表達與HBV復制的關系待進一步研究。

多基因、多階段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變異,構成肝癌發生、發展的分子基礎[9]。NF-κB表達,受多種信號途徑調控,同時也調控多種信號途徑,作為細胞內信號傳遞的一個樞紐參與多種生理過程的調控。肝癌發生過程中NF-κB過度表達,參與了肝癌的發生、發展[10]。NF-κB通過上調抗凋亡基因的表達等作用抑制細胞凋亡,從而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其在調控腫瘤的發生發展及凋亡的復雜信號網絡中處于中心環節,在肝細胞炎癥與癌變間起橋梁的關鍵作用,因此有望成為臨床上肝癌基因治療的理想靶點。

參考文獻:

[1] Karin M.Nuclear factor-kappaB in cance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J]. Nature,2006,441:431.

[2] 姚登福,蘇小琴.肝細胞核因子-κB異常激活與肝細胞癌變[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7):539.

[3] Karin M,Greten FR. NF-kappa B: linking inflammation and immuni-ty to cance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J].Nat Rev Immunol,2005,5:749.

[4] Moynagh PN.The NF-kappaB pathway[J]. J Cell Sci,2005,118:4589.

[5] Danial NN,Korsmeyer SJ.Cell death:critical control points[J]. Cell,2004,116:205.

[6] 董志珍,姚登福,蘇小琴,等.肝癌形成過程中基因表達譜及轉錄核因子-κB動態改變[J]. 肝病學和胃腸病學雜志,2007,16(6):580.

[7] Li Q,Withoff S,Verma IM. Inflammation-associatedcancer:NF-kappaB is the lynchpin[J]. Trends Immunol,2005,26:318.

[8] Raza SA,Clifford GM,Franceschi S.Worldwide variation i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c C virus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systematic review[J].Br J Cancer,2007,96:1127.

篇12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自1945年問世以來,因其殺菌作用強、抗菌譜較寬且價格低廉而在臨床上廣為應用,但其致耳聾的毒性反應也一直困擾著全世界的醫生。我國有聽力殘疾2000萬人,其中60%~80%為氨基糖苷類藥物中毒所致。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致聾可分為兩類,一類因接受了毒性劑量而致聾;另一類則與遺傳因素相關。國內外學者均證實:線粒體基因第1555位點A-G的均值性點突變和氨基糖苷類誘導的耳聾關系非常密切。[1]即帶有線粒體A1555G點突變基因,哪怕是僅接受常規劑量或僅一次接觸氨基糖苷類即可致不可逆的聽力損失。這類耳聾占全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致聾患者的30%左右。目前,我國已繪制出不同于西方國家的耳聾基因突變譜,也已開發出針對中國人的耳聾基因芯片檢測體系。如能在新生兒出生時或出生后3天內采集臍帶血或足跟血篩查聾病易感基因,[2]使易感基因攜帶者終生避免使用氨基糖苷類藥物,則可避免“一針致聾”的悲劇。

1.2抗高血壓藥物的選擇與劑量

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與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煙酒嗜好等)和遺傳因素關系密切。目前,臨床常用的抗高血壓藥可分為五類:利尿藥、β-受體阻斷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斷藥和鈣通道阻滯藥,大多數情況下醫生制定治療方案主要根據病人的年齡、體重、高血壓程度、有無并發癥等,憑經驗、試驗性地選擇藥物和藥物劑量,較少考慮遺傳因素,很多高血壓病人雖已用藥,但并未能取得滿意療效。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發現:抗高血壓藥物的療效與藥物遺傳多態性有密切關系,如能在用藥前測定病人的基因類型,有目的地選擇藥物和藥物劑量,既可使疾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也能減少醫療費用的支出。

1.2.1β-受體阻斷藥β-受體阻斷藥通過降低交感神經功能產生降壓作用。影響大部分β-受體阻斷藥代謝的酶是細胞色素P450酶(CYP)系中的CYP2D6,該酶具有遺傳多態性,其基因變異可高度影響CYP2D6的活性。[3]CYP2D6可分為弱代謝型(PM)、中間代謝型(IM)、強代謝型(EM)和超強代謝型(UEM)4種表型。PM的發生是由于CYP2D6基因突變造成酶活性的缺陷,此型患者代謝藥物的能力下降,可導致血藥濃度過高,易誘發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支氣管哮喘、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對此基因型病人,臨床用藥應減少藥量。IM型者屬于強代謝者中較弱的一部分,因基因突變導致酶活性略微降低,此類病人用藥也應適當減少劑量。EM是正常人群的代謝表型,故臨床上使用常規治療劑量有效。UEM則是由于出現CYP2D6的多基因拷貝,使酶蛋白高度表達,導致酶活性的顯著增高,此基因型代謝藥物能力強,從而使血藥濃度降低而達不到治療效果,故應適當增加藥量,[4]或改用其他藥物。

藥效學機制對β-受體阻斷藥反應的影響較藥動學機制更為重要。體內β-受體的數量和受體對藥物敏感性的變化是造成個體對β-受體阻斷藥反應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5]目前已知β1-受體存在兩種突變,一種位于受體蛋白N端49位,由甘氨酸取代絲氨酸(Ser49Gly),另一種位于C端389位,由甘氨酸取代精氨酸(Arg389Gly)。研究表明:突變型純合子(Gly49及Gly389)對β-受體阻斷藥反應都不及野生型。[4]也就是說,由于基因突變,導致患者對β-受體阻斷藥的敏感性下降;另一方面,遺傳背景不同的種族對β-受體阻斷藥或激動藥的敏感性也存在著差異,[5]這些差異都影響到β-受體阻斷藥臨床應用時的劑量選擇。

1.2.2噻嗪類利尿藥噻嗪類利尿藥是最常用

的基礎降壓藥物,其降壓原理是促進鈉水排出,減少有效血容量,并擴張外周血管使血壓下降。與噻嗪類利尿藥降壓作用個體差異相關的基因有:α-內收蛋白(α-adducin)、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的基因、G蛋白基因、編碼WNK酶的基因,此外,NO酶、E298D突變也與噻嗪類利尿藥的降壓效果有關。[4]

目前發現α-Adducin具功能意義的突變為G460T,大量的研究表明,含至少1個460T突變基因的患者使用利尿藥的近期效應是血壓(包括平均動脈壓)下降幅度更大,而遠期效應則表現為相對其他降壓藥物而言更明顯的降低心肌梗死和中風的發生率。[4]國內有學者[6]報道:ACE基因I/D多態性和氫氯噻嗪的降壓作用密切相關,但目前研究結果還不太一致。有報道說:對同時攜帶ACE的I型等位基因及adducin的Trp460等位基因的患者氫氯噻嗪的療效最好,而攜帶ACE的D/D等位基因及adducin的Gly/Trp等位基因的患者用氫氯噻嗪治療后血壓下降最少,[7]所以臨床用藥時如能聯合分析ACE和α-adducin兩方面的基因多態性,則有助于預測利尿劑的療效。

1.2.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ACEI的降壓作用主要通過抑制周圍和組織中的ACE,使血管緊張素II生成減少,同時抑制緩激肽酶使緩激肽降解減少,而達到降壓目的。ACEI與基因多態性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RAAS,多態位點包括ACE基因I/D、AGT基因M235T和血管緊張素II-I型受體(AT1R)基因A1166C。[8]其中研究最廣泛的是ACE基因I/D多態性,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賴諾普利和培垛普利研究ACEI抗高血壓的療效,研究結果并不一致,說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對ACEI類藥物反應的差異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有人發現AT1基因多態性(A1166C)與ACEI類藥物的降壓療效相關,且此相關性在老年患者和超體重患者中尤為明顯。[7]

1.2.4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藥沙坦類降壓藥主要通過阻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產生降壓作用。沙坦類藥物在體內主要依靠CYP2C9代謝,該基因突變使酶活性明顯下降,毒性增加,療效降低。另外,CYP11B2的多態性被證實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藥的降壓效果相關,該基因突變引起機體對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藥敏感性增加,表現為收縮壓下降較無突變型明顯。[4]

1.2.5鈣通道阻滯藥(CCI)鈣通道阻滯藥是近30年來廣泛應用于臨床的一類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通過阻滯鈣離子L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鈣離子內流,從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心肌收縮力降低,使血壓下降。鈣通道阻滯藥在體內的代謝主要依靠CYP3A,該基因突變可引起CYP3A酶活性下降,可導致體內血藥濃度增加,藥物的毒性也相應增加,故應適當減少藥物的用量。[4]

2藥物基因組學的概念

藥物基因組學是基因功能學與分子藥理學的有機結合,是研究基因序列變異及其藥物不同反應的科學,以藥物效應及安全性為目標,運用已知的基因理論研究各種基因突變與藥效及安全性的關系,藥物基因組學強調個體化;通過它可為患者或者特定人群尋找合適的藥物及恰當的劑量,改善病人的治療效果。

3展望

藥物基因組學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藥物代謝、轉運和藥理作用的基因多態性的研究有很大的進展。在有些藥物上有重大突破,如氨基糖苷類的耳聾問題,但更多的藥物研究還都處在起步階段,有待于更加深入的研究。相信隨著病理、藥理機制研究的深入、藥物基因組學研究方法及新技術的不斷的完善,以及個體化用藥基因芯片的研發,不久的將來,很多藥物都可以實現以基因為導向、“量體裁衣”式的個體化用藥治療模式,使臨床用藥更具針對性、高效性和安全性,實現治療學上按基因選藥的個體化用藥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戴樸.聾病的臨床基因診斷[OL]./content/200700003713/02/.

[2]王秋菊.新生兒聽力篩查期待基因檢測加盟[N].健康報,2009-08-07.

[3]樊曉寒,惠汝太.β受體阻滯劑藥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10)947-950.

[4]唐強,劉海玲,劉昭前.抗高血壓藥物的基因組學研究進展[J].中南藥學,2007.5(2)157-160.

[5]劉潔,周宏灝.遺傳藥理學個體化用藥的科學依據[J].中國處方藥,2007.(50):32-33.

[6]吳壽嶺,李云,劉克儉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態性與氫氯噻嗪降壓療效的關系[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5,33:595-598.

[7]李金恒.高血壓的藥物基因組學研究與個體化用藥[J].中國處方藥,2006.5(50)16-18.

[8]占伊揚,姜瀟,黃峻等.抗高血壓藥物遺傳學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4)329-331.

篇13

一、教材

教材是一門課程的主要教學參考書,是確保教學過程系統性、規范性的關鍵,對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基因組學是一門新興起的生命科學邊緣學科,我國許多高校的生物技術等相關專業課程設置中都將其設為專業限選課或選修課,如華中農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本課程也是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限選課。在考察了有關基因組研究的眾多參考資料和兄弟院校的開課實際后,我們選了結構體系比較完整、內容深淺適宜、覆蓋面較全的復旦大學楊金水編著的《基因組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為主要教材。此外,選用了袁建剛等翻譯的、BrownTA編著的《基因組2》(科學出版社,2006年)及其英文版原著Genomes2(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td)為重要參考教材。中英文對應的參考教材的使用更方便了學生對專業名詞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學生對專業英文文獻的查閱和利用,便于跟蹤學科前沿,擴充知識面,豐富學生視野。

二、教學內容

基因組學是從整體上對生物基因組中所有DNA進行測序、拼裝和序列分析的一門科學,其研究對象涉及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內的所有生命體。基因組測序的前提是進行基因組作圖,包括遺傳圖譜、物理圖譜、轉錄本圖譜制作。測序后核苷酸序列分析主要是進行序列闡釋,包括基因預測、各種類型重復序列鑒定與功能性MicroRNA的預測,等等。最后是進行各種功能性元件如基因、MicroRNA等功能分析。因此,基因組學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基因組的基本結構及組成,遺傳圖譜與物理圖譜制作,基因組測序,基因組序列解讀,基因組內基因的表達和調控,染色質的結構與基因表達調控,基因組活性的調控,不同生物基因組比較序列分析,基因組進化,等等,并結合當今基因組學研究的前沿進行有選擇性的、重點的專題介紹,使學生不但能系統學習基因組學的必備知識,而且能對本學科發展方向及目前重大研究與突破有所了解,以豐富學生的相關知識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今后的就業與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方法

近年來我國多數高校本科各專業培養方案普遍采取的是多課程、少學時的模式,使多數課程學時嚴重不足[1-2]。就基因組學課程來講,多數內容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與熱點,而且對于多數本科生來說不容易理解和接受,這客觀上需增加學時進行詳細闡述。一方面教學大綱規定的學時嚴重不足,而另一方面教學實踐上又確實需要增加學時來完成“解惑”的任務,怎樣解決這一棘手的矛盾呢?這就需要根據學生已經學過的相關課程,對課程內容進行精選而且課程骨架知識體系又不被破壞,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講課方法根據內容進行有針對性選取,教學手段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為主,并輔以必要的板書。

我在講課實踐中采取的是重點內容(如基因組作圖與測序、功能基因組學中的表觀遺傳學部分、基因組進化中的端粒復制與基因組穩定性及基因組進化的機制與模式等)以講授法為主,特別重要的知識點上輔以啟示法、討論法教學,如在講到表觀遺傳學的座位控制區LCR(Locus Control Region)功能的內容時,我設計了圖片(圖1、2),在講解時PPT演示按圖1、2所示分步驟一一顯示的,之后進行討論,最后推而廣之――研究一段待測DNA的功能時大都可以采取類似的方法。這樣邊講解、邊啟示、邊討論,最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共性的東西的綜合教學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期末,學生的成績較好,而且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很高,達到優秀等次。

對于基因組學課程和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等相關課程相交叉的內容,則以提問法為主要講課手段,以將知識點前后貫通為主要目標進行教學,并適當加快教學進度。對于一些次要的、擴充性內容則以課堂講授法為主,點到為止,但要求學生課下自讀。對于一些最近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新方法、新領域,則以專題的形式進行教學,以1―4學時的時間為宜,并以國內外權威期刊雜志如《科學通報》、《中國農業科學》、Nature、Science、PNAS、Plant Cell等近幾年尤其是近2年刊登的相關文章主要教學參考資料,確保專題教學的新穎性、權威性。

四、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圍繞教學目標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教學范型,是人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改進而逐步形成的,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影響。[3]近些年來,隨著新的教育教學思想不斷涌現,以及人們對教育教學認識的不斷深化,許多新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如愉快教學模式、自學輔導教學模式、探究研討教學模式、主體性教學模式等。[4]雖然這些教學模式體現了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但仍拘泥于固定場所的課堂教學模式。

1969年,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學創立了PBL教學模式,即以問題為學習基礎(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學模式[5]。PBL教學模式以具體疾病為基礎,緊密結合臨床實踐,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其核心問題由多學科教學人員和相關臨床專科人員共同設計,建立完善的學習模塊,制定出某一病例的PBL手冊,提供給各討論小組。根據討論的問題與學習深度的不同將教學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水平,初級水平的病例為模擬的標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中高級的病例則為真實病人(Real Patient,RP)。在教室或醫院,由教師、學生、模擬病人(或真實病人)組成學習的虛擬或真實場景,進行三段討論式教學,即提出問題,討論自學建立假設,討論自學解疑,論證假設。每一模塊學習結束后進行測試、考核,最后進行總評。不難看出,與傳統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相比,PBL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技巧和人際交流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PBL教學模式使實用性知識的傳授更加得到重視;由于評估體系科學,能準確評估教學效果。目前,該教學模式已被世界上許多大學的醫學專業教育所廣泛采納。

受該教學模式啟發,我認為基因組學少部分教學內容可以進行專題討論式教學模式探討。具體來講,就是首先與相關教師一塊兒設計每一個專題的核心問題,并提出應達到的目標要求,帶到課堂讓學生討論、發表意見,確定問題;之后,學生通過利用圖書館、網絡、知識講座等進行自學解疑,整理并寫出問題的解決方法,再進行課堂交流、討論;最后,通過討論進行歸納總結。當通過課堂討論提出核心問題之后,學生甚至可以分組到相關實驗室參觀學習,有條件的可以讓學生參與部分科研工作,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直接接觸前沿課題研究實際,又可以減輕教師科研中一些簡單的重復性勞動,提高科研設備的使用率。

五、結語

基因組學是伴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而誕生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當今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與人類重大疾病分子機理、生物起源演化、新藥物新疫苗開發等許多重要問題息息相關,對人類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有重要影響。在我國許多高校的生物技術及其相關專業中基因組學是必開的一門課程,我就近幾年來的基因組學授課實踐經驗進行了概括介紹,并就教學模式創新、改革提出了建議,希望能對兄弟院校相關專業學生的培樣及相關課程的任課老師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張琛.酶工程課程的教學方法的探討與體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1):223.

[2]梁紅波,鐘衛,熊磊.高分子物理課程的教學體會[J].高教論壇,2009,(1):80-81.

[3]方展勇.淺論課堂教學模式[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3):35-39.

日韩专区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一区精品| 尤物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麻豆精品免费视频| 亚欧视频在线|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影院| 麻豆网站在线看| 99色吧| 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 日韩男人天堂| 黄视频网站免费| 一级毛片视频播放|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专区一区| 亚洲精品久久玖玖玖玖| 可以免费看毛片的网站| 韩国三级香港三级日本三级la|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 日本免费看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臀 | 国产麻豆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麻豆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乱人伦在线观看 | a级黄色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a网| 999久久66久6只有精品| 日韩一级黄色| 亚洲天堂免费| 欧美激情伊人| 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 中文字幕Aⅴ资源网| 亚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 男人 天堂| 91麻豆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国产一区精品| 欧美激情影院| 青青久久精品| 欧美一级视| 日日夜夜婷婷| 午夜家庭影院| 精品国产一级毛片| 久草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一级黄色大片| 国产国语对白一级毛片| 欧美爱爱动态|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日日干综合 五月天婷婷在线观看高清 九色福利视频 | 亚洲 国产精品 日韩| 999精品在线| 久久国产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欧美一级视|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久久99爰这里有精品国产|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极品白嫩美女在线观看看|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 男人 天堂|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欧美1区| 超级乱淫黄漫画免费| 亚洲 男人 天堂| 日日夜夜婷婷| 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 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视频| 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欧美大片一区| 亚洲天堂免费| 精品在线观看一区| 一级片片| 国产91视频网|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软件|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2017| 青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黄色| 国产不卡福利| 九九九网站|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免费观看|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专区亚洲综合久久| 日韩专区第一页|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东影业| 久久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 视频|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牛牛| 久久精品店|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在线观看| 高清一级毛片一本到免费观看| 久草免费资源| 亚欧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免费看视频| 免费一级片在线| 国产91精品一区|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日日干综合 五月天婷婷在线观看高清 九色福利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aaa大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视频|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99色精品| 91麻豆国产| 一级女性全黄生活片免费| 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爆爽| 国产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欧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 成人影院久久久久久影院| 99热视热频这里只有精品| 尤物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免费观看|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在线观看| 九九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a级黄色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玖玖玖玖| 国产麻豆精品hdvideoss| 国产91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韩国毛片| 亚欧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大片| 黄视频网站免费看| 一a一级片| 在线观看成人网| 国产欧美精品|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欧美夜夜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www.99精品 香蕉视频久久 | 麻豆系列 在线视频| 国产91精品一区| 天天做日日爱| 国产a网| 色综合久久手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 亚欧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国产一级毛片| 午夜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久久国产影院| 久久99中文字幕| 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国产国语对白一级毛片| 韩国毛片免费大片|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久久| 黄视频网站免费看|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美国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色色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级毛片视频播放| 美女免费毛片| 国产原创中文字幕| 麻豆系列 在线视频| 国产a免费观看| 国产91丝袜高跟系列|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拍|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软件| 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 久久国产精品自由自在| 97视频免费在线| 高清一级毛片一本到免费观看| 91麻豆tv| 韩国毛片| 日韩专区第一页|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天天做日日干|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臀| 国产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大片| 精品国产三级a| 欧美夜夜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www.99精品 香蕉视频久久 | 91麻豆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精品美女| 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视频| 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1卡一卡二卡三新区| 999精品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原创视频在线| 九九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