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學校高考教學管理中的問題及應對措施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學管理是現代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水平與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學校的興衰成敗,是學校長期健康發展的生命線。教學管理特別是高考教學管理更是一所學校管理水平的直接體現,因此有必要對學校高考的教學管理進行梳理,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激發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熱情,促進學校教學質量快速提升。
一、當前學校高考教學管理中的困惑
1.學校制度與人文關懷的矛盾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教師從事新高考的教學研究的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學校只依靠制度管理強行推進,使得教師的主動地位、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發揮,教師參加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只是為了不受制度的處罰,應付了事,無法深入,導致各種教學研究活動實效性差。
2.教師職業倦怠與高考改革的矛盾
目前許多教師都是“經驗型”“辛苦型”的,而“研究型”“創造型”的教師比較少,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對于新高考的組織實施倍感困惑甚至排斥,對高考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往往束手無策。特別是很多農村學校,學生總體成績一般,往往教師付出大量的精力,也很難取得很好的效果,導致大部分教師對學生失去了信心,對學生出現的各種懈怠現象冷漠、麻木不仁、不聞不問。部分教師甚至不備課,教學呆板、缺乏創新,懶得去研究近期高考《考試說明》《考試大綱》,對上級組織的各種培訓也是能推則推,積極性不足。
3.教輔材料與學生能力水平的矛盾
很多教師存在過分依賴教輔的問題,而部分教輔中的練習沒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不能適應全國卷高考要求,練習作業質量不高,再者部分教輔嚴重脫離學校實際和學生實際,教輔的總體難度遠超學生的能力水平,學生信心屢受打擊,學習主動性難于體現,導致出現復習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
4.學習培訓與教育教學的矛盾
自從我省高考由自主命題改為全國卷,并逐漸強化教師信息技術能力運用,各級各類培訓增加很多,特別是每逢大考,都必須有全部學科參會,有時找不到代課教師只能停課自習,對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很大干擾。特別是各級培訓內容往往具有重復性,教師怨言很多,加上各種網絡培訓,很多教師只是掛網,往往違背培訓初衷,培訓的效果不佳。
二、學校高考教學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1.實施制度改革,建立民主科學管理機制
對于教學管理在制度上存在的問題,必須改變傳統管理死板的缺陷,建立民主科學的管理機制,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人本管理方式不同于過去將人看作工具和手段的傳統管理方式,而是要在深刻了解人的內在需求的基礎上,突出人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尊重教育工作者,積極調動其組織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具體體現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包括建立學校事務公開制度,將學校各項活動公開化、透明化;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管理制度,讓教師更多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提出意見和建議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教學管理者更要注意決策的民主化,避免一意孤行,獨裁獨斷。對教師的評定也可采取靈活的評判方法,而不僅僅依靠學生成績來判斷。評判標準可依據教師的備課、課堂表現、教學態度、教學反思等進行多方位綜合評定。
2.健全教學評價機制,提升教學實效性
教學管理是一項整體性、層次性比較強的工作,應該從整個教學目標出發,站在一定高度上統籌考慮,協調各方工作。為此學校有必要成立教育教學督查領導小組,對教師的各方面教學行為進行檢查指導,同時采取“倒查機制”,充分利用大數據統計管理,通過對采集來的信息進行處理、分析,更好的指揮和管理教學活動,更加明確各方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再者學校應努力創設平臺、為教師搭建對話、交流與展示的舞臺。組織開展多種對話交流活動,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師德講堂、教學論壇、經驗交流等活動,讓教師意識到,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創新研究能力是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是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不是行政命令,從而喚醒教師沉睡的研究意識,積極地參與“校本教研”,同時結合績效考核功能,發揮整體效能,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3.落實校本研究,編制校本作業
落實教輔校本化研究,對所選擇教輔根據學生實際能力水平進行瘦身,對重復性知識,不切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的練習堅決刪除。同時采取補充作業的辦法,備課組教師按復習進度輪流提前一周做教輔練習和命制好補充練習,集體備課課時研討確定補充練習,但是題量控制值得研究。第二輪復習時編寫微專題復習。各學科備課組以學情為抓手,制定學科“微專題”的復習和訓練,以“點”的突破,以達成構建知識網絡和提高復習效率的目標。
4.完善培訓機制,提升培訓實效
培訓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創新教育教學理念的有效途徑,要提升培訓實效,要建立能有效避免內容重復的教師培訓管理體系。因為教師對培訓的厭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培訓內容重復,有的內容有些教師已學習過多遍,他們卻還被安排來接受培訓,怎么會不厭煩?省、市、縣各級教育培訓機構能否協調管理體制,從內容、方式、時間、相互認定方式上(參加上一級培訓,就不必參加下一級培訓)進行協同,避免多次培訓,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效果卻適得其反。要努力創新完善培訓內容,因為教師對培訓的厭煩,還源于許多培訓內容本身的不實用。我們的很多培訓,總是期望按照專家型教師的要求來設計培訓內容,以致內容過于抽象、理想化,離教師實際工作較遠,很難應用于實際教學。要進一步完善培訓方法,因為教師對培訓的厭煩,還源于我們所習慣的以現場講座及網絡培訓為主的培訓模式,理論知識較多,實踐操作較少,要多一些現場考察、實際案例,適用普通學校、普通學生通用的課堂模式培訓,努力幫助教師解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效果會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