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宝贝乖_国产精品一二区_欧美 日韩 国产 成人 在线_久久一区二区电影

在線客服

文學藝術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文學藝術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文學藝術論文

篇1

漢字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出很多意義。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種,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一個漢字在被制造的初期只是為了表達一個意思。隨著漢字的不斷使用,漢字的原始意義被不斷的引申和借用,甚至有些字的原始意義都已經不再使用了。但是在當今社會,古代漢語還是有必要被大眾所熟知和接納,所以我們必須將古代漢語中漢字所表達的意思也像現代漢語一樣歸納起來,以方便大眾的使用。于是我們便借用了外國的義位義位理論。現在就是要將義位理論應用到具體漢字的古代意義歸納中來。我們以“流”舉例。

從各種古書資料中,我找出了如下一些“流”具有代表意義的例子:

(1)《詩·大雅·常武》:“如山之苞,如川之流。”(流:水流動)

(2)《詩·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流:求取)

(3)《書·泰勢》:“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流:傳布,流傳)

(4)《書·舜典》:“流共工于于幽州,放馭兜于崇山。”(流:放逐)

(5)《禮記·樂記》:“先王恥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樂而不流。”鄭玄注:“流,謂放也。”(流:放縱)

(6)《左傳·成公六年》:“士貞伯曰:‘鄭伯其死乎,自棄也已。視流而行速,不安其位文學藝術論文,宜不能久。’”(流:游離不定)

(7)《左傳·哀公十二年》:“今火猶西流,司歷過也。”(流:流動)

(8)《戰國策·楚策四》:“襄王流揜于城陽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流:流放)

(9)《孟子·公孫丑上》:“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流:流傳)

(10)《孟子·告子上》:“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流:水流動)

(11)《孟子·梁惠王下》:“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忘行。”(流:樂而忘返)

(12)《韓非子·五蠹》:“司寇行刑,君為之不舉樂;聞死刑之報,君為之流睇。”(流:眼淚流動)

(13)《韓非子·二柄》:“桓公蟲流出戶而不葬。”(流:行,走動)

(14)《荀子·君子》:“貴賤有等,則令行而不流。”(流:通“留”)

(15)《荀子·議兵》:“是故刑罰省而威流。”(流:傳布)

(16)《楚辭·九章·哀郢》:“曼余目以流觀兮,冀壹返之何時。”(流:流行,傳布)

(17)《漁父》:“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流:河流,水道)

(18)《史記·夏本紀》:“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流:邊遠地區)

(19)《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元豐四年中,關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著四十萬,公卿議欲請徒流民于邊以適之。”(流:漂泊,流浪)

(20)《史記·河渠書·臨河歌》:“延道弛兮離常流。”(流:河流,水道)

(21)《漢書·敘傳上》:“沈緬于酒,微子所以告去也。式號式謼,大雅所以流連也。”(流:流淚貌)

(22)《漢書·師丹傳》:“百姓流連,無所歸心。”(流:流離失所)

(23)《漢書·高后紀》:“夏,江水漢水溢,流萬馀家。”(流:淹沒)

(24)《漢書·禮樂志》:“蓋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財賄,美其歡心而不流其聲音。”(流: 轉移)

(25)《漢書·食貨志下》:“朱提銀重八兩為一流。”(流:王莽時的銀兩單位。)

(26)《后漢書·王充傳》:“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流:派別,流派)

(27)《榖梁傳·僖公十五年》:“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流:流風,德澤)

(28)《論衡·須頌》:“論衡之人,在古荒流之地,其遠非徒門庭也。”(流:邊遠地區)

(29)《夢溪筆談·神奇》:“沈括內侍李舜舉家曾為雷暴所震,……其漆器銀扣者,銀悉熔流在地。”(流:銀水流動)

(30)《刑賞忠厚之志論》:“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于忍人。”(流:變化)

按這些例子的時間發展順序來看,我們似乎能看到“流”字的字義發展順序。在這里,我們不討論什么才是“流”字的本義文學藝術論文,只看這個字在句子中表達出來的意思。

根據歸納,“流”字在各種情況下可以表達出如下幾個意思:⑴水流動;⑵求取;⑶傳布,流傳;⑷放逐;⑸放縱;⑹游離不定;⑺行,走動;⑻液體流動;⑼樂而忘返;⑽通“留”;⑾河流,水道;⑿邊遠地區;⒀流離失所;⒁淹沒;⒂轉移;⒃王莽時的銀兩單位;⒄派別,流派;⒅流風,德澤;⒆變化。

如果簡單的從每個詞語的語境意義來看,隨便舉出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這個詞語在這種情況里有自身的意思。在字典中,即使已經歸納了幾個大致相同的項目,但這么多意思依然讓人看起來相當煩惱。那么,到底那幾個意思是相近,甚至可以說,那個意思是哪個意思的引申義呢?如果在字典編排中能夠把多個意向進行合并,那必然會減輕查閱人的負擔。于是,這就涉及到一個如何將意向合并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確定一個基本的法則,如果一些意義只限于特定的詞語組合中才能存在的意義,或者是完全是根據某種上下文而顯現出來,離開那種上下文就會表示的意義,都是某一個義位的非中心變體,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義位。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把一些特殊的意義先列出來。在“流”字的意義中,最特殊的就是(25)號例子,雖然說做“王莽時的銀兩單位”來講是某一個特殊時代才有的意思,但是在那個時代的書文里一定會有關于這個的記載,如果不將這個單列一個義位,勢必會導致閱讀上出現問題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

另外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11)(21)(22)號例子中的“流”都是出現在“流連”這個雙聲連綿詞中。所以,盡管三個例子中的情況各有不同,但還是應該把他們合并在一個大的項目里。

我們再看(1)(10)(12)(29)中“流”的意思是“水在流動”“眼淚在流”“銀水在流”,這些是“流”在每個具體的語境中所生成的意思。但是他們都表示著同一個“流動”的動作,這些意思的區別就是流動的主體不同。所以,這幾個意思可以合并為一個義項——“液體流動”。

根據同樣的原理進行分析,“流”字義項可做如下排列:(箭頭表示由前一個意思引申為后一個意思。)

 

 

 

液體流動

傳布,流傳

河流,河道

派別,流派

漂泊,流浪

流移不定 放縱

放逐

邊遠地區

求取

 

 

通“留”

 

 

王莽時的銀兩單位

 

 

樂而忘返

雙聲連綿字“流連”

流淚的樣子

篇2

一、中國傳統的婚戀文化

錢鐘書先生作《圍城》時,是20世紀40年代,當時的時代背景是戰爭,但作者的重心不在于刻畫戰爭中的人生百態,他更關注的是在戰爭年代中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流。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戰爭雖然是主流背景,但大批外國人進入中國,這意味著曾經封閉的中國大門被打開,中國傳統文化有的已被解構,甚至是消失,但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文化仍有其不可被磨滅的印記,這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必然。當然,中國大門的打開對于文化的影響,不能絕對的說是好還是壞,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一方面使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使得文化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地得以發展文學藝術論文,同時也打開了中國文化的視野,另一方面,外國文化的進入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入侵,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體系。錢鐘書先生在使用比喻時,將中國傳統的封建婚戀文化作為喻體,從而在比喻中展現了一幅中國特殊的婚戀文化圖景,比如(以下比喻句選自錢鐘書.《圍城》,北岳文藝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1) (蘇小姐)年齡看上去有二十五六,不過新派女人的年齡好比舊式女人合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據學家所謂的證據來斷定真實性。

(2) 魚肝油丸當然比仁丹貴,但已打開的藥瓶,好比嫁過的女人,減低了市價。

(3) 這開會不是歡迎,倒像新姨太太的見禮想。

(4) 講師比通房丫頭,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

在封建社會,人們極其重視婚姻程序,繁文縟節十分繁復。從周代起規定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其中,問名主要是詢問了解欲聘女子的家世,身份地位,是嫡出還是庶出,以及出身年月日時等,在(1)中作者說到的合婚帖上的年庚,就是在婚書上寫上女方的出身年月日時,即問名。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人們的成婚年齡很低,在清朝男十六歲,女十四歲,這樣的早婚習俗雖然在其后的年代有所改善,但仍然一直延續到近現代。在早婚的社會風氣下,人們將結婚晚的人視作不正常,對于一些由于各種原因還沒有出嫁的“大齡”女子,家里人為了幫助其順利成婚,不得不在合婚帖上將女子年齡改小,所以作者說:“舊式女人合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據學家所謂的證據來斷定真實性。”錢鐘書先生用這個喻體來比喻蘇小姐的年齡不僅是一種幽默,更是在幽默中帶有揶揄的味道。

在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很低,按禮制要求,女人要“從一而終”,丈夫死后應當守節,不應再嫁別人。《禮記.郊特牲》說:“一與之齊,終身不改,故死不嫁。”[1]而對于離婚,一般情況主動權在于男方,女方一般要求離婚的很少論文格式范文。男方棄妻一般是妻犯了“七出”:一無子,二,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盜竊,六嫉妒,七惡疾”[2] ,這也成了負心男人或挑剔婆婆拋棄女子的借口,所以女子一旦被休文學藝術論文,她們在社會中便被人恥笑和瞧不起,另外在古代社會極其重視一女只可侍一夫,所以一般沒有人家愿意娶嫁過了的女人。作者在(2)中將開過瓶的魚肝油比作嫁過了的不值錢的女人,可謂是形象生動,新穎貼切,同時也側面刻畫了李梅亭吝嗇丑陋的嘴臉。

姨太太是舊社會大家族的下人對主人的妾的稱呼。中國古代雖然將一夫一妻制作為正型,但是實際上中國一直奉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男子可以納妾以達到多妻的目的,清律上說:“妻者齊也,與夫齊體之人也;妾者接也,僅得以與夫接見而已。貴賤有分,不可紊也。”[3]可見妾只能侍奉左右,身份卑賤,而妾的主要來源是買賣婦女、搶奪婦女。(3)中,李梅亭去參見學生給他舉辦的歡迎會,發現只不過是汪主任給他設的圈套,給他一個下馬威,讓他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罷了。錢鐘書先生抓住了人與人之間這種互相爭斗的微妙關系,把李梅亭的歡迎會比作姨太太的見禮,生動的刻畫出了當時表面祥和,實際充滿硝煙的人際戰爭場面,同時也表現了李梅亭尷尬和卑微的處境。(4)中的通房丫頭和妾差不多的,但不如妾的身份高,通房丫頭算是陪嫁,可以與男方主人發生性關系,但實際沒有名分,只是仆人身份,就如《紅樓夢》中的平兒一樣,作者把講師比通房丫頭,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形象生動的表現出當時社會中講師,教授和副教授的地位高下的不同,同時也表明了方鴻漸尷尬的處境。

二、中國傳統男女的社會地位

我們知道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在婚姻中,她們附屬于自己的丈夫,沒有自主權,被自己所屬的男人分為三六九等。在《圍城》中還有一些比喻也反映出中國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如(以下比喻句選自錢鐘書.《圍城》,北岳文藝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1) 好像蘇小姐是磚石一類的硬東西,非鴕鳥或者火雞的胃消化不掉的。

(2) 說女人有才學,就仿佛贊美一朵花,說它在天平上稱起來有白菜番薯的斤兩。

(3) 柔嘉,你這人什么都很文明,這句話可落伍。還像舊式女人把死來要挾丈夫的作風。

(4) 據說“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學名,說起來莊嚴些,正像玫瑰花在生物學上叫“薔薇科木本復葉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術語是“協議離婚”。

中國從宗法制的奴隸社會起,就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觀念。后世奉為禮制總規范的《禮經》確立了“三從”的理論基礎。《禮記.郊特牲》說: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4]《儀禮喪服傳》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文學藝術論文,既嫁從夫,夫死從子。”[5]《孔子家語》也說,女子必須順從男子,小時候要順從父親兄長,嫁人后要順從丈夫,丈夫死后要順從兒子,“這個三從之說實是古代確立婦女地位的根本原則,是男尊女卑、夫權統治在婦女生活中的集中體現。”[6]其實,就是把婦女的一生從生到死都安排在從屬于男子的地位。.男女不平等的根基樹立于奴隸社會,以后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又變本加厲。除了“三從”,婦女還必須遵守“四德”,而“四德”之首的婦德就規定女子“不必才能絕異也”[7] 。

中國還有一句古話“女子無才便是德”,說明女子只要安心相夫教子,主內持家就可以了,不必有才能,不必太過張揚。(1)中,方鴻漸的父親聽說蘇文紈是留學博士以后,趕緊說怕鴻漸吃不消她,而且還得意的發表了一通男人必須比女人才學高一層,不能和女人平等匹配的言論,可見女人一旦有才學反而受限制的處境,(2)中也是同樣的道理,仿佛女人有了才學是多么恐怖和滑稽似的。(3)中舊式女人把死來要挾丈夫的作風,可謂是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受壓榨而形成的作風了,婦女在家中從屬于丈夫,自己沒有自主權,如果男方想要休掉女方的話,女子是不能提出任何異議的,法律上也不會給她們任何的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她們維護自身利益時只能用苦肉計去威脅對方了,所以,有句古話概括中國古代女子的這種行為很形象:一哭二鬧三上吊,雖然很不雅,但背后卻藏著女子們受壓迫的辛酸境遇!當然,作者此處用這個比喻并不是要同情孫柔嘉的可憐命運,而是將孫柔嘉比作舊式女子,諷刺她無理取鬧的性格和脾氣。在(4)中,休妻的法律術語是“協議離婚”,很形象地說出了中國社會中的男女不平等,明明是男方找借口不要女方,結果卻要打著協議離婚的幌子。作者在這里用這樣一個比喻主要是點明方鴻漸對蘇小姐的感情,對她僅僅是一般般的感情,算不得很深。

三、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

“中國傳統家庭倫理強調家庭本位,以強大的父權家長制為基礎,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宗法等級關系,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嫡庶長幼有序。[8]而中國傳統的主導思想學派——儒家創始人孔夫子就一直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忠”,反映在生活中就是“孝”。在家庭內,家長地位極尊,權利極大文學藝術論文,作為兒女小輩的家庭成員都要無條件的服從家長的統治。《圍城》中,也有一些比喻能反映我國的這種孝文化,比如(以下比喻句選自錢鐘書.《圍城》,北岳文藝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1) 買張文憑去哄他們(父親和丈人),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或英國殖民地商人向帝國府庫報效幾萬磅換個爵士頭銜,光耀門楣,也是孝子賢婿應有的承歡養志。

(2) 因為遯翁近來閑來無事,忽然發現了自己,像小孩子對鏡里的容貌,搖頭側目地看得津津有味。這種精神上得顧影自憐使他寫自轉、寫日記,好比女人穿中西各色春夏秋冬的服裝。做出支頤扭頸、行立坐臥種種姿態,照成一張張送人留念的照相論文格式范文。

(3) 行禮的時候,祭桌前鋪了紅毯,顯然要鴻漸夫婦向空中過往祖先靈魂下跪。……..阿丑嘴快,問父親母親道:“大伯伯大娘為什么不跪下去拜?”這句話像空房子里的電話鈴響,無人接口。

(4) 有人送別,仿佛臨死的人有孝子順孫送終,死也安心閉眼。

在中國古代,“建立在奴隸私有制和封建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個體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政治單位和教育單位。這種個體家庭的家庭成員之間,… …存在著互相依賴的關系,他們休戚相關,榮辱與共。”[9]在古代社會流行“光宗耀祖”,很多人有權有勢,并不僅僅是自身獲得利益,而是整個家族都獲得利益,這可以說是中國宗法社會下的特殊產物。比如秀才去參加科舉考試,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生計和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給自己的家族增光添彩,揚眉吐氣。而對于宗法制家族中的家長來說,他們統治著整個家族,他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家族繁盛,于是他們把實現家族利益的重任放在其子孫的身上,他們撫養子孫,是為了使子孫更好的為家族服務。所以(1)中,面對父親和丈人的壓力,方鴻漸不得不買假文憑去哄騙他們,以便表明自己得“孝”心。

在中國古代的家庭內,家長的地位非常高,權利也非常,家族中的成員必須絕對服從家長的意志,不得違背。中國古代的家長權其中一項就是教令權,指“子孫要遵從父祖的意志,要接受父祖的管制。”[10]作為家族中的最高統治者,家長也享受著這種權利帶給他們的。(2)中方鴻漸的父親正是享受著對家庭和子女的統治權,他寫自傳,寫家訓,其實都體現了家長的意志和權威,特別是他寫自己對鴻漸的教育時的情形更充分體現了家長的統治欲望。

中國是一個宗法制社會,人們按自己的家族形成宗族,宗族所以成為一個聚合體,正是因為族人出自共同的祖先,為了增強宗族的聚合力量,“任何一個宗族都將崇祖、祭祖作為自己最神圣的義務”[11] 文學藝術論文,而崇祖在人們心里的意義大不相同,因為祖先在這里不僅僅是一個故人,而更多的是被神化了神。崇祖主要包括修祖譜、建祠堂、重墓所,秩義社、立宗子、綿嗣續、保遺業。近代以后,建祠堂這樣的祭祖活動就不多見了,但一般過節或結婚生子時,人們還是會在家中舉行一些簡單的祭祀祖先的活動,正如(3)中鴻漸夫婦要向空中過往祖先靈魂下跪,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同樣(4)中的孝子順孫送終也體現了祭祀這一文化現象,同時也表明,家長的權威在臨終時也是要體現的,家族中的孩子一定要在病塌前守孝,這是不可更改的傳統習俗。

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一書,睿智深刻,在其比喻句中, 作者根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為我們展開了一幅豐富的傳統文化圖景。

注釋:

[1]《禮記·郊特牲》.

[2]《大戴禮記·本命》.

[3]史鳳儀.中國古代婚姻與家庭[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10.

[4]《禮記·.郊特牲》.

[5]《儀禮·喪服傳》.

[6]史鳳儀.中國古代婚姻與家庭[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121.

[7]《女戒·婦行》.

[8]史鳳儀.中國古代婚姻與家庭[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53.

[9]史鳳儀.中國古代婚姻與家庭[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56.

篇3

“比”字差比句是指由“比”字短語充當狀語的比較句,其基本句式為“X比YW”,X、Y為兩個比較項,W為結論項。“比”字句是差比句的典型句式,自20世紀80年代起受到重視從而成為研究焦點。本文試圖對“比”字差比句否定式“X不比YW”的研究狀況作一概述。

關于“比”字差比句的否定形式,歷來有多種看法。

一種認為是“沒有”型比較句。呂文華(1994:194)明確認為“X不比YW”“并不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其否定式是“沒有”型比較句。李英哲(1990:94)、劉月華(2001:846-849)也持相同觀點。

一種認為是“不比”句。趙金銘(2001)提出帶有“不”的否定句就是“比”字句的否定式,“不”多在“比”之前,但也可以用在“比”后。謝仁友(2006)、王黎(2009)等持此觀點。

還有一種兼上兩種看法,認為“不比”句和“沒有”句都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文學藝術論文,但是功能不一樣。張和友(2002)認為“X不比YW”是對“X比YW”的語用否定,而“X沒有YW”是對“比”字句的語義否定。劉丹青(2003)認為,在形式方面一個肯定差比句式可能對應兩種不同的否定句:一為單純否定式,如“不比”句;一為變異否定式,其使用不同的比較標記和句法結構,如“沒有”型或者“不如”型句式。徐燕青(1996)、殷志平(1998:248-256)等也持此觀點,認為“不比”雖然形式上是對“比”的否定,“不比”句的形式和內容往往不一致。

關于“不比”句的句式義也有諸多說法。

一義論,主張“不比”句只有“X和Y差不多”一種意義。呂叔湘(2002:360)提出“不比….”可以表示均齊意義,后來(1999:74、92)又認為“不比”句只強調有差異。劉月華(2001:846-849)也認為“不比”句的基本語義是“X跟Y差不多”。相原茂(1992)認為“不比”句是把有可能會有的兩種情況作為一個狀態而表現出來的,其所表示的中心意義是X、Y之間無大的差別。“X不比Y~W”(~表示邏輯義“非”)通常預設“YW”論文提綱怎么寫。“不比”句總含有說話者對聽話者的想法和意見試圖進行反駁的意味。賈穎(1996:65-69)等也認為“不比”句表示X和Y相差無幾,其功能不是表示比較,而是表示糾正、反駁、申辯。

多義論,主張“不比”句蘊含多種意義。

蔣靜(2003)認為“不比”有兩個意思:表示“比不上”時是比較項在比較點上有程度高低的差別,是“量”的區別;表示“不同于”時是比較項在比較點上的“質”的區別。袁海霞(2010.2)提出其語義類型有兩種:a.“在W上,X≤Y”,表達一種或然關系,強調兩者都有可能;b.“ X不像Y那么W”。

殷志平(1998:248-256)把“不比”句句式細分為三種:“T1X不比T0YW了”、“X不比YW”和“X不比Y更W”,認為它們都表示“X≤Y”的意義。前者預設“T0(X<Y)”,與句義構成轉折關系,而后兩者預設“Y~W”。劉焱(2004:162-186)也將“X不比YW”分為三類:一類由否定詞“不”表示的“比”字句的反問形式文學藝術論文,語義是[+X更W];一類由副詞“不”和動詞“比”組成的動詞性比較句,語義是“X<Y”;還有一類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顯示X與Y的類同”。

吳福祥(2004)在相原茂(1992)基礎上繼續討論“不比”句的語用功能,認為“X不比YW”本質上是一種表達主觀性的反預期的結構式,其類型可以分為三種:a.與受話人的預期相反;b.與說話者自己的預期相反;c.與特定言語社會共享的預期相反。謝仁友(2006)則將“不比”句句式義分為三種:一是陳述差異,表示“X≠Y”;二是陳述差距,表示“X<Y”;三是否定差距,即“X≈Y”,又可細分三種小的語義類型,“X、Y都不一樣W”、“X、Y都一樣W”和“X、Y都一樣”(無所謂W否)。

周小兵(1994:249-256)將“比”字句否定式分為四類:a.“X不比Y+VP”是話語否認,說話人否認或者反駁別人的看法;b.“X不比Y+VP+數量”,意為“X只比Y+VP一點”;c.“X比Y不VP”是一般的句子否定,蘊含“X和Y都不VP”;d.“X比Y+VP+不+數量”預設“X比YVP”,蘊含“X只比Y+VP一點”。徐燕青(1996)對“不比”句系統做了全面考察,認為其語義類型可分為六類:a. X跟Y一樣W;b. X跟Y一樣W,甚至比Y更W;c. X沒有/不如YW和X比YW(X含任指) ;d. X比YW (“不比”句為反問句) ;e. X跟Y差不多W;f. X跟Y不一樣。

目前討論“不比”句多義動因的論著較少。

徐燕青(1996)分析了“不比”句多義的句內、句外兩個因素:a.心理因素(感情傾向和心理態度); b.“不比”句某種意義的特定的表現形式;c.“不比”句本身的某些附加成分(語氣副詞和數量詞語) ;d.比較對象(尤為比較項X ) 和比較結果的性質;e.“不比”句所屬的類型。

殷志平(1998:248-256)認為影響“不比”句多義的主要語境因素是比較項所指事物的性質和類別、比較項的抽象和具體、比較項的抽象與否以及副詞的使用。

王黎(2009)提出由于“不比”句在執行否定功能時否定轄域占據的不是一個具體、明確的意義“點”,而是覆蓋著一個意義“面”,句式本身不提供一值性判斷。根據“勝過”、“不如”和“等同”三種比較關系,在否定“勝過”或者“不及”時,必然會留下兩個意義空間“不及(或勝過)”和“等同”,這就是“不比”句多義的內在動因。

另外文學藝術論文,陳一(2008)討論了“不比”句的偏依性對舉式“不+比N+大量/定量補語,比N+A+小量補語”、“N1+不A,N2+比N1還不A”、“ N1+不VP,N2+比N1還不VP”。賈穎(1996:65-69)認為“不比”句中表比較結果的形容詞使用情況很自由,謝仁友(2006.4)考察了“不比”句句式義的歷史來源, 張和友(2002)、王黎(2009)等均討論了“不比”句語義的優先理解。

綜上所述,關于“比”字差比句否定式“X不比YW”的研究以語義平面最為突出,觀察細致,分析全面,而在語用研究和對相關現象的解釋方面尚待進一步深入,比如,“不比”句多義的動因,結論項含否定詞致使句式不自足等。

參考文獻

陳一偏依性對舉結構與語法單位的對稱不對稱,《世界漢語教學》,2008.3

賈穎“不如”句、“不比”句與“沒有”句,《語言文化教學研究》(北京語言學院漢語學院編),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1996

蔣靜比較句的語義偏向及主觀程度的差異,《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3.4

相原茂漢語比較句的兩種否定形式—“不比”型和“沒比”型,《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3

李英哲《實用漢語參考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0

呂叔湘《呂叔湘全集》,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呂文華《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

劉丹青差比句的調查框架及研究思路,《現代語言學理論與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戴慶夏、顧陽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劉焱《現代漢語比較范疇的語義認知基礎》,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王黎“不比”句多義性動因考察,《北京大學學報》,2009.3

吳福祥試說“X不比Y?Z”的語用功能,《中國語文》,2004.3

謝仁友現代漢語歧義句式“X不比Y?Z”的語義類型,《語文研究》,2006.2

徐燕青“不比”型比較句的語義類型,《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2

殷志平語境與否定比較句,《語言研究的新思路》(范曉主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袁海霞“A不比BW”的語義及其方言分化形式,《長江學術》, 2010,2

篇4

(一)文化本土化、道路民族化

1.立足本土文化

古語云“只有本土的才是世界的”,因為以小觀大,世界文明是由各具特色的本土文明組成的;但還應該懂得“只有世界的才是本土的”,因為以大觀小,沒有跨文明的全球意識,就不能篩選、優化、提升本土文明。所以當今的本土文明應該是“全球背景的新‘再本土’”。[1]藝術本土化要建立在了解世界的跨文化的全球意識之上結合積累在個體身上的文化心理和審美心理創造出來。

筆墨當隨時代,中國水彩當從世界的角度來表現中國文化精神。他絕對不是水彩相貌的“中國畫”,而是獨有中國氣派的、開放的、貫通中西當代文化的產物。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古典文化中講變化,在變化中求創造。要把主導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與主導當代中國的現實價值觀和理想有機結合起來。

2.體現民族性特征

民族性在《辭海》中是這樣解釋的:“民族性,指作家,藝術家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本民族的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藝術形式、藝術手法來反映現實生活,表現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化作品具有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

中國當代水彩畫只有具備了民族性,才能從世界性范圍內的水彩行列中獲得一席地位。水彩畫無論走到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要強調民族文化的發揚、發揮語言特色的。水彩的魅力在于它既有象油畫一樣的色彩表現力又具備中國水墨畫的自然韻味。這是任何畫種都無法取代的。

(二)語言創新化、風格多樣化

風格越是獨特,藝術觀點也就越是顯得明確。水彩畫的語言包含了情感的交融、松動的用筆、把主觀的意念融入到客觀的思想中。各種不同薄厚的水彩紙所產生的變幻的效果有所不同,帶有創新性的水彩作品使水彩畫語言帶來生動美,節奏美文學藝術論文,流動美。畫面中諸多因素都要綜合起來應用,有造型、氣韻、力度和情感等。應去嘗試新的材料、符號語匯,充分關注色彩、材質、造型自身的表現性和直觀性。梵高就是利用他的藝術天賦,運用輕快的色彩語言,抒發著靈魂最深處的傷痛感情,由此引起共鳴震撼人心。他自己曾經表明“‘畫畫不是畫物體的原狀……而是根據畫家對事物的感受來畫論文提綱格式。’又說:‘是的’,‘不真實’但比死板的事實更加真實。”

(三)觀念更新化、題材變革化

重復自己不經意,否定自己不容易。觀念更新化的水彩絕不是中國畫式的水彩,是構成,是取舍,是繪畫的型與型的關系。要畫出別人所沒有見過和超越大眾的普通視覺和手法。觀念更新化的水彩是表現基本的顯著的特征,比實物所表現的更完全更清楚。[2]中國當代水彩破繭而出需要觀念的變化來進行推動。現代藝術是革新美學,當代藝術是革新思想觀念。只有各式不同形態的風格能體現不同的思想觀念帶來的不同社會反映。水彩的題材選擇十分廣泛,最至關重要的乃是功力和眼力不夠。像王肇民老先生說過:“我認為創作有三個起碼的標準:(1)在內容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2)在形式上有時代氣息和自己的風格;(3)畫得比現實更高、更美、更有社會意義。[3]

(四)理論體系化、思維時代化

1.理論體系化

當任何一種藝術門類的實踐從自然地狀態逐漸走向自覺的狀態時,就到了立論的時候了,這就必須要有相應支持的理論作為支撐,歷史上很多文藝高峰期總是有正確先進的理論為之做奠基。

“宗白華看來,作為審美對象的‘美’,其所具有的客觀存在特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主觀動機或目的為轉移的;審美活動的主體絕不可能僅只在自己心里去尋找這個‘美’的對象‘事實’,因為‘如果沒有客觀存在著美,人們做夢也不想研究美學,國家也不能提倡美育,設立美術館。”,[4]藝術家所持有的美的感受和美的取向不單來自于本身主觀意識,也來自于理論的支撐和導航,當代水彩畫之所以沒有一個完善的體系,停滯不前,理論體系不夠健全是重要原因。

2.思維時代化

一位具有時代思維的藝術家,除了要有深刻而真實的個性體驗以及獨特的藝術語言外,也必定能通過某種過人的藝術敏感捕捉到個人與時代,傳統與變化,主體語言和個性表達之間的深刻而微妙的關系。杜威認為“思維,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認識世界與反映世界的能力,它是人類在長期勞動實踐中獲得的。從藝術形成學角度來看文學藝術論文,勞動既創造了人類,也創造了藝術。”[5]

結論

小境界只能娛人耳目,大境界能夠震撼心靈。雖然中國水彩畫起步較晚,但是中國獨有的得天獨厚的民族文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靈感和空間。需要我們去粗取精,西畫中用,站在時代語境下,發揮我們長處和創造潛能,創造出符合時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多元化的藝術佳作。

[1] 翟墨著,《融創時代·當代藝術手記》,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第1頁。

[2]《藝術的歷程》貢布里希著,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版,第7頁[3]王肇民著,《畫語拾零》,湖南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年,第6頁

[4] 葛路、克地《中國藝術神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8

篇5

根據調研能夠看出,傳統的文化民俗在民間仍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實用價值,一方面對古老文化的認同是一個區域內人們集體意識的表現,一個地方興盛一種習俗或禮節,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以識別其文化身份的特定要求,人們能夠在一種特殊的文化理解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歸屬感,能夠長久傳承下來的文化藝術甚至已經演變為一種習慣,就像過年包餃子、端午吃粽子一樣,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另一方面,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演繹的是一段“西化”的進程,近一百年中人們不斷地在拋棄各種本色的東西,從思想上和行為中擺脫了許多受到傳統觀念定義的價值,以適應“現代化”的要求,而如今,在這一個世紀中人們逐漸發現,西方世界的“荒原”未必是一種更適應中國文化發展的前景,所以,越來越多的民族文化開始回歸,并在“非遺”的牽動下,地域文化特色被廣泛地開掘出來,因此我們說,諸多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形式重新被命名為真正的民族精神。

深入到各式各樣的面塑制作現場和參與到分享這種文化的人群中來時文學藝術論文,由衷地被這種文化氣氛所感染,然而在關注這種地域文化財富的同時,許多進一步的思考和問題也漸漸暴露出來,首先是作為傳統文化工藝在時下生活中的現狀問題,這點作為展開討論與研究的前提,筆者在《晉南面塑文化的現狀研究》一文中概述了在今天我們的生活中能夠見到的面塑作品,臨汾與運城兩市多數縣市仍然接受在和應用面塑這種古老的禮俗方式。本文重點思考的是作為藝術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遍認同及評價問題;與多數民間文化藝術共同面臨的保護與傳承的課題;作為能夠用來定義地域文化特色的面塑會走向什么樣的發展。

一、面塑在我們的認識中

在調研的過程中,當筆者走進面塑作坊介紹起自己的來歷和目的時,大多數情況下會被問起兩個主要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究竟是要在他們這里做什么工作?我會說我是學生,出于對山西傳統文化保護的想法,想對民間面塑做一些考察。那么“怎么考察?”我說就是對晉南兩地興盛面塑文化的地方進行記錄,簡單點說就是看什么地方有花饃,都有什么樣的,我會去看看。好,第二個問題就是“花饃有什么好看的?”我說這是一種很好的傳統文化,如今都是省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很多大賽都有優秀的面塑作品,大家現在慢慢認識到面塑具有的藝術價值了,而且喜歡用它作禮物相互饋贈。而當我拿出相機進行全程拍攝時,他們還會懷疑我是不是記者。我只好又進一步地“濃縮”我的目的,說我是要寫論文的。在他們開始工作前,我會關注他們制作好的一些成品圖片、之前做好的插花配件、釘在墻上的價位表、密密麻麻的訂貨本、以及來訪的客人。直到動態過程開展時,他們會釋放開對我的疑問,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系列的工作,制作過程很忙碌很辛苦,他們總是認真地對待每一個細節和變化,將他們手中的藝術品做到呵護備至怎么寫論文。我們的工作結束時,他們還會熱情高漲地關心其他地方的面塑是什么樣的,我會為此做簡單的說明,或者用相機展示,這個時候他們往往會對其他地方的面塑樣式進行各種頗具主觀色彩的評價。

這就是大多數面塑作坊主們對這項工藝的認識,然而對于那些積極地活躍在民間藝術各種賽事的具有文化體驗的民間藝人們則能夠從容地面對我們的工作。比如說一來到解云仙女士的家里,解阿姨便熱情地介紹她的各種工作和成績,她參加過多項國際國內的活動,出過國,上過電視,平日里也經常接受電視臺的采訪和政府頒發的榮譽,在她看來,“花饃”是一種藝術,她是我所采訪過的唯一一家以“面塑”為自己的產品命名的作坊,她認為面塑不僅是一種可食用的饋贈佳品,而且能夠滿足人們在精神上的欣賞與依靠,而她所做的是一項事業,是一種受到社會及文化界認可和支持的傳承工作。

由此呈示出在藝人一方的兩種對待面塑的看法文學藝術論文,現在再來看看我們的態度。這里所說的當然指普遍認同面塑這種事項的群體,基本上仍可以歸為兩種:一種認為,家中自制的面塑是為了節日所準備的一點“意思”和“花樣”,同時,在作坊里購買的面塑是一種買賣;另一種認為,面塑是可有可無的,即在需要一些慶典禮品做點綴的時候我們可以找到面塑的替代物。先看第一種,快速的生活節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在簡化,而面塑制作剛好需要繁復的工序和具有特殊手藝的少數人,因此,人們自覺地規避了這種“麻煩”,只在必要時制作些簡易的品種以使得節日看起來有些節日味、為平日里總在重復的食品添上幾件的“稀罕物”。觀景除此之外更為便捷的就是購買,現在大多數的城市家庭對饅頭、面條、餅等都采用購買的形式了,更不用說節日里用的花糕和禮饃,很多饃店在節日里都會推出袋裝禮饃,像臨汾市過年可以很方便購買到的10個一袋裝的糕饃,鄉寧熱賣的30個一袋裝的棗花饃,已經打出品牌的店家還會推出精致的禮品盒。所以值得我們考慮的就是,當面塑作為一種流水線式的產品,它還能不能被視為一種藝術和文化。不僅如此,在多數婚禮或生日慶典上的面塑大部分都是用簡易、粗糙和明顯程式化的作品以應付這種親戚禮贈的習俗,這樣的作品也實難讓人們將其提高到“文化遺產”和“地域特色”的高度來認識。

第二種態度的起因更多的是由于在現在生活的氛圍中,同時可選擇的禮儀非常多,人們可以采用更多的更時尚的方式來表示對生活和親朋好友的心愿,因此面塑可以不被作為主流方式。還因為受到生活方式的改變,對食品的講究也只是豐富多彩的生活項目之一,人們更注重投資和享受其他的消費方式,使得面塑變得可有可無,變得可以被替代,到此依然沒有發揮到它的禮俗價值和特色文化功能。我們說“沒什么好的”、“買賣”、“應付”、“可取代”這些都不是能夠用來為一種非遺作解釋的態度,而如果我們大多數人對面塑的認識僅僅停留在這樣的程度,那么它作為一種非遺和傳統文化的價值就會受到質疑。所以,我們需要繼續探討,這種幾百年流傳下來的民俗事項輪到我們這一代時該做些什么。

二、面塑在我們的傳承中

每當我問起作坊主,他們的手藝都是從什么時候繼承下來的,像這樣做法和說法是什么時候就有的時,他們都會說“多少年都是這么個樣”,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年代開始傳的了。另外年輕的藝人會說,作坊本是家里長輩們創建的,所以自己的手藝就是這樣跟著學來的,不清楚更多的事情,這些就是樸實的百姓們對于面塑“傳承”的認識。然而他們口中所說的“從來都是這個樣”,也并不見得就是同一個模樣和同一種制作方法,事實上他們每天都在做各式各樣的調整與創新文學藝術論文,只是并沒有放大地去認識這個結果罷了。作為“非遺”的一個民間美術類別,面塑有它獨特的形式和技術層面上的特點,它要求傳承人具有精湛的技巧和具備富有創造力的專業素質,也就是說我們應當將它視為一種能夠代表相當水平的文化與藝術品來保護,而保護的落腳點是傳承,那么傳承什么?怎么樣傳承?這就談到了傳承這種事項和傳承人的問題。

俗話說熟能生巧,很多民間藝人都是在學習與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智慧和突破點,我們在今天依然能夠有幸了解到具備高水平的工藝技巧和審美鑒賞力的民間藝術家們,他們存在的作用不僅僅是讓其作品延續了本土信仰體系精髓,還賦予了面塑這種緣自傳統習俗的事物能夠用來闡釋時代精神和文化新意的現代魅力。在他們的努力下,我們一方面能夠從這些民間工藝品中了解到我們的歷史文化傳統,認識到我們特殊的民族情緒表達,另一方面還能夠將它們融入到現在的世俗生活中來,成為能夠為這一方水土帶來精神認同的特產。優秀的面塑作品總在不斷地更新和提高,這也就是讓這些“活的藝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品位積極發生聯系、讓它們參與到我們的情感體驗中,在如今不少大賽中見到的面塑戲劇人物作品、“奧運”作品、“海寶”作品都在以時代的姿采進入人們的審美視野怎么寫論文。

事實上,傳承面塑工藝、傳承面塑文化與面塑傳承人是三位一體的關系,在傳承人上筆者認為,應當包括藝人傳承和民間傳承這兩方面,兩者雖然所肩負的傳承功能是不一樣的,但意義無疑同等重要。有突出貢獻的藝人即我們通常認定的“傳承人”,他們的傳承體現出國家與地方對這種文化事項的認可和對他們在這種精湛的傳統文化的生命延續及發展興旺上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努力的認證。而民間傳承,也就是在我們百姓日常生活中所保留的此種文化習慣和情感載體,這樣的傳承則是能夠彰顯我們民族的傳統特色及讓人們“過精神意義上的生活”的表現,因為工藝精美者畢竟在少數,而且讓藝術參與到生活中來還需要依靠人們的普遍關懷和體驗。

三、面塑在我們的未來中

在以面食文化譽滿神州的三晉大地,面塑藝術有獨特的歷史淵源,從人類學角度上來說,面塑起源于祭祀犧牲的替代品,作為能夠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工藝技術,能工巧匠們尤其是婦女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許有很多人還會認為面塑不過是在普通的饅頭基礎上添加些配件和花飾,并不能進駐在高雅的藝術殿堂之中,但是如果你能真正走進面塑制作的工作現場,如果你能悉心記錄每一件作品的創造過程,如果你有機會見證未曾擁有任何設計知識作指導的藝人們能夠將瞬間想象物化成活靈活現的成品,如果你可以站在大量的面塑作品面前領略到這種真正的民風民俗,就不會不感嘆制作者們高妙精湛的審美趣味和賦予其中的獨特情感和智慧,相反又會覺得自己的經驗和學識是多么渺小,似曾掌握的全部理論和知識都會在此顯得那樣蒼白無力。

我們一直在關心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若干年后這種文化事項還會不會存在,事實上經過了我們的現狀分析、理性認識和合理提議之后,能夠展示出一幅自信的圖景。羅丹有一句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關鍵看我們有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本文中沒有過多提及各種保護意義、保護立法、保護理論、傳承手段、市場分析等等文學藝術論文,只是重點在探討關于這種傳統藝術、活的藝術、世俗藝術、文化藝術我們需要用什么眼光來看待,真正的精神財富也許并不高遠,并不抽象,它可能就是瞬間給我們驚現、給我們提醒的那種集體文化意識,也就是說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和作為直接關乎面塑文化在未來的命運。

在具體的操作中,市場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盡管市場價值與文化定位在意義和結果上不可能等同,但市場依然是走向推廣和發展的積極的門戶。在我們這個內陸地區,我們這個典型的黃土地上,面食文化是可以被張揚的地域特色,尤其是作為華夏根祖文明發祥地的晉南地區,本土民間信仰與藝術表達形式應當廣泛地被重視、被欣賞,面對外來的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新事物,我們是否還在自慚形穢、還在為沒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好東西苦惱?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已經出現了一個良好的趨勢,特色產品、饋贈禮品及紀念品都反映出回歸傳統的傾向,這讓人看來古老同樣可以融入現代,傳統同樣可以走向時尚。當然在具體的技術層面和產業運營層面需要投入不懈的努力,精益求精地追求它的工藝品質,我們不怕沒有自己的好東西,就怕沒有能力推出自己的好東西。在此意義上,我們對晉南面塑的未來充滿信心,而不是讓它的姿容只留存我們的記憶中、讓它的涵義只維系在遠古闡釋中、讓它的魄力只限定在與節日禮俗的關聯中,面塑是活的,是能夠擺在眼前的,是要求走向明天的。

On the Protection and Passing down of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ZHANG Xiao-chen

[Abstract] As akind of traditional fork arts which illuminate national sentiment,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should be re-recognized widely. This should not only be the successor’smission, but also people’s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consensus. In the trendof traditional culture’s restoration,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whichdefines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 will have a bright prospect.

篇6

《韓非子》寓言中出現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圣者有堯、舜、禹、湯、文王、武王,賢臣有伊尹、周公、管仲、子產,士則有孔子、墨子、商鞅、吳起,霸主有齊桓、晉文,奸邪有費仲、豎刁、易牙,等等。他們都是歷史上確實存在過的人物,經過韓非不同程度的改造,成為了寄寓韓非主體意志的變形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歷史人物中,韓非對儒家的批判最為激烈,盡管如此,孔子在《韓非子》中出現的頻率還是相當高,有四十五處之多。其中涉及孔子的寓言集中保存在《說林》、《儲說》、《難》中。韓非出于闡述政治、哲學思想的需要對關于孔子的史實和言論進行了不成程度的改造或虛構,故使孔子形象具有多面性和復雜性。

一、《韓非子》寓言中的孔子形象

《韓非子》五十五篇中,含有寓言故事的篇目有十八篇文學藝術論文,而其中包含有關涉孔子的寓言的有十二篇之多。因為孔子與韓非的政治主張不同,孔子總是被作為批駁的對象,但因為孔子在戰國時期有極大的影響力,因而韓非在寓言中還要借助他來說理或者闡述某些觀點,所以在寓言篇章中,對于涉及孔子的歷史事件和相關言論,韓非“重其義而輕其事”[1](P20),對它們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工和虛構使孔子的形象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從而使孔子形象具有了多面性和復雜性。總的說來,《韓非子》寓言中的孔子形象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站在法家對立面,受法家批駁的孔子

這類形象是《韓非子》中最簡單的孔子形象。在這類寓言中,孔子的言論較多地保留了歷史的真實,具有濃重的儒家色彩,但這些言論是與法家的觀點相抵牾的,往往成為韓非批駁的對象。

歷山之農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畝正。河濱之漁者爭坻,舜往漁焉,期年,而讓長。東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嘆曰:“耕、漁與陶,非舜官也,而舜往為之者,所以救敗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處苦而民從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難一》)

在這則寓言中,孔子充分肯定了舜的“仁”和“德化”,這也是儒家孔子的政治主張的體現。陳奇猷先生在案語中指出“此條疑韓非引自別本《論語》”[2](P846),“韓非曾見別本《論語》。后文‘仲尼’云云各條同此”[2](P842)。然而韓非對孔子的評價給予了激烈的反駁,他通過“賢舜則去堯之明察,圣堯則去舜之德化,不可兩得也”(《難一》)的辯難,提出“且舜救敗,期年已一過,三年已三過論文參考文獻格式。舜有盡,壽有盡,天下過無已者。以有盡逐無已,所止者寡矣”(《難一》)的問題,最終申明自己的法治主張“以身為苦而后化民者,堯、舜之所難也;處勢而驕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將治天下,釋庸主之所易,道堯、舜之所難,未可與為政也”(《難一》)。

葉公子高問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悅近而來遠。”哀公問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選賢。”齊景公問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節財。”三公出,子貢問曰:“三公問夫子政一也,夫子對之不同,何也?”仲尼曰:“葉都大而國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悅近而來遠。魯哀公有大臣三人文學藝術論文,外障距諸侯四鄰之士,內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廟不掃除、社稷不血食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選賢。齊景公筑雍門,為路寢,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賜者三,故曰政在節財。”(《難三》)

在這則寓言中,孔子對三位國君提出的相同問題給以不同的回答,但是這些回答都是符合孔子“為政以德”(《論語·為政》),“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論語·子路》)和“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的為政標準的。然而,韓非卻貶斥孔子的觀點,他從法家的觀點出發,認為仁愛是法制敗壞的根源,要達到目的三位國君只需要憑借權勢做到“知下”即可:“知下明則禁于微,禁于微則奸無積,奸無積則無比周,無比周則公私分,公私分則朋黨散,朋黨散則無外障距內比周之患。知下明則見精沐,見精沐則誅賞明,誅賞明則國不貧。”(《難三》)

其他諸如孔子稱贊晉文公“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時之權,又知萬世之利”(《難一》),稱贊襄子“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難一》),稱贊文王“仁哉文王!輕千里之國而請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難二》)等等。這些觀點都成為韓非批駁的對象。韓非正是通過批駁孔子的儒家思想,從而使自己的法家思想“名正言順”地得到樹立。因而,在這樣的寓言中,孔子被塑造為“仲尼不知善賞”(《難一》),“仲尼以文王為智也,不亦過乎?”(《難二》)的法家駁斥的對象。

(二)既有儒家性格,又大力宣揚法家思想的孔子

這類形象是《韓非子》中較具特色的孔子形象。因韓非在選取事實時“但取其足以明義”[1](P20),因而“書中所記事實,乖謬者十有七八”[1](P20)。在這類寓言中,孔子形象產生了一種似是而非的巧妙變形,孔子的言行表面上看似符合儒家的規范,但實際上是在宣揚法家思想。

孔子御坐于魯哀公,哀公賜之桃與黍。哀公曰:“請用。”仲尼先飯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揜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飯之也,以雪桃也。”仲尼對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長也,祭先王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為下,祭先王不得入廟。丘之聞也文學藝術論文,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今以五谷之長雪果蓏之下,是從上雪下也。丘以為妨義,故不敢以先于宗廟之盛也。“(《外儲說左下》)

在這則寓言中,孔子違背常理先吃了擦拭桃子的黍子,然后才吃了桃子。這一舉動表面看來是符合儒家維護等級制度的思想的,符合孔子主張的“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但實際上,韓非是通過孔子嚴格維護黍和桃在五谷和果蓏的等級這類小事來宣傳自己“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的極端的等級觀念,認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應該喪失貴賤、上下之間的等級觀念。

孔子曰:“善為吏者樹德,不能為吏者樹怨。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國者,不可失平也。”(《外儲說左下》)

這一段話初看來,極像在表達儒家的觀點,他符合孔子所提倡的“仁”和“公平”。但仔細品味這些話又似是而非。雖然儒家主張禮治,但是這種禮治的特征是“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禮記·曲禮》),它賦予貴族以特權而刑罰主要是針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可見,儒家的禮治根本就不存在刑罰的真正公平。這里的“德”、“概”其實是“法”的代名詞。“以度量衡之平喻法,是法家共同的作法。法家認為既然法是由國家制訂的,因而就成了人人必須遵守的準則,就應當是客觀的、公平的論文參考文獻格式。”[3]

另如,“子路私食役夫”條(《外儲說右上》),通過孔子阻止子路“以由之秩粟而餐民”的寓言,表面上是宣傳儒家的“仁義”和“禮”,而實際上是要表達韓非極端的君臣等級觀念和“善持勢者早絕其奸萌”的政治觀點。“夔一足”條(《外儲說左下》),它符合孔子的“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但韓非借孔子將神話歷史化來表達臣下“雖有駁行,必得所利”的觀點,要求“有術之主,信賞以盡能,必罰以禁邪”。

(三)直接以法家面目出現,代法家立言的孔子

這類形象是《韓非子》中最引人注目的孔子形象。在這類寓言中,孔子已經完全擺脫了儒者的形象,他的言行是一個徹底的法家人物的言行。在這里孔子的形象發生了徹底的異化,他直接以法家面目出現,代法家立言。劉凱在評論這類孔子形象時說:“為推行法家鳴鑼開道,表面上像是肯定孔子,而究其實質,卻是一種變形的精妙的幽默諷刺。”[4]

殷之法,刑棄灰于街者。子貢以為重,問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棄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則斗文學藝術論文,斗必三族相殘也。此殘三族之道也,雖刑之可也。且夫重罰者,人之所惡也;而無棄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無離所惡,此治之道。”(《內儲說上》)

在這則寓言中,孔子完全脫去了儒家所宣揚的“仁”,他認為法寬則人易犯,法嚴則無敢犯。因而,他不認為“刑棄灰于街者”是重刑,反而認為嚴刑重法是“治之道”。這里的孔子已經完全成為韓非思想的代言者。

魯人燒積澤,天北風,火南倚,恐燒國,哀公懼,自將眾趣救火。左右無人,盡逐獸而火不救。乃召問仲尼。仲尼曰:“夫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此火之所以無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獸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內儲說上》)

在這則故事中,孔子認為無人救火的原因在于“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孔子認為重罰可以治事,因而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從而將孔子刻畫成一個崇尚刑罰并且思維敏捷的法家人物。

類似的寓言還有“魯哀公問于仲尼”條(《內儲說上》),從孔子“此言可以殺而不殺也。夫宜殺而不殺,桃李冬實。天失道,草木猶犯干之,而況于人君乎?”的回答中不難看出:這里的孔子已成為一個維護君主絕對權威的法家人物。“管仲相齊”條(《外儲說左下》),孔子批評管仲“泰侈偪上”,這里的孔子是站在法家的立場上評價管仲,他絕對維護君主與臣下嚴格的等級制度,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失臣主之理”。在這類寓言中,孔子被塑造成為法家思想的傳聲筒。

二、《韓非子》寓言外的孔子形象

孔子作為春秋末期最著名的歷史人物,同時又是“顯學”之一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因為他(指孔子——引者)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門弟子很多,他的思想有人替他宣傳,所以他的人格格外偉大。”[5]可見在戰國時期,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韓非子》書中對這一形象也有客觀的記載:有直接肯定其賢者圣人形象的,如“儒之所至,孔丘也”(《顯學》),“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內,海內說其仁,美其義”(《五蠹》)文學藝術論文,《內儲說下》載“仲尼為政于魯,道不拾遺”;也有側面肯定其賢者圣人形象的,如《說林上》“子圉見孔子于商太宰”條,通過“子圉恐孔子貴于君也,因謂太宰曰:‘君已見孔子,亦將視子猶蚤虱也。’太宰因弗復見也”的描寫,從孔子與商太宰的對比中和子圉的嫉妒中肯定了孔子的賢者圣人形象。這是接近歷史真實的孔子的面貌的。然而《韓非子》寓言中的孔子形象與這種賢者圣人形象有很大的出入,“韓非子的寓言人物都是為了證明作者的法治思想的正確性和必要性而存在的”[6]。在《韓非子》寓言中,孔子已經被異化為韓非法家思想的承載物,是一個假托的虛擬性歷史人物。韓非之所以選擇孔子作為異化對象,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弘揚法學的需要

戰國時代是一個社會制度急劇變革、戰亂頻發的時代,各種社會矛盾空前激化。思想文化領域,諸子橫議,著書立說,形成了不同的學術流派。各學派之間相互論戰辯難,都想要使自己的學說顯于當時,為統治者所采用并付諸實踐。韓非作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將申不害的重術思想、商鞅的重法思想和慎到的重勢思想融合在一起,創立了以法為主術、勢結合的比較系統的法治理論體系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很大的影響力——“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7],“孔墨之后,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謂真孔墨”(《顯學》)恩格斯指出:“每一種新的進步都必然表現為對某一神圣事物的褻瀆,表現為陳舊的、日漸衰亡的、但為習慣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8]韓非要弘揚法學就不得不批判和異化孔子形象,只有這樣,韓非才可以獲得貶儒揚法的目的。清代學者章學誠就指出:“韓非治刑名之說,則儒墨者皆在所擯矣。墨者之言少,而儒則《詩》、《書》六藝,皆為儒者所稱述,故其歷詆堯、舜、文、周之行事,必藉儒者之言以辯之。故諸《難》之篇,多標儒者,以為習射之的焉。此則在彼不得不然也,君子之所不屑校也。”[9]章說可謂深切韓非借變異孔子形象弘揚法學的要旨。

(二)“救時之弊”的政治追求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橫議,各學派雖紛紛著書立說,但都有其明確的目的性——“救時之弊”。先生曾指出“吾意以為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韓非,皆憂世之亂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學皆應時而生。”[10]儒家雖然屢遭韓非的批判,但是韓非的思想與儒家還是有一定的聯系。郭沫若在《韓非子的批判》中就曾指出:“韓非在先秦諸子中為最后起,他的思想中攝收有各家的成分,無論是作為親人而坦懷地順受,或作為敵人而無情地逆擊。……對于儒家的態度便是兩樣,那主要的是無情的逆擊,而只走私般地順受了一些。”[11]儒家主張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被韓非吸收并從法治的角度夸大了越職侵官之害;儒家道德上要求的“主忠信”(《論語·學而》)觀念被韓非極度地夸大、發揮和改造而成為法家要求賞罰分明文學藝術論文,以法為準的“信”;韓非也吸收了荀子“性惡論”的觀念,他認為人性是惡的、是自私的,這成為他法治觀念產生的基礎。儒法最大的相通之處在于,他們都有“救時之弊”的政治追求。孔子希望建立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的社會秩序,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論語·為政》),反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論語·為政》)希望通過經他改造后的“禮”可以使東周社會復興,使春秋末期混亂的社會秩序變得更加合理與穩定。然而,他認為儒家的人治難免存在“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弊病。他認為法治是罪可靠的,所以力言法治的重要:“釋法術而心治,堯不能正一國。去規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輪。……使中主守法術,拙匠守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用人》)韓非和孔子都主張維護等級制度,但是他摒棄了孔子的“仁”而代之以“法”,將尊君、維護等級制度極端化,主張建立的政治秩序應該“明法制,去私恩。令必行,禁必止”(《飾邪》)。

呂思勉先生在《論讀子之法》中曾指出“諸子中之記事,十之七八為寓言;即或實有其事,人名地名及年代等,亦多不可據;彼其意,固亦當作寓言用也。”[1](P21)《韓非子》寓言中異化的孔子只是韓非借以弘揚法家學說和政治表達需要而虛構的假托人物,是韓非宣揚法家思想和政治追求的承載物。

參考文獻:

[1]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M].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20,20,20,21.

[2][戰國]韓非著,陳奇猷校注.韓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846,842.

[3]楊紹溥.關于孔子兩條資料的辯偽[J].孔子研究,1994(1):113-114.

[4]鄭凱.先秦幽默文學論[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2:164.

[5]顧頡剛.古史辨(第二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35.

[6]白本松主編.先秦寓言史[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276.

[7][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1938.

[8]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8.

[9][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5:408.

篇7

1. 吳歌中的諧音雙關語

吳歌是指吳語地區包括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即江浙滬等太湖流域地區的同屬一個語言文化圈的民歌民謠。吳歌中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即喜用諧音雙關語,是由“諧言”和“關語”構成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這在吳歌中運用得相當普遍,歷史稱之為“吳格”。使用最鼎盛的兩個時期就是南朝和明朝。

在南朝時期文學藝術論文,《子夜》、《歡聞》、《讀曲》等數百首,都是這一類歌謠。其中《子夜歌》凡四十二首,半數使用了諧音雙關語。如:“崎嶇相怨慕,始獲風云通。玉林語石闕,悲思兩心同。”后兩句即系諧音雙關語。“玉林”、“石闕”關語為“碑”,又“碑”之諧音為“悲”;又如:“今日已歡別,合會在何時? 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其中“空局”關語為“棋”,取其諧音為“期”。其它諸如“春蠶易感化, 絲子已復生”(“春蠶”關“絲”諧“思”);“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芙蓉”關“蓮”諧“連”)都是這一類諧音雙關語。而在《讀曲歌》八十九首中,幾近三分之二是用了諧音雙關語的。如:“打壞木棲床, 誰能坐相思? 三更書石闕,憶子夜啼碑論文格式范文。”(“三更”關“夜”,“石闕”關“碑”諧音“悲”,“書”關“提”諧音“啼”。) 又:“非歡獨慊慊,儂意亦驅驅。雙燈俱時盡,奈何兩無由” (“雙”關“兩”, “燈盡”關“無油”諧“無由”)。更有諧音雙關語加嘆謂構成歌謠的:“奈何許,石闕生口中,銜碑不得語。”可見諧音雙關語在當時的民歌中運用十分廣泛。而且同一諧音雙關語在多種曲調中反復出現, 某些意象關系相對固定, 比如“芙蓉”關“蓮”, “方局”關“棋”“, 黃蓮”關“苦”,“石闕”關“碑”等等,說明其時諧音雙關語運用已經格式化,成為一種相當圓熟的歌謠語言表達方式。吳歌中之諧音雙關語,體現婉轉細膩的情感特征,為南方人所特有。其以喻傳情,以隱寓意,曲折詭譎,撲朔迷離,聽眾的思緒須得拐幾個彎才能真正領會其本意,是這一時期吳地歌謠的重要標識。

明代吳歌十分豐富,也喜用諧音雙關語。如劉效祖《鎖南枝》之“瞎蟲蟻逃生,實撞著你線索。”等,然實不多見。唯近現的天啟崇禎年間馮夢龍之《山歌》,諧音雙關語俯拾皆是。馮系江蘇吳縣人,對吳格諧音雙關語自然熟悉。其《山歌》十卷用吳地方言寫兒女情長,成就極其偉大,是吳歌史上難得的好歌詞。請看幾首用諧音雙關語寫就的短歌:[1]

思量同你好得場,弗用媒人弗用財。絲網捉魚眼上起,千丈綾羅梭(諧“脧”) 里來。

姐兒立在北紗窗,分付梅香去請郎,泥水匠無灰磚(諧“專”) 來等,隔窗趁火要偷光。

滔滔風急浪潮天,情哥郎扳椿要開舡。挾絹做裙郎無幅(諧“福”) ,屋檐頭種菜姐無園(諧“圓”) 。

舊人

情郎一去兩三春,昨日書來約道今日上我門。將刀劈破陳桃核,霎時間要見舊時仁(諧“人”) 。

值得注意的是,馮夢龍運用諧音雙關語似乎更活,有的經過擴充令節奏更加活潑。如“姐道郎呀好像新筍出頭再吃你逐節脫,花竹仿子繪竿多少班(《作難》)。”又:“好似黃柏皮做子酒兒,呷來腹中陰落落里介苦,生吞蟛蜞蟹爬腸(《思量》)。”另外,諧音雙關語大都用在短歌中,長篇山歌如《籠燈》、《門神》等卻很少見。這或許說明諧音雙關語最適用于獨具本色的山野短歌。

前人對此問題已經作了大量的鉤沉考索的工作論文格式范文。蕭滌非先生在《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將《吳聲歌》中所用之諧聲字概括成兩大類.第一類, 同聲異字以見意者, 如以上詩所引“藕”為配偶之“ 偶” , 以“ 芙蓉”為“ 夫容” , 以“ 碑”為“悲” , 以“ 題”“ 蹄”為“ 啼” , 以“ 梧”為“ 吾” , 以“ 油”為因由之“ 由” , 以“ 棋”為期會之“ 期” , 以“ 堆”為“ 涕” , 以“ 箭”為“ 見” , 以“ 籬”為“ 離” , 以“ 博”為“ 薄” , 以計謀之“ 計”為發髻之“ 髻” , 以衣裳之“ 衣”為依舊之“ 依” , 以然否之“ 然”為燃燒之“ 燃” 。第二類, 同聲同字以見意者, 如以布匹之“ 匹”為匹偶之“ 匹” , 以關門之‘ 關”為關念之“ 關” , 以消融之“ 消”為消瘦之“ 消” , 以光亮之“ 亮”為見亮之“ 亮” , 以飛龍之“ 骨”為思歸之“ 骨” ,以道路之“ 道”為說道之“ 道, 以結實之“ 實”為誠實之“ 實” , 以曲名之“ 散”為聚散之“ 散” , 以藥名之“ 散”為聚散之“ 散” , 以曲名之“ 嘆”為嘆息之“ 嘆” , 以曲名之“ 吟”為之“ 吟” , 以“ 風”波“ 流”水為游冶之“風流” , 以圍棋之“ 著子”為相思之“ 著子” , 以故舊之“故”為本來之“ 故”等。此外, 還有以二字聲音相近而諧聲以見意者, 如以“星”為“ 心” , 以“ 琴”為“ 情”之類皆是[2]。王運熙先生《六朝樂府民歌》中的《論吳聲西曲與諧音雙關語》將諧音分成“同音異字, 同音同字,混合”三類加以論述, 同時還論述了六朝時期普遍使用諧音雙關語的社會風氣, 并由此上溯到《詩經》與《史記》, 論述了雙音諧字的歷史淵源, 頗為詳盡[3]。可以說, 諧音雙關語是吳歌最重要的表現手法及藝術特色, 已成為歷代研究者的共識。

2.交際翻譯理論(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由Peter Newmark提出的交際翻譯理論即“譯者應該將原語文本的語境意義(contextual meaning) 以其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都容易為譯語讀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準確的傳遞出來。”在交際翻譯中,譯作所產生的效果應力求接近原作,力圖傳譯出原文確切的上下文意義, 使譯文不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語言形式上都能為讀者所接受。交際翻譯把翻譯的重點轉移到原文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在譯文中再現的過程和結果上來。在交際翻譯中,譯者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寫出比原作更好的作品來,譯者有權力糾正或改進原作的邏輯關系, 用優美的語言替代原文中晦澀的文字,去掉原文中模糊、重復和冗長之處, 修改或闡清術語。譯者甚至可以更正原文中的事實錯誤和筆誤, 將腳注中的內容添加在正文中。交際翻譯以譯作的讀者為中心, 為那些不期待遇到閱讀障礙的讀者提供更通順、清晰、合符讀者語言文化習慣的譯作來, 并且還能產生和原文一樣的語勢[4]。

3.諧音雙關語的翻譯

諧音雙關是一種文字游戲, 利用字或詞語的語音條件, 使某些字或詞語在特定的語境中具有雙重意義。它具有一明一暗雙重涵義, 具有能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用一種語言文字形式表達雙重意義的功能。這種修辭格是利用詞義根本不同的諧音詞來構成雙關, 表達兩層不同的意思, 借以使語言活潑有趣, 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或借題發揮, 旁敲側擊, 收到由此及彼的效果。英語和漢語雙關在格式上和修辭作用上雖然大致一樣,但由于兩種語言的語音不同和表達方式不同, 英語雙關譯成漢語或漢語雙關譯成英語時, 中外譯者幾乎都有捉襟見肘之感, 難以找到理想的翻譯。但是, 筆者認為以交際翻譯理論為指導, 可以實現諧音雙關語的恰當翻譯。下面以筆者曾參與編譯汪榕培教授主編的《吳歌精華》(英漢對照)[5]一書中處理諧音雙關語的例子來論述。

交際翻譯理論認為,譯者應力圖傳譯出原文確切的上下文意義, 使譯文不論是在摘要回到譯作的讀者這個中心上來。而《吳歌精華》(英漢對照)一書是編譯給參加第27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的中外嘉賓看的,所以譯文必須明白、通暢、易懂,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都能讀懂,所以我們采取的翻譯策略是把諧音雙關語的字面意思和所隱藏的意思都翻譯出來,或者是直接把諧音雙關語所隱藏的意思翻譯出來文學藝術論文,否則,中外讀者往往會不知所云。事實證明,我們的翻譯為吳歌起到了很好的挽救和宣傳作用,因為吳歌已經越來越少的人知曉它了,正因為此,國家已于2006年把吳歌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下面來看書中幾例:

例1: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子夜歌》)

譯文:I love my charmingsweetheart all the more/ When he moved his house to live near me. / With theTung tree by my door,/ I can see my man as well as the tree.

在這首《子夜歌》中,最后一句“出入見梧子”,“梧子”諧音“吾子”,即“女方所愛的男子”,這里我們把“梧子”(the tree)和“吾子”(myman)兩層意思都翻譯出來了,同時文學藝術論文,tree和第二句的最后一個詞me押韻,整首詩形成abab的韻式。

例2:朝登涼臺上,夕宿蘭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蓮子。(《子夜四時歌》)

譯文:I climb the terrace when the day is bright,/ And stay beside the lakeshore for the night./ I collect lotus when the moonsheds light/ And pick the seeds, with my sweetheart in sight.

此歌中“ 芙蓉” 即“ 夫容” 的諧音, 指被女性所鐘愛的男子或丈夫;“容” 是儀容的意思。“蓮”諧“憐”, “蓮子”即“ 憐子” , 譯成口語就是“ 愛你”論文格式范文。這首歌曲顯然是女子的口吻, “ 乘月采芙蓉”者, 乘月會情郎也,“夜夜得蓮子”者, 即每個晚上都有得到同你相愛的機會,這兩句其實是一樣的意思。在翻譯這首詩時,我們同樣把它的兩層意思lotus和my sweetheart都譯出來了。

例3:思量同你好得場,弗用媒人弗用財。絲網捉魚眼上起,千丈綾羅梭里來。(《山歌·脧》)

譯文:If I’d like to getalong with you, / Neither matchmaker nor gifts I need. / As fish won’t escapefrom the mesh, / So you won’t escape from my eyes. / As satin comes from theshuttle, / So love comes from the first sight.

在此歌中,“絲”、“思”諧音,“眼”雙關“網眼與人眼”;“梭”諧“脧”,又與前文“眼”相呼應。馮夢龍有贊語道:“眼上起,梭里來文學藝術論文,諧音雙關語最妙,俗所謂雙關二意體也。”此詩原文只有四行,但譯文卻有六行,因為我們把最后兩句所隱藏的諧音雙關語也譯出來了。因為譯文的讀者是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客人,如果只是直譯成Fish won’t escape from the mesh, / Andsatin comes from the shuttle,他們可能不知所云。

例4:情哥郎春天去子不覺咦立冬,/風花雪月一年空。/姐道:“郎呀,你好像浮麥牽來難見面,/厚紙糊窗弗透風。”(《久別》)

譯文:In spring, you left andwinter is now here; / In vain I’ve missed you for the whole year. / “It’s hardto see you just like getting flour from husk; / There’s not a bit of news fromyou,” I’ll say to my dear.

在這首《久別》中,最后一句“厚紙糊窗弗透風”意即“沒有情哥郎的任何消息”,所以我們直接把這句背后的諧音雙關語翻譯出來There’s not a bit of news from you文學藝術論文,讓讀者一目了然。

4. 結語

總之,諧音雙關語是吳歌最重要的表現手法及藝術特色, 是由“諧言”和“關語”構成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這在吳歌中運用得相當普遍。但是在把吳歌翻譯成英語的過程中,這種諧音雙關語給翻譯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最后我們根據Peter Newmark所提出的交際翻譯理論原則:“譯者應力圖傳譯出原文確切的上下文意義, 使譯文不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語言形式上都能為讀者所接受;并以譯作的讀者為中心, 為那些不期待遇到閱讀障礙的讀者提供更通順、清晰、合符讀者語言文化習慣的譯作來。”而我們編譯《吳歌精華》(英漢對照)一書是給參加第27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的中外嘉賓看的,所以譯文必須明白、通暢、易懂,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都能讀懂,所以我們采取的翻譯策略是把諧音雙關語的字面意思和所隱藏的意思都翻譯出來,或者是直接把諧音雙關語所隱藏的意思翻譯出來。事實證明,我們的翻譯為吳歌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夢龍等.明清民歌時調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3]王運熙.六朝樂府民歌[M].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7.

[4]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2.

篇8

語域理論起源于應用語言學的“語言變體”的概念。根據韓禮德的界定,語域指的是“語言的功能變體”[1]。所謂功能變體,就是因情境語境的變化而產生的語言變化形式。情境語境指語言活動的直接環境,包含三個因素,即語場、語旨和語式。

語場即為話語范圍,主要指交談話題以及場地等情境因素。語旨即為話語基調,指交際雙方的社會角色關系和語言活動的目的。語式即話語方式,指語言活動所采用的媒介或渠[2]論文提綱怎么寫。

語言的運用必須適合各自的語言環境。但在日常交際中,人們會為了某種特定的語言交際目的而部分或整體借用另一語域中的語言形式,這就產生了語域偏離。語域偏離是一種文體中借用其他文體或語域的表達方式[3]。

在實際的語言交際中,經常會出現語域的轉換和語域混合或語域借用的現象,指一個話題借用另一話題的語言形式特征,形式上常體現為語言使用者使用的語言不符合他所處場景的任意一個因素,如在談論一個話題時使用另一話題的專業術語或表達格式,或在正式場合或嚴肅的話題中使用非正式的語言,或在口頭語言中使用書卷氣十足的正式語言,或使用的語言不符合話語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及身份地位,都會給人造成不得體、不協調的感覺。這種不得體、不協調的語言即語域偏離[4]的現象。

二 喜劇小品

喜劇小品是中國大眾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一種文藝形式。小品之所以受歡迎在于演員滑稽可笑的表演和風趣幽默的語言。言語幽默是喜劇小品的核心藝術手法,是喜劇小品的生命線,是喜劇小品吸引觀眾的重要藝術手法。隨著喜劇小品的日臻成熟,小品中的言語幽默也成了學者研究的對象。謝旭慧在其碩士論文《喜劇小品語言幽默藝術研究》中以大量的實例分析了喜劇小品語言幽默的特點和策略。[5]謝旭慧、牟玉華在《構造喜劇小品語言幽默的語音手段》一文中分析了構造喜劇小品語言幽默常見的語音手段,包括壓韻、別解、飛白、不規則停連、方音土調的運用等。鄧夢蘭在《喜劇小品語言世界的“偏離”與幽默》一文中分析了喜劇小品幽默風趣的表達效果,產生于對語言世界的語音、語義、語法、語體等各種層級結構中的“偏離”手段[6]。

本文主要運用語域偏離理論,選取小說劇本“唐僧收徒”來分析通過語域轉換,混合和借用產生的幽默效果。

三 語域偏離理論在喜劇小品中的運用及其產生的幽默效果

1.語域轉換

語域轉換,指的是講話者從一個語域轉入另一個語域,如秘書把領導的口頭演講稿改寫成新聞廣播稿,或國際學術會議上的聽眾由原來的專家同行變成了初學者而導致發言人對發言內容所做的修改[7]論文提綱怎么寫。

觀音:悟空!

悟空:又是你?這五百年來文學藝術論文,你每個星期都要來一次,你知不知道你很煩啊?

觀音:這就是你的錯了,我今天來是要告訴你一件好事的!

悟空:要不是放我出去,免談。我現在很忙,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邀請我做形象代言人, 特奧會都請阿諾德了,我只是掙些零用錢而已嘛。

觀音和悟空都是古時之人,悟空對觀音一直都是畢恭畢敬的。但是在這個對話里,悟空和觀音的對話沒有了尊敬的意味,還有一些不耐煩的意思。屬于語旨轉換。這樣的關系轉換讓人感覺很搞笑,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另外他們之間的對話本來應是用古文的形式,但是卻用了純現代的語言,如“免談”“掙些零用錢”文學藝術論文,具體來說屬于語式轉換。

悟空:那你今天來是要告訴我什么呢?

觀音:你聽著。(說話間,從兜里掏出一個小本本) ……孫悟空,男,因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而被壓在五行山下,現經天竺地區街道管理委員會全體大媽舉手表決,將此人指派給唐朝一僧人做徒弟。

這段中,觀音把孫悟空要給唐僧做徒弟這一事用現代的任命某人官職的形式宣布出來,屬于語場的轉換,使古代的故事具有了現代的意味,讓人忍俊不禁。

2.語域混合

所謂語域混合,指的是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語域在同一個語篇中交錯使用的現象[7],如在白話文中混入文言文文學藝術論文,在書面表達中混入口頭表達。

悟空:大山?要不是為了給如來一點面子,我早就變成一只蒼蠅飛走了。只是住在別的地方還要收費,這里山清水秀,又有觀音MM來看我,我就只好白天上班,晚上回來睡覺了?

觀音:那你今天為什么沒有上班呢?

悟空:雙休日,understand?

觀音:SURE!

在上面一段對話中,既有白話文又有英語,具體的說應該屬于語式混合,雖然感覺有些無厘頭,但是卻可以博得觀眾一笑,起到幽默的效果。

3.語域借用

所謂語域借用文學藝術論文,指的是講話者在進行語言交際時使用了與已選語域不同的語域,比較常見的是在講話過程或行文過程中借用其它語域的某個說法[7]論文提綱怎么寫。

悟空:這難道就是江湖中失傳已久的“搖頭咒”?

唐僧:不錯,這搖頭咒你一經聽過,你就會立刻上癮而無法自拔。一日不聽就會筋脈倒流;兩日不聽就會周身潰爛;三日不聽就會氣血兩虧,臉上長出黃褐斑,前列腺腫大,還會伴有更年期癥狀,就算吃了哈爾濱制藥六廠生產的蓋中蓋口服液也救不了你了!

悟空:好狠毒!

唐僧:呵呵,正所謂無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在這段對話中,唐僧借用現代的廣告詞,把緊箍咒的作用描述一番文學藝術論文,令人印象深刻。同時還伴隨著對現在一些廣告夸大其詞的諷刺,讓人笑,促人思。

四結語

語域偏離作為一種交際手段在語言交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域轉換,混合和借用通過改變語場,語旨和語式來違反語域常規,起到幽默的效果。喜劇小品的幽默可以通過很多形式來實現,但是語域偏離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策略。文章通過分析小品劇本“唐僧收徒”,更好的展示了這一點。還有很多的例子,有待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The user andusers of language”in M.A.K.Halliday,A.McIntosh and P.Stevens.(eds.)The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J].London:Longman,1964.

[2]胡壯麟,朱永生,等.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Leech,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J].London:Longman,1969.

[4]Leech,Geoffrey.A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5]謝旭慧.“喜劇小品語言幽默藝術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篇9

①.信息分析層,學員可以相互分享各種信息、觀點,針對討論的主題進行描述;

②.深化認識層,學員發現和分析在各種思想、概念或者描述中不致的地方,深化對問題的認識;

③.意義協議,學員通過意義協商,進行知識的群體建構;

④.新觀點的檢驗與修改,學員對新建構的觀點進行檢驗和修改;

⑤.應用新知識,學習者達成一致,應用新建構的知識。總之,虛擬學習資源是建立在云環境下的網絡教學平臺之上的,可提供給師生們參與網絡教與學的活動。通過大家的參與和協作不斷地開展網絡人際間的互動交流,通過溝通、交流、對話來構建起一個虛擬的學習空間。

1.2聯合建設與聯合運營資源的問題

聯合建設資源與聯合運營資源的關鍵性在于,通過收集課程利用數率,分析學習用戶的特征、學習環境與工具,逐步確定教學資源的建設方向,并根據教育機構和運營商的各方優勢來明確協作建設的任務,合理地創建優質教學資源和合理的內容結構,以及為聯合運營的云平臺設計提供有效的依據。網絡學習群體的特征和具體問題以上三個問題的提出為藝術教育聯合運營平臺的設計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使正個服務平臺在使用上展現出一種新的學習用戶體驗方式、新的業務流程和商務運作的新模式。

2藝術教育聯合運營云平臺的設計理念

藝術教育聯合運營云平臺是一種新興的帶有商業計算模型,它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能力、存儲空間和各種信息服務。有利于創新和降低成本,它將帶來工作方式、行業方式、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改變和更多的力量。云計算的戰略意義不僅被商界認同,更重要的是被教育界以及社會廣泛的認同。當前在教育行業最熱的是把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IT技術運用到智慧校園的建設中。其中,居首的云計算是其他幾個方面的核心技術基礎。因此,教育聯合運營平臺的建設首先要從云計算技術為切入點,并將大量傳統技術和新興技術進行融合與發展,它是云模式的一種創新。

2.1藝術教育云平臺的模型設計

根據藝術教育資源聯合運營業務的需要,運用IaaS、PaaS、SaaS的主流技術實現與教育云相關的業務、部署和商務運營。IaaS層主要整合資源,將云中的物理硬件資源和虛擬化資源提供給用戶的服務。它是實現技術之服務器虛擬化、存儲虛擬化、網絡虛擬化基礎資源管理的關鍵,也是云計算管理平臺自動化部署、虛擬機遷移、彈性能力提供、資源監控、資源云調度、業務服務管理和計費度量管理的技術關鍵。因此,在整個聯合運營平臺中它結合咨詢、安全、網絡管理、資源管理規劃等功能,提供基礎架構服務。為各學習群體提供設施的利用,包括處理、存儲、網絡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PaaS層是在云計算基礎設施上為用戶提供應用軟件部署和運行環境的服務。它能夠為應用程序的執行彈性地提供所需的資源,并根據用戶程序對實際資源的使用收取費用。它是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數據庫、MapReduce計算模型、分布式協同管理技術、集群和平臺管理,以及運行托管平臺的關鍵技術。它是聯合運營云計算發展的重要方向。從應用開發者的角度看,PaaS主要提供共享資源的動態調度應用、聚合和共享。如各藝術資源數據庫整合平臺、公共信息平臺、應用信息系統開發平臺等。從服務單位的角度看,為能夠實現長期的合作和有持續的發展,聯合創建單位將開發的應用程序部署到供應商的云計算基礎設施上去,控制運行應用程序的托管環境,不僅可實現云同步、智能搜索、數字版權等功能,更重要的是提高用戶的黏性,通過提供易用的開發平臺和便利的運行平臺,吸引更多的應用程序和用戶,從而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并擴大收益,循環建設。SaaS層是一種基于互聯網提供軟件服務的軟件系統應用模式,它直接面向最終用戶并為其提供優良的軟件系統使用體驗,以及對用戶的身份認證的管理和配置權限的管理。SaaS服務的呈現層、調度層、業務層、數據層技術來實現WEB的應用。互聯網上不同需求的學習用戶可通過各種設備上客戶端界面訪問聯建單位建立的音樂、美術等藝術資源云平臺,并對各學習軟件和交互學習系統進行實操使用的體驗。

2.2教學資源聯合運營的平臺組合模型設計

目前,互聯網上的藝術信息資源、藝術教學信息資源種類繁多,國營、民企、個人建立的藝術網站已逐步形成了數字產品的藝術產業。根據高教育產學研的戰略需求來規劃設計聯合運營平臺,總的設計思路體現為五大模塊:網絡云環境、門戶認證模塊、版權管理模塊、商務運營模塊、藝術信息共建模塊。

2.2.1網絡云環境基于云環境下的平臺設計體現為4個基本特征:共享的藝術資源池、按需的自助式服務、快速的資源調配服務、泛在的網絡訪問服務。

①共享的藝術資源池:藝術資源共建單位、社會教育機構、服務提供運營商的存儲設備、服務器、網絡帶寬等IT資源池化后,可以分別對不同的需求建設單位實施虛擬化技術和運用租戶技術,將共享的資源池向多個單位機構提供服務,根據各單位的需求動態分配不同的物理和虛擬資源。例如:社會教育機構團體、各民間藝術團體、協會需要存儲服務,他們不需要知道提供服務的資源確切位置,也不需要進行控制,但可以限定資源存放的抽象位置,比如某所大學或者某個數據中心。

②按需的自助式服務:學習資源需求用戶可以單方面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云服務提供單位計算資源服務(如服務器CPU計算能力、網絡存儲空間或者在線應用軟件等),不需要繁雜的人工交互,只要通過云服務單位提供的簡單服務接口自助服務。

③快速的資源調配服務:在各建設單位業務需求計算資源增大或減少的時候,系統能夠快速地提供可擴展或自動釋放資源空間的IT資源服務。云計算系統還可以通過對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監測、控制和報告,自動地對計算資源進行管理、統計、優化和透明的計費服務。

④泛在的網絡訪問服務:資源使用用戶可以通過桌面計算機、筆記本、平板計算機或智能通訊工具等便捷的終端設備,都可以按照標準的訪問機制,通過廣泛的互聯網來獲取云計算的服務。

2.2.2門戶認證模塊構建聯合運營門戶平臺和統一身份認證,整合各聯合單位的用戶信息和身份認證規范,實現門戶的單點登錄,并為學習用戶群體公眾利益,支持用戶對數字內容的合理使用,是本平臺應該解決的問題。

2.2.4商務運營模塊教學資源聯合單位、網絡IT資源運營商、基金會、產學研單位進行商務合作,根據平臺上不同的應用、第三方軟件的實用效果,以及平臺上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有針對性地平衡和改進教育成本收益,大力降低聯合單位實施建設的成本。例如:可以開設原創作品預約系統、演出預約系統、藝術品網拍系統、廣告制作預約系統等。

2.2.5藝術信息共建模塊集各聯合共建單位,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和資源優勢,分別對以下的各藝術服務區進行優質資源的建設。

①藝術信息服務區:文化藝術資訊服務(演出信息、藝術培訓信息、藝術講座、藝術會展、文娛視頻)針對全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優質藝術信息進行在線咨詢服務;文化特色服務(藝術創意、傳承文化、民間藝寶)等民族特色的資源進行信息和搜索服務。

②國際藝術資源展示區:將世界各地的多門類的優質藝術資源進行搜集、歸類和收藏。根據世界地域劃分和藝術資源類別劃分,為學習用戶提供快速的搜尋服務。例如:MusicOnline、Smithsonian、RenaiassanceMasses等。

③國內藝術資源展示區:將國內各藝術教學機構、藝術團體的共建資源庫、自建資源庫采用虛擬技術和云技術進行網絡在線、遠程的教學活動。例如: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國舞蹈學院等在線教育資源及特色數據庫。

④社會文化服務區:民間自建的各藝術團體、各藝術協會、社會藝術名人創建的資源進行網絡傳播。⑤社交區:以實名制注冊的藝術社交網絡。建立一個以SNS、FACEBOOK為核心技術的藝術溝通交流的網站。可針對不同的群體,提供平臺技術服務,學習內容專業,分享平臺,分享知識,分享快樂。該交流工具可根據學習者的各種學術觀點和觀注點來細分成各種獨立的圈子。技術架構如下:

①社交區的系統全部是由開源軟件構建的。使用Nginx做前端接入,resin做容器,Memcached做通用cache,Oracle做數據庫,使用Linux操作系統。

篇10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對它的學習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而抽象思維是借助語言實現的,學生正確表達正是其大腦思維的梳理和條理化的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引導和要求學生表述有條理,給學生足夠大的思維空間,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揮想象,共同探究,在教師和自己互動中去思考、去感悟,并在問題討論中各抒已見,展示自己的個性。幫助學生把別人的話聽懂加上自己理解,然后學會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師要學會用幽默化的語言批評學生,避免學生的逆反心理

教師批評學生時,語氣要盡量婉轉,語調要輕柔,結合具體問題淳淳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不會產生逆反心理。在幽默中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在譏諷他。這樣,避免了學生的抵抗情緒。例如:有的學生上課愛搞小動作,你可以這樣說:“小心,不要丟了東西喲。”如發現有學生打瞌睡,可以問:“你夢見吃沒堡了嗎?味道怎樣?”這樣,課堂氣氛在教師的調動下,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再進行教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肢體語言和豐富的情感性語言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篇11

伽利略曾經說過“科學是在不斷改變思維角度的探索中前進的”.這句話說明,教學課堂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借助提問藝術教學,使得課堂變得新奇而多彩,通過將問題一步步的推進、延伸和拓展,形成有效的梯度問題教學策略,有效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力,發揮創新精神和力量,有效解決和探索出更多的知識,從而基于建構主義,形成新的知識架構.梯度提問教學策略,需要了解學生基礎,針對教學目標和內容,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逐漸探索,不斷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方法.例如:在學習“數學歸納法”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創設梯度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和實踐.教師提問“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中有多少條對角線?多邊形對角線條數有什么規律嗎?”在學生畫出圖形,得出對角線條數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多邊形對角線條數的規律.有些學生覺得無從下手,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對角線就是點與不相鄰的點連接而成的線,試著畫圖去分析總條數的規律.”之后學生發現四、五、六邊形每個點與另外1,2,3個點不相鄰.以此教師引導學生畫圖、歸納、猜想、驗證總結出規律,并探索多邊形對角線總條數n(n-3)2是否適用于所有多邊形.教師展開初始值帶入、多米諾效應分析、公式普遍性證明的層層梯度提問,以此引導學生總結出數學歸納法的一般證明過程.由層層梯度提問和探究,獲得知識與能力的良好體驗.

三、環環相扣,把握內在關聯

數學知識的學多是以以前學習到的知識為基礎的,研究表明,人對事物的認識過程需要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在已學習到知識的基礎上,尋找出契合點,環環相扣,有效圍繞知識的內在聯系而提出問題,從而能夠體現出問題鏈的連續性,也能夠完善知識結構與其之間的聯系.由環環相扣的提問策略,可以服務于數學提問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和方法.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前n項和”相關知識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和分析數列前n項和的推導方法,之后提問“等比和等差數列求和方法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找出等比數列求和過程中的特殊性”、“如何由等差數列不同的求和方式,引申出等比數列不同的求和方式?”由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尋找出知識的契合點,由此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的同時,也能夠學以致用,激發想象和創造力,有效強化學習能力.

篇12

引言

“低碳”一詞自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以來,已經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話題,各行各業都刮起了一股“低碳”之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低碳設計理念更是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中,特別是在現代藝術設計上的表現最為突出。“低碳”的意義無非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其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在本質上也是如此,但就表現形式而言卻又有所不同。低碳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其實最終形成的是一種新的藝術設計形態——低碳的現代藝術設計,具體說是指在節能環保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和技術的同時運用一定的設計理念,巧妙地從現有材料中來提煉設計元素,并以精練、純粹的設計語言,來創造一個具有當代藝術內涵和精神的綠色設計。“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作為現今藝術設計發展的主潮流,其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代藝術設計與科技的結合

低碳設計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最為突出的就是科技的運用。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了設計的發展,其在現代藝術設計里是低碳設計中最主要的表現手段之一。

(一)運用科技手段合理利用現有資源

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科技的運用是必然的,而在低碳風潮掀起的現今,科技更是不可或缺的。如:在建筑領域,其產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55%,所以科技的使用在這就顯得尤為重要。就低碳理念而言,在建筑行業要想實現低碳化,首先就應該解決建筑設備對電力和燃氣等化石能源的消耗,而解決的手段就是科技對現有資源的利用。如最近世博會上英國的零碳館,其設計和建造主題就是零二氧化碳排放,向人們展示的就是一個零碳的未來。這個展館集中體現了世博會的“低碳”主題,可以說科技對能源的利用發揮到了極致。在這個場館中,空調使用的是太陽能、風能和地源熱能的聯動能源,通過安置在屋頂上的22個色彩鮮艷的三角形風帽,將室外風動力轉化為室內建筑通風的動力,從而免去了傳統空調通風系統的能耗,并在外界風力不足時,通過來自光電板收集的能量進行通風。這種通風方式使能耗降低為常規系統的1/5。而在零碳館的地下埋著一根細小狹長的管道,可把源源不斷的黃浦江水通過館內的水源熱泵裝置,為游客送來徐徐涼風;在零碳館最北面,有一套生物質鍋爐,可把剩飯剩菜即時降解,轉化成電能和熱能,而被系統處理后的產品還能夠用于田間生物肥。而這個展館的外觀造型并沒有因為要體現低碳而忽略了設計元素,從外形來看,零碳館更像是兩棟造型別致的“小別墅”,而不是展覽館。它的外墻主要為黑白兩色,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屋頂22個色彩鮮艷的三角形風帽和屋頂充滿綠意的空中花園。這在各國的特色場館中顯得十分低調,但更為人性化更為低碳化,給人一種舒適愜意的感覺。當然,科技對現有資源的運用在其它現代藝術設計中也是都有著突出的表現的。

(二)運用科技手段推動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

在如今低碳潮流的引領下,人們追求低碳的生活方式,這對于各行各業來說是一個挑戰,當然現代藝術設計領域也不例外。如在工業設計上,人們對于當代低碳理念以及時尚的追求,促使工業設計在體現功能性的同時還必須具備時尚元素和低碳元素。就以手機設計來說,手機的基本功能定位在初期就是打電話發短信,隨著人們不斷的需求,手機功能也不斷完善,到目前低碳風的出現,我們的一些高端手機已經如電腦一樣可以進行軟件的運用,這對我們來說手機設計的發展其實就是運用科技手段進行低碳設計的一個過程,把多種功能融合為一個物體,不僅在制作上節約了成本,降低了能耗,而且在環境保護上也起到了低污染,低排放的作用。從中可以看出科技帶動了手機功能的發展,實現了低碳化設計。但反觀,低碳化設計也促使手機外觀設計發生了變化,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變動手機外觀設計也發生了變化,同時還帶動了手機界面設計的發展,而手機界面設計在一定時間的發展演變后,已然成為了現今一種新的現代藝術設計形式。所以科技手段的運用對于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二、現代藝術設計與資源再利用的結合

低碳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還可表現在對資源循環利用上。如在室內設計中對一些老舊家具,可在其表面刷上特定的顏色,再配以一些相應風格的織物和其它軟裝,打造一個富有情調的懷舊復古風格,也可打造一個時下最為流行的混搭風格,這樣既可以節約成本又可以營造一個環保的綠色空間,充分體現了“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原則;又如在陳設品設計中,東京的藝術家河地貢士就利用舊的、厚厚的漫畫書作為介質,開辟了低碳環保的“漫畫農場”之“種植技術”,獨具匠心地使植物種子以漫畫書為營養源,發芽并茁壯成長,以這樣的方法讓泛黃的舊書再次重新充滿生機,使之成為了一尊具有獨特韻味的藝術品;所以,資源再利用的低碳設計理念不僅節省了一定程度的能源消耗,同時在現代藝術設計上打開了人們更為廣闊的創意之路。

三、現代藝術設計與常用材料的結合

在現代低碳藝術設計中,要善于尋找和研發最常見材料的美,即利用身邊最常用的材料,用合理的設計方法來進行現代藝術設計的創作。如在家裝設計中,常用的純棉、棉麻制品,對皮膚沒有任何傷害,而棉、麻、木等非人工合成的化學材質,又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至于余下的碎布頭也可制成布藝裝飾、靠包、首飾袋等。這樣,不但節省了購買和運輸成本,還將材料的用途發揮到了極致;又如在服裝設計中,可運用羊毛保暖的特性,在秋冬多選用羊毛做材料,亦可運用絲麻柔滑涼爽的特性,在春夏多選用絲麻做材料,并用現今流行的設計方式來帶動人們的審美,讓人們接受這些純天然的綠色面料。這樣不僅能夠節約工序成本的消耗還起到了綠色環保的功效。由上述可看出低碳的藝術設計不光是要有低碳的理念還必須要有藝術設計的思想,只有這兩者兼備才能真正成為“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但是就目前來說,社會上出現了一股借低碳之名行炒作之事實的風氣,這對低碳藝術設計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某書法愛好者在博客中這樣寫到:“我在90分鐘內寫了83幅書法作品,創下了用紙、用墨的最大節能,單位時間作品產量最多的紀錄,我稱這種節能為低碳藝術。”在90分鐘內完成了如此多的書法作品的設計,對于紙和墨確實是做到了節能環保,但這83幅書法作品確實具有藝術價值嗎?其實不然,我們所說的低碳藝術設計除了具有低碳理念外還必須具有藝術的內涵和價值,并不是隨便一個作品就可以被稱為是低碳藝術設計下的藝術作品的。在《藝術概論》一書中就這樣闡述過,藝術作品的價值判斷標準是多元化的,藝術品所蘊含的價值是一種以審美價值為中心的多種社會文化價值構成的多層次的有機統一體——審美價值整體,其包含了審美價值、社會價值、認識價值、情感價值和歷史價值等。因此從中可以看出,藝術作品除了具有藝術價值外,收藏價值也決定了藝術作品的成敗,其與藝術品的創作者、材料、技術、稀缺程度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這83幅作品與低碳藝術設計下的藝術品意義相去甚遠,其充其量只不過是個人書法愛好練習下的產物,并不具備一定的藝術內涵和價值。如果反過來看的話,這種不具有藝術價值的書法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稱之為是浪費,并沒有起到話中所說的節能環保的功效。要想使之成為真正低碳藝術設計的藝術品,貴不在多,而在于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的含義。由此可見,這83幅的書法作品并不是低碳藝術,只不過是一種被冠以“低碳風”之名的莫須有的炒作。所以我們在做低碳的藝術設計時要正確認識其含義,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精彩的“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綜上所述,“低碳”理念對于現代藝術設計是具有一定影響的。隨著人們對于低碳這一詞的深入認識,“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方式將會是現代藝術設計的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發展過程,其在現代藝術設計領域也將會成為可持續發展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

篇13

科學的本質是探究。因此“,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通過探究性問題的設計可以喚起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其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例如,有位科學老師在講述“光的折射”時,進行如下問題設計:(1)如上圖所示,當光從空氣中傾斜射入半圓形玻璃球平面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空間位置的關系怎樣?(2)當光從空氣中垂直射入半圓形玻璃球的平面(也就是入射光線與法線重合,i=0°)時,折射光線的傳播方向怎么樣?(3)當光從空氣中傾斜射入半圓形玻璃球的平面時,填寫下面的表格:總結:①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介質時,折射角(填“>“”<”或“=”)入射角。②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4)當光從半圓形玻璃球傾斜射入空氣中時,填寫如下表格:學生歸納總結:①當光從玻璃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②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5)從上面兩個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光的折射路線是(“可逆”或“不可逆”)的。上述問題的教學中,該教師始終讓學生親自參與問題的體驗探究并因勢利導,層層設問,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讓學生獲得了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三、循序漸進———體現問題設計的梯次性

一個有經驗的科學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會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能力的差異,做到循序漸進,有梯度、分層次地推進課堂教學,讓不同學生都能學有所想、學有所答、學有所獲,讓其感受到學習的歡樂,分享成功的喜悅。例如,有位教師在講授“質量守恒定律”時,設計了如下問題:(1)如右圖,燒杯中所有物質的質量m1,然后將燒杯中的碳酸鈉與鹽酸充分混合,反應發生一段時間后,再稱量小燒杯及燒瓶內物質的總質量為m2,則m1m2(“>、=、<”),其原因為。(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可直接用作氣體燃料。燃燒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①1個B分子中含有個原子。②四種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填圖中字母)。(3)A和B可發生如下反應:3A+2B=A3B2,某學生做了3次該實驗(每次均充分反應),反應前A和B的質量和都是l0g。有關實驗數據見下表:x∶y的比值可能為或。(4)為了測定某品牌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某學習小組的探究過程如下:【實驗方案】方案一:甲組同學:稱取24.00g樣品,加水配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過濾、洗滌、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20.00g。方案二:乙組同學:稱取24.00g樣品,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直到反應停止,共收集到8.80g二氧化碳。請你任選一組同學的實驗結果,幫助他們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上述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適宜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學有所得,又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脫穎而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循線追蹤———關注問題設計的生成性

友情鏈接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不卡在线看| 青青久久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亚洲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精品毛片视频| 亚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2020|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成人a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91素人搭讪系列天堂|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1麻豆国产| 欧美大片一区| 欧美1区2区3区| 成人a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热国产视频| 超级乱淫伦动漫| 国产精品1024在线永久免费| 毛片电影网| 青青久久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999久久狠狠免费精品|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日夜夜婷婷| 欧美爱色| 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免费的黄色小视频| 国产综合成人观看在线| 亚洲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黄色短视频网站| 成人av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 欧美1区2区3区|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四虎影视久久久|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影视免费精品| 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 日本特黄特色aa大片免费| 天堂网中文在线| 尤物视频网站在线| 天天做日日爱| 麻豆污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色在线| 你懂的国产精品| 欧美大片一区| 国产麻豆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日本特黄一级| 日本免费乱人伦在线观看| a级精品九九九大片免费看| 99色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第一页乱| 久久国产一久久高清| 青青久在线视频| 天天色成人|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中文字幕97|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0| 韩国三级视频网站| 日韩专区一区| 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 四虎久久影院| 99热热久久| 韩国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成人啪精品| 日韩综合|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 日韩一级黄色大片| 一 级 黄 中国色 片| 黄色免费网站在线| 亚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 | 国产国语对白一级毛片| 欧美日本二区| 香蕉视频久久| 日本特黄一级|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高清| 国产综合成人观看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自线拍免费|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成人影视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拍|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网站在线| 成人高清护士在线播放| 亚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 你懂的国产精品| 精品在线观看国产| 超级乱淫黄漫画免费|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99热精品一区| 日本免费看视频| 你懂的福利视频| 中文字幕97| 天天色成人| 国产精品1024永久免费视频| 夜夜操天天爽| 精品国产亚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高清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天天做日日爱夜夜爽| 国产伦精品一区三区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大片毛片aaa免费看|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高清|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尤物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你懂的福利视频| 高清一级片| 91麻豆爱豆果冻天美星空| 国产一区国产二区国产三区| 欧美爱色| 青青久久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日日夜夜婷婷| 青青久久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页乱| 日日日夜夜操| 欧美日本韩国| 欧美大片a一级毛片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 九九精品久久| 精品国产三级a| 免费一级片在线| 午夜在线影院| 四虎影视库| 日本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2018| 九九九网站|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免费的黄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本在线www| 天堂网中文在线| 成人在免费观看视频国产| 国产成人啪精品| 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 999久久狠狠免费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免费的黄色小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91麻豆国产级在线| 高清一级淫片a级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视频高清片| 一级片片| 好男人天堂网 久久精品国产这里是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男人天堂网2021 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综合激情 |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a级精品九九九大片免费看|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明星|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欧视频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 99色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东影业|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美女被草网站| 毛片高清| 高清一级片|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四虎影视库|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久|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广告 | 欧美大片毛片aaa免费看| 日本免费乱人伦在线观看| 韩国毛片| 天天色成人| 久久99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精品毛片视频| 欧美夜夜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www.99精品 香蕉视频久久 | 精品视频免费看| 韩国三级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四虎影视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