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宝贝乖_国产精品一二区_欧美 日韩 国产 成人 在线_久久一区二区电影

在線客服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論文

篇1

篇2

一、我國高校教師職業的現狀

高校教師作為教師群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個人特點、職業特征、工作職責和社會地位方面具有與其他職業的不同點和職業的特殊性,但是,目前我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呈現出了一些不良的問題和狀況,教師職業的社會認可度逐漸下降,職業道德也出現了下滑的現象,集中表現: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認知不足,師德素質降低;專注科研,社會服務意識下降,缺乏愛崗、敬業的精神;功利性傾向嚴重,利益化為重;生活上貪圖享受,教學質量下降;注重講授課程,不關心教書育人等方面。出現上述問題,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改革開放、社會化生產及教育改革的時代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迅猛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態度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在處理個人、集體和社會三方利益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困惑與迷茫,這導致大部分教師更注重個人的自身利益,而輕視了職業道德素質。其次,高等學校內部管理機制有待建設和完善,機制的不健全導致了許多教師看重于科研、致力于爭取教學基金、專注論文及獲獎成果等與個人職稱和今后發展的硬性指標,而忽視內在的職業道德修煉。最后,高校教師本人職業道德修養不足,雖然可以做到正常地履行教師的義務、承擔教師的責任,但是,教師們的內心精神世界比較空泛,個人綜合素質修養程度較低,生活中貪圖享受,不思教學與科研,在教學與生活過程中不能嚴格要求自己,體會不到教師的神圣感和光榮度。

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

1.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內涵。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高校教師在日常從事教育職業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被社會公認的職業的道德規范,其含義是“教師個人在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方面自覺按照一定的社會道德要求進行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動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質。

2.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主要內容有政治素質修養、思想修養、人格修養、合作品質修養、創新品質修養。因此,從本質內容上說,既包括高校教師自我的一種教育、鍛煉和提升的過程和結果,也包括了高校教師內在的品質和外在的行為修養。

3.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具有社會性、示范性、實踐性、專業性、終身性的特點。

三、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途徑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決定著我國高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極大程度上影響著高校辦學的方向、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教學質量水平,影響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途徑包括:

1.增強思想教育知識的學習,從思想上提升職業道德素養。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價值取向,所以,高校教師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為個人基本職業道德和核心,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學習和修煉個人的品行與道德規范,并用道德理論指導自己的行為和工作,用自身的改變去影響并幫助別人,深切體會并提高個人的職業道德修養。

2.加強自我約束,從全面性上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高校教師不僅要具備教書育人的基本職能,還要在各個方面做好典范和榜樣的帶頭作用,對自己要有更高和嚴格的要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高校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在掌握專業的基本理論的講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將有關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切實地教授給學生,做到德識統一;在科研活動中,高校教師是科學的“探究者”,必須尊重科學,秉承踏實探索的精神,刻苦鉆研科研項目,堅持不弄虛作假,嚴守科研道德;在日常生活中,高校教師是和諧社會的“示范者”,與人為善,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助人,團結同事,熱愛學生,家庭和睦,積極促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

3.加強制度建設,從制度上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高等學校要制定并完善各項職業道德及相關的規章制度,從科學化、民主化、社會化等方面,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規范和約束,有助于高校教師形成良好的自覺思維和自律習慣,建設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切實地提高學校的綜合管理水平。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當前時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必然選擇,更是學生成長和教師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和需要。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和研究,需要將理論和實踐互相結合,需要國家、社會、學校、教師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偉.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路徑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5.5

篇3

當前在高校教師隊伍中確實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出現了很多超出人們道德底線的現象,但這畢竟是少數。社會民眾對當前教師師德師風的現狀是滿意的,這說明當前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總體是好的,并且整體的發展趨勢也是良好的。但是極少數教師身上存在的不良行為,尤其是當這些不良行為經過媒體和網絡的放大效應以后,產生了極壞的影響,甚至在社會上造成一些錯覺: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整體、嚴重、快速下滑。在知識信息爆炸和道德情感正被價值理性逐步消解的時代,社會民眾熱切期待正常道德秩序的回歸,這種期待會自然而然地轉移到“為人師表”的教師身上,并且這種期待會顯得更為迫切。正是這種對教師較高的道德期待,導致了社會不允許高校教師“犯錯”,當個別老師出現個別“情況”時,其產生的負面效應也會自然而然地被無限放大。這種“供需”的矛盾所產生的張力正在迅速破壞著整個教師隊伍的形象,如何消解這個張力成為當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提升無疑有賴于整個社會道德倫理的重建,但是在短期內寄希望于大環境的改善與優化,無疑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必須另辟新徑。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促進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全面和根本性提升:

1 教師自身要提升自身修養

師德師風建設的主體是教師,受體也是教師,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切實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當前教師的職業培訓和學習重業務能力,輕道德倫理,必須改變這種局面,要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并重。第一,教師必須認識到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道義責任,充分認識到一個道德敗壞者對社會造成的危害,要不斷加強道德倫理學習,先學德,再學才,增強自己的道德焦慮感和緊迫感,提高自己的道德約束力。第二,要加強宣傳。宣傳的作用在于擴大影響,營造氛圍,讓人人關注師德師風建設,重視教師的道德修養,讓個別有不良行為的教師總是感覺芒刺在背、如坐針氈,讓道德良好的教師不敢“墮落”,時時警醒。如果沒有“注視的眼睛”,道德的自我約束力就會渙散。第三,加強輿論引導。隨著市場化轉制和網絡的興趣,媒體為了收視率、訂閱率和點擊率,趨迎附和受眾的獵奇心態,而忽視了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必須加強對媒體行業及其從業人員的規范,充分發揮媒體在價值觀重塑和道德倫理重建中的責任與道義,加強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輿論引導,提高教師提升自身修養的內在驅動力。

2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打破終身制

全面推行高校教師聘用制度,強化教師崗位管理和聘任考核,打破教師實際存在的教師職務終身制。建立教師退出制度,考核不合格、師德師風差、學生滿意度低等不符合高校教師崗位要求的教師應退出教師隊伍??梢栽囆懈偁幧蠉?、雙向選擇,對沒有能夠競聘上崗的教師暫時退出教師隊伍,學??梢猿闪⑷瞬胖行慕蛹{這些暫時沒有工作崗位者,給予一到二年的能力提升時間,期間如果仍然沒有部門接收,第三年就按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工資,合同期滿,解除聘用關系。這樣通過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重道德的新型選人用人機制,讓道德敗壞者及時退出教師隊伍。與此相對應,在高校教師聘用上,必須嚴把準入關。在招聘考試和試用考察中,要加大對應聘人員的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的考查份量,可以試行公務員招聘的考核方式,嚴格考試程序,一方面可以剔除個別利用裙帶關系“混入”學校的人,另一方面可以加強政治審核和道德評價,真正做到讓道德敗壞者進不了教師隊伍。

3 建立道德評價與道德激勵機制

當下高校對教師的評價重論文數量、科研課題和教學工作,而輕教師的德育工作和學生評價,因此必須完善和優化教師考核體系:①評價內容:把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與職稱評定、各類榮譽評選以及薪酬掛鉤,增強對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考核,可以試行道德修養一票制。②評價標準:把教育效果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結合起來,明確教師作為一個“文化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要細化評價的細則,制定具體可行的可操作性強的評價體系,進行量化考核,尤其要把受教育者的評價和感受納入評價體系。③評價主體:應盡量覆蓋到與教學相關的人員,如領導、其他教師、學生以及參評教師自己。可以嘗試建立一個評價教師教學效果和職業道德規范的專業機構,由多個部門、多層次人員組成的小組定期巡視、測評,對相關信息和數據進行收集,并開發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指標體系的數據庫模型,對每個教師職業道德的總體水平進行估算。

當然,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提升需要每位高校從教者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但是在整個大的社會環境和教育制度沒有完善和優化的情況,這種個人自身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提高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既需要教師自身不斷加強道德修養,同時還需要外在環境,尤其是制度環境,為提高教師素養提供相應的機會與動力,兩者的結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魏英敏.新倫理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2]許亨洪.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其應對策略[J].商品與質量,2011,(12).

篇4

一、什么是教師幸福感與教師職業道德

幸福是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而產生的精神愉悅狀態。教師的幸福感則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通過艱辛的創造性勞動,把學生培養成才之后,因目標和理想的實現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職業樂趣和人生歡愉,這是其他任何職業所無法享受到的幸福。

職業道德是對于從事某一特定職業的道德要求,實現這些道德要求是從事這一職業的最基本的條件。教師職業道德也就是對整個教師群體,作為一種特定的職業群體所應具有的帶有普遍性的要求,屬于教師團體道德要求和道德規范。 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是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充實自己,發現生活意義,獲得自我實現的過程。

二、教師幸福感和教師職業道德的共生關系

許多哲學家都研究過道德與幸福的內在聯系,如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的生活是合于德性的生活,即恒久地實踐德性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康德認為,道德是“如何使我們配享幸福的學說”。 教師幸福感與教師職業道德的關系非常密切。教師幸福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理解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情感基礎。而教師職業道德則是獲得教育幸福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享受教育幸福的必然前提。

1、教師幸福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精神動力

教育幸福是教師的執著追求,也是教師提升道德品性的動力。教師幸福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精神力量和重要前提。因為,沒有教育幸福感的教師,他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作為自己人生價值的追求,不可能做到滿腔熱情、耐心細致地關心、愛護、幫助學生。沒有幸福感的教師是很難勝任教育工作的。因此,教師只有擺脫了職業感的束縛,不把教學當成謀生的手段,而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才能在教的活動中自由地、有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2、教師職業道德是實現教師幸福的必要條件

教師是具有社會性的職業,偏離了社會的價值取向,離開了道德的軌跡,所有的幸福都只是空中樓閣。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幸福的必要條件,是獲得幸福的重要手段和條件。教師職業道德作為社會的價值取向,總是體現為某種一般的價值標準和價值原則。同時,教師職業道德為幸福的獲得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它通過協調人際關系,避免人際沖突,促進人際和諧。因此,教師職業道德對幸福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教師幸福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目標追求

教師的教育幸福感往往來自教學中的成就,當看到自己以智慧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用知識和德性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學校、家長、社會對自己的教育給予充分肯定的評價時,教師履行職責的行為也將會獲得強化,并能促使教師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蘊和教師職業的價值,進一步增強教育責任感與職業道德理想。與此同時,教師也會更加關注自己的行為,并有意識地完善自己的個性。教師越能理解職業道德的內涵,就越能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領悟和感受教育幸福,并在提高道德認知水平并堅定道德信念的同時獲得幸福感。 轉貼于

三、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幸福感提升的價值

柏拉圖認為“公正的靈魂和公正的人就生活得好,而不公正的人就生活得壞……要承認生活得好的人擁有安寧和幸福,而生活得壞的人恰恰相反”,他由此得出了“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真幸福”的結論,由此可見,道德對人自身的幸福影響深遠。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必然也會擁有強烈職業認同感和歸宿感的幸福體驗。因此,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對教師幸福感提升意義重大。

1、在教師職業道德培養過程中創造和享受幸福

幸福的體驗存在于人的創造性活動過程中。離開了創造性活動,幸福則無從談起。因此,道德修養的提升要超越道德知識,從知識世界走向充滿智慧的生活世界,直面人的幸福生活主題,培養創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人的創造性活動對于人自我確證、擁有自由和幸福的意義,不僅在于提供達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而且還在于創造人的需要自身,這是一個創造需要及其滿足手段的無限過程。這個過程既是一個創造力發揮、潛能實現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趨于完滿的過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養不是一個簡單的道德知識的灌輸過程,而是培養道德智慧的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把教師工作與生活的本相與現實境遇揭示出來,使教師生理解工作生活的意義,積極思考關于幸福人生的本質。

2、教師職業道德提升教師幸福感

教師職業道德在教師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培養和習得,并影響著教育幸福的生成。亞里士多德認為,“沒有一種倫理德性是自然生成的”,“德性既非出于本性而生成,也非反乎本性而生成,而是自然地接受了它們,通過習慣而達到完滿”。

教師職業道德是在教師深入理解教育專業的基礎上,通過長期的道德實踐活動,在一種個人自覺的狀態下形成的。教師職業道德也是與教師專業發展相伴隨的道德品性,既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又能使教師在實現專業發展的同時,更深地領悟教育的意義,增強責任感和自律精神,增進對教育與生命的理解,感受教育幸福。享受教育幸福是每個教師的理想追尋。教師職業道德既是教師作為專業發展人員的必要素養,也是教師追求教育幸福的基石。教師職業道德不是對教師的強制規約,而是促進教師提高教育生活質量、感受教育幸福的有效手段。教師德性的擁有,意味著教師幸福感的提升。而教師要獲得教育生活的幸福,就必須在理解教育的基礎上,在專業活動中長期踐行教師職業道德。只有當教師職業道德滲透在教育的每一項活動中,道德行為成為專業生活的必須時,才能產生教師的教育幸福。

總之,教師幸福感的提升利己利人,價值重大,教師個人應該加強作為個體道德的人格建設和提升,把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己的重要人生目標,自覺追求有意義的生活,實踐有意義的幸福人生。

參考文獻:

篇5

一、以學生為本的職業意識

教師勞動是一種特殊的生產勞動。其特殊性體現在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學生,勞動的目的是為了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教師職業道德最核心的本質是給學生以實際教益,具有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態度和行為,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因此,熱愛學生,以學生為本的職業意識是衡量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內涵。以學生為本,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平等的對待學生,理解和信任學生,正確看待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的條件。其次,教師要樹立學生主體觀。將學生作為整個教學工作的出發點,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組織教學要由灌輸式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發現信息,加工信息,形成探究式的學習過程。最后,教師要努力構建一種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師生關系。以健康的心態去感染、教育、鞭策、激勵學生,與學生平等、友好地相處,培養他們的健康心理、堅強意志和健全人格。教師通過與學生交往互助,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二、愛崗敬業的職業規范

愛崗敬業是指教師珍重和熱愛本職崗位,奉獻和獻身于教育事業,是調整教師與教師職業之間相互關系的道德規范,是對教師的起碼要求,也是黨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愛崗敬業凸顯四個意識:敬業意識、樂業意識、勤業意識、創業意識。只有敬業,才能實現人生的重要價值;只有樂業,發自內心的“樂而為之”,才會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才會懷著熾熱的愛和濃烈的興趣,以純潔的思想感情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上;只有勤業,才能打破上下班的界限,打破工作地點的限制,時時為教育事事為教育;只有銳意進取,勇于創新,對知識精益求精,不斷進取,深入教學第一線,探索教研教改以及學術論文,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節奏,在求真務實中開拓進取,才能為教育事業不斷增加活力,推動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但在市場經濟和社會轉型時期的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下,高校部分教師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僅僅認為是一種職業和謀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作是承擔著傳承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崇高理想的一項事業。如有的教師耐不住寂寞和平淡,想法設法通過各種方利用自己的知識和一技之長謀取自己的利益,對教學工作極不負責。因此,愛崗敬業的職業規范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關鍵。做好這一點,首先要求廣大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法》,《教師法》,認真履行教師應盡的職責。其次,各高等院校要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對愛崗敬業制定出切實可行和行之有效的具體的規定,使教師在工作、生活和教書育人中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增強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和有效性。最后,加強輿論宣傳并建立有力的獎懲機制。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櫥窗、廣播、黑板報等宣傳陣地, 樹立愛崗敬業的典型。在校園營造積極向上、爭先創優的輿論氛圍,激勵更多的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不斷完善自己,實現教師人格的升華。

三、嚴謹治學的職業品質

現代高校承擔著教學、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職能。作為高校的主體之一的教師既是知識技能的傳播者,也是先進文化、先進生產力的創造者。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師的成功,在于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嚴,往往建立在對自己嚴的基礎上,特別要嚴謹治學。嚴謹治學要求教師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規律,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與教育教學水平,即提高師能。因此,嚴謹治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教師要提高業務水平,其二是要提高科研水平。但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有的高校教師一些教師在這兩個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師德失范問題。在教學上,些教師治學不嚴謹,學術功利化傾向嚴重。他們十分重視科研,把精力幾乎全部投入其中,教學工作卻只是應付差事,教學水平止步不前,不認真履行教師教學崗位職責,不努力鉆研教學技術,不注重更新教學方法,不注重研究教育教學規律。有些教師只是為了完成工作量而接受教學任務,有的教師把教學工作看成一種負擔,教學態度不端正,教學中不啟發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在科研上,部分高校教師有的心態浮躁、急功近利,在學術研究中粗制濫造,論文弄虛作假,篡改、偽造研究數據,甚至抄襲剽竊他人勞動成果;有的在科研項目申報、評審中弄虛作假,為個人謀取私利。為了解決以上問題,首先,要制定科學的師德評價標準。將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學術道德、嚴謹治學各方面加以考慮,使其標準和教師日常的工作和行為緊密結合,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在教育教學中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規律及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嚴謹治學,一絲不茍地向學生傳授具有現代科學的知識,使教學具有科學性。最后,在科研上,嚴格按照《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的要求,加強高校教師科研道德修養,鼓勵高校教師針對專業學科的理論與生產實際,嚴謹治學,求實創新,創出一番業績,做出一番貢獻。

對違反學術道德的學術不端行為加以監督和懲處。

四、自律慎獨的道德境界

自律慎獨是一種高境界的自身修養,是一個人只身獨處時所思,所想,所做,表里如一、內外一致,依德行事、以德潤身。在新時期,自律慎獨是師德修養的重要方法。教師能否“慎獨”,關系到教育事業的整體利益和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如果沒有“慎獨”境界,很容易做出違反師德的事情。高校教師可以單獨從事并完成其所承擔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的許多行為帶有“隱蔽”的特點。例如,教師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是否認真負責,對待學生是否一視同仁,對學生的考評是否公正,與學生及家長交往能否嚴于律己,評比三好生、優秀班干部、發放獎學金助學金、各種補貼,是否公平公正,等等。所有這些教師的行為在短時間為別人難以覺察和監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慎獨”程度。因此,教師能否“慎獨”,關系到教育事業的整體利益和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如果沒有“慎獨”境界,很容易做出違反師德的事情。達到自律慎獨的道德境界,高校教師需要在“隱”“微”“恒”上下工夫。首先要注重自省,以自省加強自我道德修養,達到提高道德水平的目的。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進入工作、指導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形成正確的道德信念、培養堅定的道德意志,不論在何時何地何事都不為權所屈、不為利所動、不為名所惑,始終堅定正確的道德信念不動搖。其次,要持之以恒。師德修養不是憑個人一時的熱情一蹴而就的,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磨練。最后,從微處著手?!拔鹨陨菩《粸?,勿以惡小而為之?!辈蛔鋈魏文呐挛⑿〉牟坏赖碌氖拢牢⒍艥u,積小善而成大德,逐步提高道德水平。

綜上所述,在加強和改進師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結合時代特點,將以學生為本的職業意識、愛崗敬業的職業規范、嚴謹治學的職業品質、自律慎獨的道德境界作為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點。結合時代特點、社會發展和教師思想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將教師職業道德培養貫穿于教師整個職業生涯,使教師能適應新時代、保持新優勢、扮演新角色、擔負新任務。

篇6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在對待“德”與“才”關系的態度上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中國古代北宋時期思想家司馬光在八百多年之前就有感慨:“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币馑际钦f才是德的支撐,德是才的統帥。“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保ǔ鲎苑饨ㄊ穼W經典《資治通鑒》)八百多年之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導“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回應了這近千年之古訓。足以表明,無論時光怎樣流轉,在對待“德”與“才”的關系上,人們總是把“德”放在“才”之前。高校教師更應當把“德”字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梢哉f,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關系到高等教育的興衰,關系到整個民族的素質,關系到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和命運?!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高校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因此,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一如社會道德水平的晴雨表,當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

二、當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缺失的種種表現

(一)教書育人觀念淡薄

高校教師的精神風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些高校教師把新形勢下高校寬松、自由和開放的學術環境誤認為可以“放任自流”,更有些高校教師把個人的好惡和不成熟的意見帶到課堂上,在講課中穿插一些不正確的言論和社會不公,包括對高校管理規定的不滿等等,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行將在學生中產生腐化的作用,影響極壞。學生在這個年紀思想上還沒有成熟,老師講述的這些陰暗面會讓他們形成消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時常流露出對學習生活中的不滿、抱怨和反感,乃至作出極端惡劣的報復行為。雖然說學術無,但教師課堂上信口開河、不負責任的言論嚴重的違背了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

(二)功利思想嚴重

市場經濟的利益最大化驅動了大部分人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私利主義,也對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產生了強烈的沖擊,一部分高校教師被急功近利、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而困擾。受市場經濟的沖擊,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宣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忽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僅沒有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困惑,而且還引導學生的思想向錯誤的方向發展。還有部分教師只注重教學與科研,不注重學生思想引領,忘記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告誡。甚至有些教師認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人力資本的投入關系,教師教學成為一種謀生的手段,除了有報酬的教學,其他工作都是沒有回報的。因此,這部分教師不愿意承擔社會工作,缺乏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只負責授課,下課走人,課余很少與學生談心。甚至并把高校和高校教師的關系演化成一種商業行為。在當前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下,高校教師普遍覺得工資低,生存壓力大,造成一批高校老師熱衷“錢途”,置教師職業道德不顧,大部分精力用于第二、第三職業,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科研研究。

(三)學術腐敗

國內外對學生腐敗沒有明確的界定。國外稱學術腐敗為學術不端行為(misconductinscienceorscientificmiscon-duct)。美國科學界把在申請課題、實施研究或報告結果中出現的編造數據、偽造數據和剽竊的行為稱之為學術越軌或科研中的不端行為。[1]學者鞠德峰從職業道德的角度出發,界定“學術腐敗就是發生在學術活動領域中的敗壞墮落現象,其實質是學術工作者為追求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濫用學術工作職權、違反學術規范而敗壞學術道德的行為和現象?!盵2]這里學術腐敗多指高校教師利用學術權力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比如說,有些大官員到一些大學當掛名的博導等,還有一些小官員到各個大學不勞而獲的拿博士學位。試問這些大官員天天忙于開會、接待、視察、訪問等工作,怎樣指導一位博士做論文呢?更不用提傳道授業解惑了。小官員沒有去上課,也沒有時間去做研究就拿到了博士學位,這是對社會的不公,對學生的侮辱,這也是當下高校去行政化中的一個問題。另一方面,時下一些大學為了獲取經濟利益而創辦各種碩士班、博士班,學校授予學位,有錢人送錢獲取學位。還有一些學者,特別是男性學者利用學術權力騙異性,比如博士生導師衣俊卿和常艷的不正常關系等等。

三、分析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

高校的學術研究都是些知識分子,這些高級知識分子為什么會失去學術良知?為什么他們會參與或發動學術造假?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高校究竟怎么了?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在哪里?筆者認為,學術腐敗不僅僅是個人職業道德缺失的問題,它還涉及到社會、高校的管理制度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分析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助于我們尋找克服學術腐敗的良方。

(一)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了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

整個社會道德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生了新變化,作為社會成員的高校教師,難免不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受到市場經濟負面影響的沖擊,高校教師的職業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很多高校教師認為教師這一高尚職業的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教師的生活支出無法保證,經濟地位低下。高校教師對于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也產生了迷惘和困惑,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高校教師講貢獻比奉獻是行不通的,因此,高校教師道德滑坡的現象時有發生。高校教師要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德國費爾巴哈曾說過:“德性也和身體一樣,需要飲食、衣服、陽光、空氣,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生活的基礎也就是道德的基礎。”這從一定意義上客觀地概括出了道德的形成依賴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教師雖說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其本質只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也需要正常的物質保障和精神享受。可以說教師的道德水平必然與其所處的經濟狀況和社會經濟結構狀況相適應。[4]因此唯有從教師根本利益出發,解決教師同工不同酬、職稱大于貢獻等不平等現象,嚴格遵照國家有關法律的規定兌現教師的合法的經濟待遇,解決生活的后顧之憂。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并享受工作、熱愛學生,真正的做到無私奉獻。

(二)高校不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

高校本身的政策力度不夠。很多高校的工作機制滯后,制度建設不完善。雖然國家三令五申的強調教育部門的職業道德培育,但很少高校能貫徹到底,缺乏具體的措施實施。高校在選拔人才中一味的重視學歷學位,忽視要求教師的思想素質;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考核模糊,很難讓教師對此上心。高校需要不斷的引導和監督教師職業道德發展。有些教師一遇到挫折就在課堂上發牢騷、情緒化教學,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三觀形成和發展。因此,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來自于高校教師隊伍過硬的思想素質,如果沒有一支良好的職業道德隊伍,高校的思政教育將成為一句空話。

(三)教師個人不注重職業道德修養

如果高校教師沒有明確的政治方向,沒有明確自己的使命,就不能為社會培養出道德高尚的公民。教師是學生的模范,為人師表的一言一行都被學生所關注??鬃釉唬骸暗轮恍?,學之不講。”教師想把學生培育成什么樣的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要求教師正人先正己,才能讓學生“信其師,親其道”,才能見賢思齊,才能克己復禮。德國學者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3]因此,立德樹人必定先得樹師德,這是大學回歸教育本質的前提。

四、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建議與對策

司馬遷語:“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高校教師道德修養的缺失,突出的表現為私欲的驅動。在市場經濟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則的驅動下,人們的私欲急劇膨脹,錢成了人們競相追逐的理想目標,錢也急速地腐蝕了意志薄弱教師的靈魂。正如著名的雅典悲劇作家索??死账怪赋?“人間再沒有像金錢這樣壞的東西到處流通,這東西可以使城邦毀滅,使人們被趕出家鄉,把善良的人教壞,使他們走上邪路,做些可恥的事,甚至叫人為非作歹,干出種種罪行?!盵4]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關系到國家、民族的未來,以下是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建議與對策。

(一)愛崗敬業鑄師魂

愛崗敬業不僅是時代的需要,而且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基本前提。嚴謹治學、熱愛學生、為人師表、廉潔從教,高校教師只有具備了這些愛崗敬業的基本精神,才能實現其自我價值,完成人格的升華,實現其社會價值。特別是堅守這個清貧職位的內心充實感、滿足感,一如司馬遷的感慨:“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睈蹗従礃I不僅受到學生的愛戴,而且教師自身也可體驗通古今之變,形成一家學說,獲得學術自由之快樂感。

(二)“德高為師、身正為范”來要求教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边@句話直接的表現為教師的言傳身教,就是教師用高尚的品德感染學生,用高深的知識吸引學生,也即“學深為師,品正為范?!倍呓钥粗亍暗隆弊帧r下也有人調侃: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大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边@里孔子的意思是說,作為一名品德端正、學術淵博的老師,其言談舉止無時不刻的影響著學生,老師用不著對學生下命令,學生也會效仿,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教師自身品德不端正,而要求學生思想端正,那么,縱然三令五申,學生也不會服從。也如古諺語所說的“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贝搜噪m小,可以喻大矣。學生經常在老師的指引下發展自己的品德,形成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獨特理解。己不正,焉能人?正是教師的人格魅力鑄就了學生優良的品德,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榜樣的力量傳給學生,“潤物細無聲”,學生尊其師,才能信其道?!暗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梢哉f,學生一生美好的品德形成得益于教師的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在強調“德”的同時,也注重“才”?!抖Y記•大學篇》記載“誠于中而形于外”,大教育家韓愈曰:“慧于心而秀于言”,對說明了“質于內而形于外”的道理。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蘊藏在內心,然后用行動表現出來就是教書育人。教師的聰明才智孕育在心中,然后在課堂用優美的語言娓娓道來。淵博的知識,廣博的見解無疑會吸引學生向老師靠攏,教師的專業知識化作其個性魅力和對學生的吸引力。

(三)強化綜合整治,加大對失職業道德教師的打擊力度

高校教師道德修養的缺失,與打擊乏力有關。不嚴厲打擊失職業道德者,就是對守職業道德者的不公,就是對失職業道德者的放縱。因此,要強化綜合整治,整頓社會秩序,加強對高校教師違背職業道德的綜合治理,對信用好的發證予以表揚,對違背職業道德的教師,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程度不同的嚴厲懲治,讓違背職業道德者不僅無利可圖,而且要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震懾作用,讓所有的社會行為主體均不敢在違背職業道德的問題上越雷池一步,從而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和和諧的環境。教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士不可不弘毅,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培育之路任重而道遠。只要社會的各個部門都貢獻一點力量,參與到高校職業道德修養的建設中來,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問題不治而愈。

參考文獻:

[1]姚利民.論學術腐敗及其治理[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2]鞠德峰.關于當前“學術腐敗”問題的道德思考[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篇7

    近幾十年來,國外教育倫理學在研究什么?20世紀上半葉,英國人b·諾曼妮和g·科蒙爾合著出版《教育倫理學》一書。該書依次討論了什么是兒童、胎兒的環境、早期家庭教育、性格和氣質、性別訓練、宗教信仰、理想的學校、學校指導等問題,未對教育倫理學研究對象給予明確闡釋。但從其體系和內容上看,其論述主要集中在人格發展這一主題上,可見他們所理解的“教育倫理學”實際上是“倫理教育學”,準確地說,是一種道德教育學或者說道德心理教育學。

    美國對教育倫理學研究的關注點,一開始就集中在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上。20世紀20一40年代,一批美國學者如卡他斯、韋伯斯等采用嚴格的實證研究方法,概括出了一名優秀教師應具有的職業品質和行為特征。這些研究,有的是在征集有豐富經驗的教師的意見的基礎上進行的,有的是在對成功教師與失敗教師開展品德對比的基礎上進行的,有的則分析教師職業品質與教師成功之間的相關度。1948年,全美教育委員會所屬的師范教育委員會向全美教師發表了題為《我們時代的教師》的報告,對教師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品質提出了13項要求和指導;1968年,美國國家教育協會(nea)正式制定了《教育職業倫理準則》。70年代,這一研究在美國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和細化,專家們繼續以實證方法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分門別類地對“教師品質”進行研究,形成了教師職業內部不同專業的倫理道德準則,如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的《職業倫理聲明》、美國心理學會的《心理學家倫理標準》以及人事指導協會的《倫理標準》等。

    日本有培育優良“教師形象”的傳統,日本對于教育倫理學的研究也正是從培育“教師形象”開始的。20世紀初,日本師范教育改革家野口援太郎提出要培養人格主義的“理想”教師。二戰以后,廣大日本民眾從軍國主義的噩夢中驚醒,教育界提出培養民主主義的“現代教師”。1952年,日本教職員組織通過了《倫理綱領》,以此作為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指南。20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民間對教育倫理學的研究日趨增多,出版了一系列關于教師職業倫理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專著和教材。如,日本當代著名教育家、原玉川大學總長小原國芳撰寫了《師道》一書,對于師道的本質、內容和發展條件等做出了有益探討。日本著名教育家、原廣島大學校長皇至道,出版了《人類教師與國民教師》一書,書中極力推崇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齊關于教師“愛”的品質。著名教育家、廣島大學教授新崛通則強調教師以身作則的精神,他在《現代教育講座》一書中說:“教師應當為人楷模,教師以身作則在道德教育中乃至整個教育過程中起決定性的作用?!遍L期以來,日本都以教師職業道德作為教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十分重視對師范生教師職業倫理道德的教學和教育,教育倫理學是日本師范生的必修課。

    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在《教師報》上開展了一場關于教育倫理的大討論,經過這場討論,教育倫理學取得了相對獨立的學科地位。1977年,·皮薩列恩科和·皮薩列恩科撰寫的《教育倫理學》出版,緊隨其后又出版了b·h·契爾那葛卓娃和h·h·契爾那葛卓夫的《教師道德》。前蘇聯十分重視教育倫理學研究,但總體上講其所確立的研究對象是教師職業道德。值得一提的是,前蘇聯在教育倫理學研究中,創制了“教育分寸”這一道德范疇?!た萍靖駹柡汀で∧妨袪栐谄渌摹督逃齻惱韺W》一書中,對“教育分寸”給予了教師職業道德的準確定位,該書認為:“‘教育分寸’的重要任務是促使在孩子身上樹立一個正面的心理背景,這個心理背景能正確接受教師的要求,而把這些要求轉變為行為的內心動因也是必要的。有分寸地對待學生,這意味著解決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矛盾和同時不再引起新的矛盾”。他們指出:“‘教育分寸’不是教師行為中一些個別的事情,這是行為風格。它必須使學生相信教師是友好的、體貼和善良的。這一特征大大加強了教師的道德立場,并成為學生公民覺悟的學校?!?/p>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外教育倫理學研究開始突破教師職業道德框架,出現新的視點。在美國,魯濱遜和莫爾頓合著的《高等教育中的倫理問題》,提出教育倫理學應研究教育內在的倫理和道德。該書分析了高等學校內部的矛盾沖突、倫理關系,提出了“公正原則”、“最大限度地實現利益的原則”、“普遍化原則”和“把他人當目的的原則”;剖析了學校與社會的關系、教師職業與共同職業的關系、教育中控制與維護的關系以及教學中的倫理問題、科研中的倫理問題、師資評價和教師聘用中的倫理問題。在英國,著名教育哲學教授波特斯出版《現代教育倫理學》,重點研究教育的社會倫理基礎,研究“正義”、“平等”、“自由”、“民主”等一般社會道德在教育過程中的體現。里斯·布朗也試圖從尋找正義、道德和教育的基本含義出發,力求“為獨立的道德判斷提供一個倫理學基礎”,“為解釋教育中的不正義、不道德現象(如教育機會上的不平等)提供一個理性的基礎”。然而,從總體上講,這并非主流意識,而只是一種聲音或者說一種旁支流派。

    在我國,教育倫理學研究初起于上世紀30年代,興盛于80年代。

    30年代,丘景尼先生出版專著《教育倫理學》。先生認為,教育倫理學是關于道德教育的科學。教育倫理學與道德教育“二者之涵義,大體相同”,“其著重之點,不在道德本質之為如何,而在道德的人格如何養成”;二者之區別,僅在于“教育倫理學所討論的,大半屬于原理的問題,而道德教育所包涵的則大部分為實際的問題?!痹撝荚谔剿鞯赖陆逃?,創立道德教育哲學。

    198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王正平主編、國內九所高等師范院校協作編寫的《教育倫理學》(以下稱《王本》),該書是我國建國以后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倫理學》。在教育倫理學研究對象問題上,《王本》明確提出,“教育倫理學是研究教師道德的學問”。具體地說,就是緊密結合社會教育職業勞動實踐,研究教育勞動有的道德意識,揭示教師道德的特點、本質和職能;研究教育勞動中的道德關系,闡明教師道德的原則、規范和范疇;研究教師職業道德的實踐活動,說明教師道德評價、教師道德修養以及教師職業品格形成發展的規律,從而為教師的職業道德實踐和自我道德提高提供理論與方法上的指導。在該書的《緒論》中,編者對教育倫理學的研究視域有一解釋,根據這一解釋,波特斯關于“教育的社會倫理基礎”包含在本書“道德意識”之中,但從其內容體系中考察,這一說明并未得到真正的體現。因此,(王本》關于教育倫理學研究對象的說明是現代的,實際操作是傳統的。其精彩之筆,在于研究了教育過程中豐富多樣的道德關系,具體地提出了教育行為規范并明確告訴教師哪些行為是善的,哪些行為是惡的。

    1989年,上??茖W普及出版社出版了施修華、嚴緣華主編的《教育倫理學》(以下稱《施本》),該書認為,“教育倫理學是關于教師及參與教育過程的其他人員的道德問題的一門科學,是研究教育過程中的道德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學說?!蓖锻醣尽废啾容^,《施本》擴大了教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范圍,將“教師”擴大為“教師及參與教育過程的其他人員”。進一步強化了“師德”在教育倫理學研究對象中的核心地位,他說:“如果離開了對教師道德現象的高度概括,如果離開了對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道德關系的研究,就不可能建立科學的教育倫理學體系?!边€提出了教育倫理學與教師道德思想的區別,他說:“教育倫理學同教師道德思想的關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教師道德思想的形成早于教育倫理學,最早的教師道德思想早在古代奴隸社會就已產生。而教育倫理學的創立,則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教育倫理學是……教師道德思想的理論化和體系化。古代社會雖然己有了教師道德思想,但都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有的甚至還是錯誤的。”

    1990年,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陳旭光主編的《教育倫理學》(以下稱《陳本》)?!蛾惐尽吩凇妒┍尽返幕A上,進一步對教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進行了擴充增容,把教育過程中廣泛涉及的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都作為教育倫理學考察的對象。該書以人格教育為邏輯起點,系統地分析了教育過程中倫理因素對教師、學生人格完善的影響,揭示了教育倫理的形成規律,探尋了教育倫理的價值,闡明了教育倫理的三條原則。南京師范大學魯潔教授為該書作序,評價該書“具的一定的見解和特色?!?/p>

    1993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李春秋教授主持編寫的《教育倫理學概論》(以下稱《李本》)。該書認為,教育倫理學是研究教育的倫理道德價值和教師職業道德的科學。《李本》的重大貢獻之一,在于提出了廣義教育倫理與狹義教育倫理之分。他說,廣義教育倫理,即怎樣確立教育在社會生活結構中或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評價人們對教育的態度以及社會應該賦予教育什么樣的性質和目標等等。狹義的教育倫理,即教育應包括哪些內容,德育在教育中占何種地位,教育應遵循什么樣的道德原則,教育過程能夠培養出具有什么樣品質、才能的人,作為教育工廠的工程師—教師應當具有什么樣的職業道德,作為受教育的學生抱什么樣的學習態度等等。對教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李本》有兩處專門回答,大同小異,他說:“教育倫理學主要以教育過程參加者的道德關系為研究對象,并具體研究作為道德關系的反映和表現的教師道德現象。具體地說,就是……概括教師道德要求的內容、教師道德要求的內化以及教師道德行為的選擇等問題?!薄独畋尽穼逃齻惱韺W研究對象的界定,明顯排斥了廣義教育倫理,只就狹義教育倫理做出了表述。

2000年,錢煥琦、劉云林教授收羅古今中外各家學說推陳出新所撰寫的一部學術專著《中國教育倫理學》(以下稱《錢本》)出版。這是一部視野開闊、力透紙背的新著作。是當前國內同類專著、教材中材料最新、信息量最大、可讀性最強的一部書。該著有“王者”風范,大有擺開集以往研究大成開一學術新時代的大架勢。在教育倫理學研究對象問題上,《錢本》在考察了中外b種不同學術見解的基礎上提出:“教育倫理學是研究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在內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道德關系的一門科學?!钡跺X本》的內容結構大大超出了其所表述的研究對象范疇,既考察了教育倫理的實踐基礎、基本原則,考察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倫理規范,也考察了教育倫理評價和教育道德修養,特別是把《王本》只作為道德規范范疇的“教育公平”、“教育威信”列為專章考察,在我國教育倫理學學科建設上第一次吸收了波特斯關于以“教育的社會倫理基礎”為研究對象的認知理念,體現了對西方當代教育倫理學研究新成果的借鑒。

    綜上所述,中外教育倫理學研究,其研究對象可概括為三種類型:道德教育型、教師職業道德型和教育的社會倫理基礎型。道德教育型以b·諾曼妮和g·科蒙爾為代表,丘景尼先生對教育倫理學研究對象的認識,明顯地受到了b·諾曼妮和g·科蒙爾合著的《教育倫理學》一書的影響。這一認識,現已逐步淡出學術領域。這種“教育倫理學”,在我國已被《思想政治教育學》、《道德教育原理》、《德育原理》所取代。第二種類型最為普遍和典型,歐美、日本、前蘇聯以及我國的學術界,長期以來大多數學者都以教師職業道德作為教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2003年,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檀傳寶在其所著的《教師倫理學專題》一書中仍對這一界說給予了解析與辨護,他說:“教育倫理學是一個比教師倫理學更寬泛的概念,但就學校教育而言,這兩個概念基本相似。”又說:“教師倫理學(或教育倫理學)是關于教育倫理智慧或教師道德及其規范的學問。就學科性質來說,它主要是一門規范和應用的倫理學?!惫P者認為,這一認識雖然秉承了傳統,但仍然是錯誤的。教育倫理學有別于教師倫理學,教育倫理學、教師倫理學甚至有別于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學問。

    為說明這一問題,不妨先作一循名求實的學理研究。倫、理二字在中國古代很早就已出現,《禮記·樂記》中說:“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薄皞悺敝负兔罉氛轮械牟煌澴嗷蛐?,強調其不可混同的實然存在性。還有一種解釋,“倫者,輪也”。一輛車子有兩個輪子才能運轉,強調事物之間的協調?!皞愓撸]也。”綸線貫穿方為布,可引申為關系??傊?,“倫”是一種關系,是一種相互協調、和諧的關系,而這種關系是實然存在的。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倫”主要用于指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孟子》有言:“察于人倫”。趙歧在解釋孟子所謂的倫的含義時說:“倫,序……識人事之序。”東漢鄭玄在注《小戴禮記》時也說:“倫,親疏之比也?!痹诠糯藗円詾槿伺c人之間的關系是固有的、不可偕越的,因而孔子謂之“名分”?!袄怼笔侵袊糯軐W的核心概念之一,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如果說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倫”指一種實然,“理”則更向前跨進一步,具有濃厚的先驗性特征。以今觀之,倫理是一個客觀的關系范疇,是道德產生的基礎和道德修養的終極依歸;而不是道德原則、道德規范、道德評價、道德修養本身。因此,教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應當是教育同經濟及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其任務是解述教育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宗教以及人類之間的實然、應然關系,求證教育的社會倫理基礎。

篇8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展,我國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倫理道德觀念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偟膩碚f,經濟的發展促進了道德的進步和發展。在教育領域,廣大教師在工作中,把自己的學識、能力、寶貴時間無私地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為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涌現出了一批忠于黨的教育事業,致力于教育教學改革,無私奉獻的好教師。但是,也有一些教師的行為與教師的基本道德大相徑庭。

首先,缺乏學術誠信,剽竊別人科研成果,學術腐敗。一些教師缺乏嚴謹治學的態度,缺少求真務實的學風,為了評職稱,出成果,竊取別人的科研成果,濫造學術論文,這些剽竊別人勞動成果的行為,是當前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表現之一。如原浙江大學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論文造假、抄襲他人實驗數據。

其次,以教謀私,搞“有償家教”。有些教師利用本專業的優勢開辦各樣的輔導班,此舉本應無可厚非,但關鍵是本是課堂上完成的內容,卻變成了教師課外輔導獲取經濟收入的手段,影響了正常的教學。

再次,亂收費,接受賄賂。有些教師自編講義、自擬習題、試卷,高價向學生出售,增加額外收入。還有甚者,利用工作之便向學生索要賄賂,如在獎學金的評定中存在不公平的現象等。

第四,缺乏愛崗敬業,進取之心,得過且過。在市場經濟大潮影響下,“跳槽熱”“第二職業熱”沖擊著校園,教師不認真教學,教學成了次要的事。

第五,不尊重學生。有的教師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對犯有錯誤的學生,批評不顧場合,損害學生人格,傷害學生自尊心,不易被學生接受。

諸如此類教師的行為,極大影響了教師隊伍的形象,給教師光榮的職業蒙上了陰影,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勢必影響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三、加強教師思想道德建設的途徑

教育是根本,教師在育人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教師的道德建設尤為重要。

第一,加強制度建設,把師德師風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在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須與科學的法制化管理相結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作保證。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對教書育人成績突出者予以表彰和獎勵,并在教師年度考核、職務晉升等方面加以體現。建立和完善考核機制,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各單位和部分精神文明建設及教育教學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落實到師資管理的政策導向中。建立和完善監控機制,制定規范的教學管理制度,對違反師德師風的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批評和相應的處罰,對情節嚴重并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制”。

第二,師德建設還應取得社會的支持。新聞媒體要積極報道教師師德的先進事跡,形成尊師重德的社會輿論,批評教師中不良的道德行為,并建立社會監督機制,揚善懲惡,形成師德風范與文化氛圍,提高教師的育人水平。

第三,建立抑惡揚善機制,創造良好的職業道德環境。教師的道德狀況,是教師行為的反映和表現。在教師職業活動和生活中,如果善行得不到及時和應有的褒揚,違反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而逍遙自在,不受譴責,那么違規者會越來越放肆,還會引起其他一些職業道德自律意識不強的人起而仿效,以致惡性循環,污染社會風氣。因此,建立抑惡揚善機制,創造良好的職業道德環境,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對我國社會道德風氣的根本好轉至關重要。

第四,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師德師風建設中,要注意歸納、挖掘、提煉師德師風建設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的典型材料,大力宣傳師德師風先進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經驗、好方法,努力營造尊重先進、學習先進、追趕先進、爭當先進的校園氛圍,進而帶動校風學風的建設。要樹立典型,表彰先進,把樹立典型與培育優秀的教師群體的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既抓典型又抓群體,以典型帶群體,以群體育典型,形成良好的互動局面,達到宣傳一個人,帶動一大片的效果,從而樹立正氣、凝聚人心,使整個教師隊伍形成了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第五,完善職業道德的載體建設。職業道德教育要通過一定的載體來實現,沒有一定的載體,活動難以開展,教育難于落實。這種載體包括場所、設施和器材等方面。如教師不準打麻將,應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娛活動,就必須有教工俱樂部、歌舞廳等活動場所;不隨地吐痰、亂拋亂扔,就應設痰盂和垃圾通道等。載體建設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為大家喜聞樂見,容易收到實效,避免形式主義。

第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引導教師自覺進行道德修養?!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中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對擔負著“振興教育希望”的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顯得更加重要。我們一方面要加大宣傳普及力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會議、板報、墻報、廣播等),大力宣傳教師職業道德知識,像掃除文盲、法盲那樣掃除“道德盲”;另一方面,要對初登講壇的新教師進行必要的職業道德教育。通過開展講座、介紹先進人物的師德經驗、專題演講等活動,倡導職業道德新風,使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深入人心,自覺成為廣大教師行動的指南。

參考文獻:

[1]馬健華.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18).

篇9

1993年l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對教師這一概念的界定是:“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边@樣的身份決定了國家和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的高要求。特別是面對青少年學生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在品格上還不成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他們的文明習慣的養成,都會受到教師人格力量的感染和言行舉止的重要影響。一位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將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師以德為先,特別是中小學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

基于新形勢下教師職業發展的特點和原規范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國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于2008年重新修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引起教育界及其他社會各界對教師職業道德內涵和外延的爭論,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過對新《規范》實施后教師職業道德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為更好地促進《規范》的落實,以及提高師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供事實依據。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主要結合新頒布的《規范》中涉及的教師應處理好的四種關系(即教師與教育事業、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家長)過程中,教師的師德觀念和基本素養的建設狀況作為維度編制問卷,問卷中試題的類型分為三種,有單選題、多選題和排序題。調查對象為來自遼寧省內的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遼陽、鐵嶺、朝陽、葫蘆島共十三個市的中小學教師,主要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2份,有效回收率92.4%;其中,城市學校占71.19%,農村學校占28.9%;高中教師占25.8%,初中教師占24.9%,小學教師占37.8%,其他(職高教師、副校長、德育主任、教務主任、科研主任)占11.5%;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上的占48.3%,6~15年的占42.6%,5年以下的占9.1%。同時,輔之以訪談法,就有關新《規范》的要求,對26位中小學教師進行了個別訪談。

二、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目前師德建設中,我們確實能夠發現一些教師表現出的職業熱情和努力工作的勁頭,學生及學生的家長還是認同主要依靠教師的辛勤工作,學生完成了學習的任務,獲得了各個方面的成長;學校領導認同主要依靠教師完成了學校的教育教學任務,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合格人才等遵循《規范》要求帶來的良好的認可度。但與此同時也發現了在教師在履行《規范》要求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其中主要原因是《規范》中所提出的各層次的要求與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之間存在著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教師對師德的價值有清醒的認識,但在工作中卻難以踐履

從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非常重視師德建設。但是,實際工作中,卻出現了很多教師不能認真履行《規范》要求的現實。

首先,教師們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意義與作用有比較清醒的認識。

調查結果顯示,有95.9%的教師了解應遵循的職業道德規范;有75.8%的教師認為,做好教育工作,重要的是“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95%教師認為在從教之前經過系統的教師職業道德的培訓,對其以后勝任很重要;93%的教師認為在任教期間,有關部門或學校專門組織有關職業道德方面的學習或培訓很重要;有96.2%教師認為師范院校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對其今后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理解、掌握和遵循非常重要;有86.6%的教師認為教師應當成為社會群體中的道德榜樣;95.3%的教師認為教師群體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教師工作的職業聲望非常重要;有99.6%的教師認為教師良好的職業行為表現,對學生的成長很重要;教師的職業行為表現對學生的影響,按影響的大小進行排序:89.4%教師認為選擇道德成長、57.5%教師選擇審美情趣;26.3%選擇學習成績;您認為教師職業目前在社會上的地位:45.8%的教師認為目前還一般,但提高的趨勢明顯、只有14.1%的教師認為較低。以上結果反映出大多數中小學教師對職業道德的價值和其在教師職業活動中的作用的認識是正確的,能夠把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作為樹立教師形象和立身處世的首要因素。

其次,學校或者師資培養與培訓部門重視教師職業道德的教育。

調查結果顯示,有61.6%的教師選擇在當教師之前(包括在師范院校學習期間)經過有關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系統培訓;有95.7%的教師選擇任教師期間,教育行政部門或所在學校專門組織過有關職業道德方面的學習或培訓;有67.6%的教師選擇學校或有關部門組織過學習和討論新修訂的《規范》。上述結果反映出各相關部門通過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重視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工作,有助于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水平。

第三,目前教師職業道德現狀不盡人意。調查結果顯示,有28.9%的教師對當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狀況不滿意,滿意的只有6.7%,基本滿意的64.4%??梢?,對于多數教師來說,對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缺乏自信。

調查結果顯示,有41.5%的教師認為我國《規范》沒有得到很好貫徹執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應的表彰和懲罰措施與之配套,30.7%的教師認為職業道德規范本身不健全,缺乏真正的指導作用,14.7%的教師認為向教師宣傳的不夠,13.2%的教師認為教師的道德修養水平不高。以上結果反映出廣大教師對《規范》本身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認識不清,缺乏踐履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調查結果顯示,在“您是否曾經存在這種意識,在工作中應按照《規范》要求自己,而在家庭或生活的其他領域中,應當遵循另外一套道德規范或行為準則?”問題中,有20.3%的教師選擇存在這種意識、31.6%的有一些這樣的意識傾向;有60.9%的教師認為現行的《規范》對大多數教師的教育行為起到較好的規范和約束作用、25.9%的教師選擇對一半左右的教師起到規范和約束作用;有82.7%的教師認為實際遵循的真正約束自己工作行為的職業道德規范,主要來源于個人的道德修養、只有34.8%的認為來源于工作中學?;蛴嘘P部門的要求和培訓。以上結果反映出不少教師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自律,而忽視道德的他律,將道德和職業道德割裂開來,忽視了道德規范的制約和導向作用。

調查結果顯示,76.8%的教師因領導處理問題不公平,偏袒于某些人、69.3%的因領導工作作風不民主,遇事不能與教師溝通和商量等問題而與領導發生矛盾;76.6%的教師不能公平地對待學生;56.7%的教師接受學生或學生家長的禮品;76.0%的教師認為教師間因晉升職稱、工資以及分配獎金和住房等原因發生矛盾;48.4%的教師認為工作中,之所以不能處理好各種關系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被大家認同的處理這些關系的行為準則;32.8%的教師認為2008年修訂的《規范》太理想化,很難完全照著做;92%的教師認為與學生家長發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家長偏袒自己的孩子,帶著某些偏見向教師提出批評意見。以上結果反映出很多教師在工作中還不能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教育事業整體利益、集體利益的關系,與學生、學校領導、同事、家長之間還存在著很多矛盾。

從上述調查反映的問題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與踐履之間還存在著很大差距,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水平任重而道遠。

2.教師有尊重學生的意識,但缺乏尊重學生的行為

調查結果顯示,在組織教學和管理班級時,您是否看重教師的權威:68.9%的教師認為注意樹立教師的權威形象,偶爾也能聽聽學生的意見,19.2%的教師不太看重教師的權威;有人講“學生學與不學是他們自己的事,教師沒有必要為此承擔責任”,這種觀點78%的教師不贊同。64%的教師認為“對諷刺、挖苦學生的行為”是不尊重學生的人格,應堅決避免,34.8%的教師認為生氣時難免出現,可以原諒,只有1.3的教師認為這是一種十分必要的教育手段;78.4%的教師認為當學生在公開場合對您的觀點或要求提出質疑時,愿意與學生共同討論;61.8%的教師完全由學生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選出班級干部;在按照教師認定的惡劣程度選出4項最惡劣的教師行為問題中,有72.7%的教師選擇對工作不負責任、66.7%的教師選擇經常諷刺、挖苦、歧視學生、58.7%的教師選擇打罵或變相體罰學生、53.9%的教師選擇不能公平地對待學生。熱愛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以上結果反映出絕大多數教師能夠正確地認識到應尊重并公平地對待教育對象。

但是,調查結果還顯示,在按照教師行為發生量或者發生頻度的大小選出教師認為發生量或發生頻度最高的4項問題中,有76.6%的教師選擇不能公平地對待學生、60.8%的教師選擇對個人的言行舉止要求不嚴、56.7%的教師選擇接受學生或學生家長的禮品;47.6%的教師選擇對工作不負責任;在是否有給支持或幫助過您工作的學生,在考試成績方面給予適當的照顧這樣的想法問題中,有73.7%的教師從來沒有過,經常有的是2.2%、偶然有的是24.2%;84%的教師選擇曾給予他喜歡的某類學生以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發展機會。關于教師與學生發生矛盾的主要原因:72.5%的教師認為學生在紀律或學業等方面表現太差,教師忍無可忍,對其進行強烈的批評或其它形式的處罰,從而引發矛盾或沖突、59.7%的教師認為有的教師處理問題的方式簡單、粗暴,引起學生不滿、40%的教師認為學生不尊重教師,引起教師的反感。以上結果反映出很多教師在工作實際中,對學生缺乏應有的關心與愛護,不能夠做到尊重學生或公平地對待學生,有違《規范》的要求,引起師生間的矛盾,傷害了學生也傷害了教育。

3.教師期望和諧奮進的工作氛圍,但缺失合作意識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是否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問題中,26.3%教師能做到、66.3%教師基本上能做到;在教育工作中,之所以不能處理好各種關系,主要原因是:48.4%的教師認為找不到被大家認同的處理這些關系的行為準則、28.9%的教師認為學?;蚪萄惺绎L氣不正;教師與教師發生矛盾的主要原因:76.0%教師認為是教師間在晉升職稱、工資以及分配獎金和住房等方面發生了關系各自切身利益的沖突、71.6%教師認為是有的教師本位主義傾向嚴重,遇事只從自己的工作或所領導的班級利益出發,不考慮全局、56.5%教師認為為了在工作競爭中爭得較好名次,不互相支持與合作。以上結果反映出教師們能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期望有一個良好的學校和教研風氣,不認同個人本位主義等,均表現出努力做好工作的良好意識。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們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受到表揚時,經常面臨的情況是:59.8%的教師認為多數人采取漠然的態度、32.4%的教師認為大家真誠向您祝賀、學習。當其他教師在學生中散布貶低您的言行的態度是:49.9%的教師不予理睬、43.3%教師雖然痛恨,但一般不采取同樣的方式反擊,而在教師群體中尋找解決的辦法;面對當前升學壓力,教師間的相互支持和合作:46.2%的教師認為以互相支持和合作為主,在少數方面競爭、28.7%的教師認為以競爭為主,互相支持和合作的空間和范圍極小、只有17.5%的教師認為完全可能進行全面的互相支持與臺作;在教學或班級管理上遇到困難時,首先想采取的辦法是:45.8%的教師選擇自己認真思考,摸索解決的辦法、40.4%的教師請與此相關教師或者教研室的同志會診、幫助解決。以上結果反映出當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困難時,多數還是依據自己的經驗去解決;取得成績也多半靠孤軍奮戰,難以提升層次。教師這種缺乏合作意識狀況的改善,還要期待社會和學校為教師創設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建立科學、可行的競爭機制和保障機制,形成教師職業道德提升的安全的、健康的環境。

4.教師渴望得到學生家長的支持,卻沒有很好溝通

調查結果顯示,81.6%的教師把主動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看成是教師的一種義務;當家長對其子女的教育方法或者管理班級的方式提出意見或建議,25.7%的教師非常歡迎家長提出意見、67.6%的教師認為可以與家長討論、交流、只有1.3%的教師非常反感,立即反擊或作出解釋;有人建議學校中的每個班都應成立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65.2%的教師認為想法是好的,現在還實行不了、32.2%的教師認為應當立即推廣實施。當您本人或您的家庭遇到困難,而您學生的家長又有能力解決您或您家庭的困難,您采取的辦法是:9.3%的教師選擇順理成章地找這些學生的家長幫助解決、38%的教師選擇堅決避免找這些學生的家長、18.4%的教師選擇如果學生表現好,可以找他們的家長,如果學習表現不好,就不找他們的家長、34.3%的教師選擇實在沒辦法時,只好硬著頭皮去找。以上結果反映出大多數教師能夠正確的認識和處理與學生家長的關系,期望和家長積極配合共同教育好學生。但是個別教師還存在一些不符合《規范》要求的認識。

調查結果顯示,有的教師經常把犯錯誤的學生的家長找到學校,進行批評、訓斥,36.5%的教師認為方法不對,但出發點是好的,可以理解、36.3%的教師認為不應該采取這種態度和方法、27.2%的教師認為對有些類型的家長必須采取這種方法;教師與學生家長發生矛盾的主要原因:92%的教師認為家長偏袒自己的孩子,帶著某些偏見向教師提出批評意見、87.9%的教師認為家長與教師間溝通太少,互相不理解、68.2%的教師認為有些家長對子女不負責任,不能配合學校工作;與家長溝通最常用的方式:87.9%的教師打電話、26.6%的請家長到學校來;在您認為發生量或發生頻度最高的教師行為的問題中,56.7%的教師選擇接受學生或學生家長的禮品、22.9%的教師選擇以不友好的態度對待差生的家長。以上結果反映出有很多教師對自身角色的價值定位和工作定位不夠準確,不能夠正確的對待家長、缺乏與學生家長進行良好溝通的方法與技巧,導致溝通障礙。

篇10

高校師德建設從內涵上表現為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倫理、職業技能、職業人格等;從外延上既包括由大學職能衍生出來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道德、在學術活動中的道德、在社會服務中的道德, 也包括由教育活動衍生出來的教師對待職業的道德、對待學生的道德、對待同儕的道德、對待自己的道德。而當今一些教師無法深刻全面認識師德含義, 亦不主動深入學習研究, 僅根據自己的所想所思片面理解, 認為其無關緊要, 將師德培養放在提升教師能力無關緊要的位置, 僅僅做到教書, 而未深刻理解育人。

1.2 專業而不敬業

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本職工作的職責所在及重要性, 僅僅將教師作為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 認為只要運用專業知識去備課、完成相應課時量即完成教學任務, 更有甚者, 備課不認真, 照本宣科, 無視學生需求, 不注重個人道德水平培養, 在授課過程中將自己的不良思想傳播于學生之中, 嚴重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此類教師往往認為專業知識過硬便可教授一門課程, 認為知識的學習在于專業水平與技術能力, 而完全忽視師德對年輕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1.3 物質化嚴重

提高教師待遇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 由此不難看出教師實為一份賺錢不高的職業, 然而在這個話題之下往往有人忽視了教師職業的無私性和神圣性, 從而衍生出日益物質化的氛圍, 部分教師不以學生利益為原則, 不把育人工作置于首位, 而是將個人得失擺在首要, 特別是當前處于教師待遇普遍偏低、青年教師生活壓力較大的情況下, 部分教師將大把時間和精力投入第二職業, 嚴重影響了教學及科研質量, 更有甚者, 不顧教師形象, 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 謀取私利, 在學生之中助長了不正之風, 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敗壞了社會風氣。

1.4 不關注學生

在各大高校師資隊伍不斷擴大的形勢下, 青年教師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的主力軍, 然而青年教師雖活力十足卻往往缺乏教書及育人經驗, 有些人認為對待教學工作只要將課程要求知識傳授于學生即可, 而自己應趁年輕之時抓緊時間提升自身學歷學位、晉升職稱、申報課題等, 將個人利益擺在首位, 無視學生的學習生活, 認為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應全部交由學生輔導老師, 完全忽視高校教師在育人工作上的職責, 忽視學生利益。

1.5 教師形象不佳

教師形象是教師群體以外人員或機構對教師的印象和評價, 長久以來, 人們對教師的印象大多是端莊得體, 莊重優雅, 然而, 由于教師隊伍的逐漸年輕化、多元化, 許多高校教師在自身衣著上過度追求時尚新潮, 嚴重者校園內衣著暴露、濃妝艷抹, 課堂上穿戴隨意, 不拘小節, 這不僅影響了教師的個人形象, 同時也影響了學校的整體形象。有些教師不僅外在形象不佳, 甚至在課堂上不顧教師身份, 言語粗魯, 傳播不當言論, 塑造出惡劣的內在形象。這些行為都有愧于一名人民教師的神圣職位。

2 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

2.1 嚴格教師職業道德培訓, 加強師德認識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培訓對教師健康人格及高尚品德的形成至關重要,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關鍵與核心, 提高教師以師德為先的綜合素質是不斷完善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前提, 這同時也是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基礎。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建設, 持續保持學習的態度, 用最新前沿知識教育、引導學生。高校應盡最大能力為教師提供不斷提升的廣闊平臺, 將師德教育擺在教師培養的首要位置并貫穿整個職業生涯。教師培訓中應將師德教育重點突出培訓, 對于新進青年教師將師德教育作為教師生涯的第一門必修課, 對于中老年教師則應更加強調保持已有教師素養、淡泊名利, 專心育人;將師德典范, 育人楷模凝聚起來, 形成一直支高素質的優秀教師團隊, 并廣泛宣傳, 形成師德濃厚的育人氛圍。

2.2 加強高校教師考核機制中對師德的約束

高校要將師德考核納入教師考核體系并至首要位置, 長期以來, 教師考核大多注重學歷、外語、工作量、論文等方面, 而師德部分考核常常無法有效落實, 因此, 加強考核機制中對師德的約束刻不容緩, 學校應建立健全一套涵蓋專業系統評定、學生家長反饋、教師同事互評、院校監督等方面的完善師德評定機制, 嚴格考核教師師德, 對師德低下者實行嚴格的一票否決, 即年度考核、職稱晉升、干部競選等教師評定工作均不予通過, 情節嚴重者應給予相應處分, 對師德突出者設置相應獎勵機制, 以此突出師德培養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 使廣大教師不被利益驅使, 在提升自生素質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2.3 培養高校教師的責任意識, 注重與學生溝通

責任是一種職責和任務,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責任是必不可少的素質, 這也是職業道德提出的要求, 作為教師, 無論教課與否、專業為何都應時時刻刻保持一份責任心, 對所教課程負責, 對所教學生負責, 對學校負責, 對社會負責, 對國家負責。高校的職責在于為社會輸入新鮮血液, 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 教師身處其中, 責任之重大, 不容忽視。教師對學生負責最關鍵點在于與學生保持良好溝通, 課堂上要展開充分的專業知識溝通, 時刻掌握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情況, 及時改進授課方法, 對學生專業負責, 在課下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 定期與學生開展交流活動, 促進學生對教師角色由課堂師者到課下長者的轉變, 逐漸與學生形成情感體驗, 對學生思想負責, 在提升學生對教師認同感的同時增加教師成就感。

2.4 注重高校教師禮儀培訓, 提升教師形象

禮由心生, 儀由外表, 人的內在素養決定外在的言談舉止及儀容儀表, 教師禮儀是指教師在其工作崗位上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高校應注重教師禮儀培訓, 使每一位教師做到擺正位置、端正態度、以生為本, 做一名語言規范、形象親和、態度隨和、方式恰當的禮儀型教師。同時, 高校應制定出符合教師形象, 順應當下審美的高校教師形象標準, 每位教師應對照標準對自身存在問題進行分析, 及時彌補不足。高校可開展教師形象系列賽事, 在提升教師素質同時樹立教師在學生、家長及社會中的新形象, 切實做到以身傳教, 用良好的教師素質促進每一位學生成長成才。

3 結語

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高校教師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擔者, 教書育人的過程, 不僅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獲取專業能力的過程, 更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 教師所肩負的職責不僅僅在于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傳授, 育人之任不容小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對學生、對學校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 這一素養并非與生俱來, 也非一蹴而就, 這不僅僅需要教師從自身做起, 嚴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則, 以身傳教, 更需要各級部門及廣大社會的關注, 在全國上下形成良好的師德氛圍, 樹立師德典型, 發揮榜樣作用, 使每一位教育人意識到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從而提升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羅瑩.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途徑淺析[J].高教學刊, 2016.17:201-202.

篇11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是人們從事某一職業最基本的條件。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履行教書育人職責時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的總和,簡稱師德。教師職業道德是對教師整個群體普遍性要求,是對教師群體的一種約束。

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中,具有教師職業道德的人數畢竟占多數,是教師隊伍的主流,并且不斷涌現出優秀教師,連續兩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就有中小學老師,他們師德高尚,堪稱典范。但是,也有一些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表現有失規范要求。本課題所做的一個西安地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及生存狀態問卷調查顯示:希望變換職業的教師人數占25.99%;投入職業精力90%―70%的教師占44.05%,投入職業精力70%―50%的教師占6.17%,投入更少職業精力的教師占1.32%;以教師職業為謀生手段的教師人數占5.73%;偏愛優生、忽略差生教師占9.25%;不喜歡這個職業的教師占4.41%;對于體罰學生行為認為很有必要教師占7.93%,認為沒必要的教師占43.61%,視情況而定的教師占48.46%;在壓力下不能堅持職業操守的教師占4.85%,在壓力下不一定能堅持職業操守的教師占12.78%; 6.61%的教師持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對待工作;認為諷刺挖苦學生是一種必要教育手段的教師占3.52%,生氣時難免出現諷刺挖苦學生的情況、這是情有可原的教師占3.52%。

廣西中小學教師師德現狀調查顯示,45%的教師認為“每一門課、每堂課都貫穿思想教育是非常困難的”?!敖虒W永遠具有教育性”,每一門課,每一堂課,都具有教育的因素,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書育人。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一些中小學教師對教師的職業道德存有不正確的認識,一些教師的行為有違于教師職業道德要求,師德建設工作仍然是任重而道遠。

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的影響

1.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理想化,影響教師職業道德的踐行。

傳統中國是一個以道德教化在先的國家,很重視培育公民道德倫理素養,教師又是培養中國精英人才的職業,自然對教師職業道德要求很高。其結果造成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要求由理想化走向神圣化。公眾心目中的教師總是:嘔心瀝血,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并為此忘卻了自我、家庭和個人健康。教師職業是“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樣的教師才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教師。這種思維定勢,作為對教師職業神圣性的褒獎,作為教師個人道德追求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以此作為對每一位師的道德要求則顯然是不合情理的,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如果教師們都只求付出,不求索取,教師職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從何而談。教師職業道德的崇高境界,恰恰忽略了教師作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和生活幸福感的追求。

所以,現有的教師職業規范中的有些內容已經成為教師沉重的精神壓力,給教師帶來了焦慮感,和對職業道德追求的無望感。其結果使許多人對這個職業望而生畏,影響社會公眾對教師職業的選擇,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度以及對教育事業的投入精力,進而影響教育質量。所以,需要對教師職業道德重新進理性思考。

2.較高社會期望與較低社會地位的落差,影響了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表現。

教師群體是一個文化素養較高的群體,職業歷練了他們有思想、有個性,有創造力,不斷追求自我理想的實現,自我的價值體現。但是,社會收入制度,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怪現象依然存在。許多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收入與許多行業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中小學教師的福利待遇也偏低,在住房、子女就業、福利待遇等方面都有一定局限性。

這種情形之下,不少教師受功利主義價值取向的影響,不愿意承擔默默無聞地教書育人的角色,不甘心成為“蠟燭”、“鋪路石”這樣的角色,他們認為自己的生存狀態與社會對他們的職業要求以及為取得這一職業資格所付出的代價極不相稱,希望社會能更多的重視其自我價值的實現。每個教師的價值體系和職業理想追求各不相同,教師職業道德的認識與素養也就千差萬別,良莠不齊。

3.現有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的局限性。

現有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籠統、模糊、抽象,難于在實踐中操作。例如,師德規范中規定,教師要關愛學生――保護學生安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可是具體怎么做是達到了這個要求呢,沒有具體說明。而美國全國教育學會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規定,當學生的學習、健康及安全受到危害時,教師應為保護學生做出恰當努力。美國的這個規定就更具體和切合實際。我國的師德中教師關愛學生的要求是尊重學生人格,怎么做是尊重學生的人格,沒有說明,美國教師職業道德中就說明,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表現在:在學生的求學過程中不應無理限制學生的獨立行動,不應該無理阻止學生接觸各種不同的觀點,不應故意隱瞞或歪曲有關學生進步的主題內容。

由于師德內容的空洞虛無,這些條款不夠清晰,缺乏條理化,沒有建立起不同行為沖突時的優先順序,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使得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評價難以進行,也影響到教師行為表現。

(二)教師職業壓力過大造成了教師行為失范

根據新浪教育頻道和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2005年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顯示,80%的被調查教師壓力大、近40%的被調查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另有資料顯示:有30.2%的教師認為教學任務繁重,有25.3%的教師認為科研任務繁重。

現在社會流行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于是,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教師的責任,孩子不愛學習是教師的責任,學生道德水平下降也是教師的責任。現在家庭教育非常重視智育,忽視德育,把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齊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推給了學校一方。社會的苛求對教師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有些老師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諷刺挖苦、惡語相向,有些老師歧視差生,有些老師體罰和毆打差生,出現了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現象。

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重,工作時間長,新課程改革之下,教師也要不斷學習進步,教師聘任制的實施,教師崗位競爭加劇,導致教師人人自危,以上種種原因,使得教師都忙于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忽略了對自己職業道德的培育與提高。有些教師在重重重壓之下,出現職業倦怠,出現職業道德行為失范。

(三)教育管理制度的影響

雖然素質教育已實施多年,但現有的中小學依然是應試教育為主,以升學率的高低評價學校、以學生的成績好壞決定教師個人的晉升與獎勵。許多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門將學校統考成績排名向社會公布,有的學校將教師和班級成績排名在校內公示,作為激勵教師進取的手段。這種外在的強大的功利性評價與管理,導致教師內驅力扭曲,只看到自己的經濟利益,忽略了自己的社會職責――教書育人,忽視了自己職業道德要求。

三、構建教師職業道德的對策

(一)以專業的角度,重新審視教師職業,建立多贏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1.教師職業道德內容要有層次性。

職業道德標準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制定,既要從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學生利益等角度出發制度,也要考慮從事教師這一行業人員的需求、感受與利益。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應該是既維護這個行業的社會效益,又有利于從業人員的可持續性發展。

目前師德建設中,過度關注師德的最高要求,忽視了對師德底線的規定。所以,教師職業道德內容,既要考慮崇高理想,又要考慮教師的現實處境,教師的個人利益。例如,公正、公平、民主的對待學生,應是師德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獻身于教育事業,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理想境界。在師德規范中明確基本要求和崇高境界,使教師清楚最低要求和發展追求目標,以利于教師實踐操作。

2.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多關注具體的教育實踐當中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追求的目標是建立最基本的教育教學秩序,維護教育行業中各方利益。我們現有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在內容與實施方面都過于籠統化與,不利于教師實踐。所以,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要所涉及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而言,是調節各方利益的具體的行為規則。例如,關愛學生方面,可以細化到如下內容:不應故意使學生處于尷尬或受貶低的處境中,批評學生時不應使用侮辱性的語言,不應利用與學生的職業關系謀取私人利益;在愛崗敬業方面,可以細化到如下內容:上課不接聽電話,認真回答學生的問題;在愛國守法方面,不出具不符合事實的專業資格證明,等等。

(二)建立合理的教師職業道德激勵機制

1.加強職業道德宣傳。

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紀律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范。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因此,職業道德有時又以制度、章程、條例的形式表達,讓從業人員認識到職業道德又具有紀律的規范性。

社會和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加大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宣傳。通過定期學習師德文件、辦師德板報、張貼標語、師德先進事跡報告會、媒體報道等形式,讓師德教育深入人心,讓社會公眾有條件監督教師的品行,讓教師們時時牢記自己的職業職責。

2.把師德表現納入教師考核體系中。

將教師職業道德表現與教師的聘任、獎懲、培訓、辭退以及教師職務晉升、工資晉升相結合。對師德敗壞、社會影響惡劣的教師堅決取消教師資格,清理出教師隊伍,純潔教師隊伍,并由此引起教師內心深處對師德規范的敬畏感,促進師德建設。

(三)注重教師職業道德培訓

職前師德教育和職后師德教育相結合。一個教師良好的師德形成,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它需要教育實踐,需要道德體驗,需要在道德意志和道德習慣的養成,才能把外在要求內化為個人素質,體現于行動中。師德的形成與發展始終是動態漸變的過程。所以,師德建設是伴隨著教師職業生涯于一生的工作。現實中,師范生在校期間為了取得教師職業資格證而進行為時有限的師德課程,在教師繼續教育中,幾乎沒有職業道德教育。

所以,經常性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是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基礎和前提,同時把師德教育納入教師繼續教育體系之中,才能使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深入與強化。

在職業道德上適度提高進入教師行業的門檻。要挑選人品好,熱愛教育事業、人格完善、心理健康、不斷追求上進的人進入教師隊伍。

(四)教師不斷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

師德主要通過教師的內心信念而起作用,要依靠教師的自我意識和自律行為。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只有真正在內心樂于接受師德規范,自覺以此來規范與約束自己的言行,并由行為后果引起情感反應,才能使師德規范由外在強制性要求轉化為內化自律機制,真正提高教師個人職業道德修養,使教師人格走向成熟,綻放出誘人的人格魅力,教師職業道德也才真正具有其生命力,實現師德建設的目的。教師要用積極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工作,經常從自己的努力中獲得成就感和樂趣。

參考文獻:

[1]王曉娜,丁莉.從為人師表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8.1.

[2]陳學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3]崔素芹.對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思考及建議[J].德育縱橫,2009.12.

篇12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xx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xx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我區共有252名學員參加了“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項目的培訓,包括:組織骨干教師利用暑期時間到教育學院參加集中培訓;教育學院教授來我區送教上門,全區150名小學英教師接受教育學院的教授、專家傳授知識;教育學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來到了漷縣中學,聽取了校長的有關匯報,針對學校

年青老師多、教師隊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礎這一有利條件,跟蹤指導活動結合學校發展,以教師反思為切入點,安排了3次講座。并確定漷縣中學為“綠色耕耘行動計劃”課題研究試驗基地。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通過課堂教學實錄、教育科研論文、調研報告、教學課件、個人成長案例、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技能等一系活動對推動我區新課程改革、提高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師在組織小學英語全員培訓項目上大大強化了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參訓學員一致感到此次培訓收獲很大,這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訓結束后,教育學院組織了以區縣為單位開展得教學技能展示活動。我區代表隊經過積極準備、認真訓練,榮獲教育學院組織的“20xx年京郊小學英語技能展示”活動的“教學設計獎”,獲得獎杯和獎狀。

(二)學歷教育

為提高我區教師學歷層次,拓展學科專業知識,20xx年在我開辦學歷教育班16個,共有學員1276人。2006年新招學歷教育班四個,包括中文、教育學、英語本科班,小學藝術教育大專班,共計232人,錄取率在75%。研究生課程班:上半年已經結業5個班,共200人。20xx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進入培訓階段。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xx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顒樱瑤尤珔^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xx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沙掷m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矗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的教學反愧優秀案例評癬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組織了全區中、孝幼、職、成教師繼續教育總結表彰會,認定通州區中、孝幼、職、成學校校本培訓示范校12所,表彰先進個人32名。此項活動對下一階段我區繼續教育工作深入開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xx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在“信息技術教育”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四、20xx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xx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2、培訓的時間長。20xx年暑假培訓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師在進行培訓,時間達到了43天。平時的雙休日也安排了培訓,時間超過了“八五”、“九五”以來的任何時間的培訓。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篇13

[Abstract]Ethical standard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decide the true meaning of higher education.In the context of popular education,university tea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utility and there exist some aspects of teachers’ ethical issues,e.g.lack of professionalism,emphasis on business,lack of care for the students,pursuit of quick success,a serious academic corruption,neglect of training content,styl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lack of teachers’ethical issu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university teachers;occupation morality;countermeasures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教師勞動所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是建設和諧校園的根本所在,教師職業道德的高低會影響大學的未來發展。伴隨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學生數量的大幅增加使得高校教師們承擔起更重的教育教學的責任。但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正處于一個波動時期。由于各種原因,高校教師隊伍在職業道德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這將直接影響到教書育人的質量。因此,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一、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

市場經濟對教師的沖擊很大,部分教師不滿自己的收入狀況或職位發展狀況,心理不平衡,消極對待教學工作,缺乏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得過且過。還有的教師是“身在學校心在外”,把教育作為自己的副業,而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能獲得更多實際利益的工作中去。這樣,就很難保證教學的質量。

1.注重功利,缺乏敬業精神

高校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身負教書育人、傳道授業的重任,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師的天職。然而,部分高校教師不能妥善處理理想和功利的關系,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偏差,對于教育的工作熱情日益淡漠。有的教師以功利原則來對待工作,爭名逐利、見利忘義。有的教師不安心教學工作,置學校和學生于不顧,擅離職守,一味追求個人物質利益。這些教師缺少對教師工作的認同感和使命感,他們在教學中照本宣科,敷衍了事。他們也不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在科研上態度不嚴謹,甚至照搬別人的成果,助長了我國高校日益嚴重的學術腐敗及學術泡沫現象。

2.偏重業務,對學生缺少關愛

高等教育承擔著兩大功能,即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育人功能是社會功能的基礎,社會功能是育人功能的表現。然而部分高校教師過分注重業務發展,特別是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較多的精力。在教學中,部分高校教師只注重書本知識的講授,不注重對學生品格的熏陶、智慧的啟迪,與學生感情淡漠,忽視了道德上的言傳身教。由于教師缺少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忽視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與情感需要,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誤解乃至質疑,師生關系淡漠,甚至異化。

3.急功近利,學術腐敗嚴重

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是高等學校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然而近年來,隨著媒體的不斷披露,部分高校教師違規、違法、權學交易等學術腐敗現象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有的教師在搞科研時急功近利、敷衍了事、態度不嚴謹,通過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或者偽造、修改研究數據進行學術造假,有的教師將學生的學術成果據為己有。例如,有些導師指派研究生到自己的公司里工作以“研究”為名,無償占用學生的學習和研究時間,甚至以金錢或其他方式換取他人的學術成果,有的教師作為科研項目負責人,假借各種名目違規使用經費,為自己謀利。種種的學術腐敗行為助長了學術研究的歪風,阻礙了中國大學科研的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4.忽視內涵修養,缺乏師表風范

高校教師應該是真善美的體現和統一。教師的人格美,主要通過教師的神態、儀態、教態表現出來,能夠體現人的內在素質和精神面貌的整體形象。然而部分高校教師只注重外表的包裝和修飾,而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內在修養。那種為人們尊崇的“誠于中形于外”的師表風范悄然退出人們的視線。有的教師自由散漫、遲到早退、上課照本宣科;有的教師舉止粗俗、語言不文明,等等。這些言傳身教不禁讓人堪憂,他們怎么能夠成為學生的表率?

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問題的原因分析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教師的師德和教書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當前社會利益格局重組及沖擊下,有失師德規范的現象屢有發生,師德缺失現象也影響到了學校的教育質量,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規格。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

1.物質利益至上,倫理價值錯位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發展帶來了社會各個層面的利益調整和利益分化,這對整個教育領域包括教師的思想觀念不可避免帶來巨大沖擊。市場經濟交換原則的沖擊,使一切從“良心”出發的教師職業幾乎被徹底地裹挾進了流俗。整個社會價值觀念和利益呈現多元化傾向,市場經濟的利益導向性使部分高校教師的倫理價值觀念發生了價值偏移和錯位。部分教師放棄了教育的倫理價值而追求經濟利益,把市場經濟的交換原則搬進了學校,把師生關系異化成了老板與雇員的關系。另外,高校青年教師承擔著較繁重的教學任務,同時面臨著職稱晉升、學歷提高以及家務等多方面的壓力。但是,作為高校教學主力軍的青年教師由于職稱低,在利益分配上處于不利境地。這使得部分教師的心理失衡,其敬業精神也大打折扣,師德失范現象時有發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2.高校忽視師德建設,存在觀念誤區

一直以來,高校往往以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來衡量教師好壞,而很少關注其思想道德品質。近年來隨著就業形式的嚴峻,高校教育也發生了變化,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一些學校把成績作為教師評價標準,如班級的英語四六級通過率、教師論文科研數量、學生就業率等成為衡量班主任、任課教師、學校領導政績及師德的標準。這就容易產生高校教師學術腐敗等問題。在觀念上,學校認為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主體,其品質和作風一般是合格和過硬的,因此對師德建設不予重視;有的教師認為教師品德好壞與教學效果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由此忽視了自身道德品質的修養,放松了對自身的要求。

3.高校缺乏健全有力的師德評價制度,師德建設效果不佳

當前高校有關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方面的規章制度有很多,但這些制度性規定不夠明確具體,缺乏可操作性。目前許多高校每年都會對教師作業務和師德方面的考核,并把考核結果與本人的職稱晉升、工資升級等掛鉤。但是師德評價一般是照搬已有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評價標準過于抽象籠統,使師德評價流于表面,實際操作性不強。此外,在許多學校教師考核中普遍存在重業務考核、輕師德評定的做法。很注重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成績等硬指標,而忽視教師的政治思想、工作態度等,對教師品德的細微方面視而不見,對職業道德狀況往往模糊處理,沒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考核機制。師德評價也僅僅局限于校內,局限于八小時工作以內,即使出現違背師德的現象,校方也是以罰代建,以通報批評、扣除獎金之類的強制措施來警戒當事者,而不是進行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并從健全制度上來防止類似情況的再發生。這樣,教師考核就難以奏效。

三、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對策

1.提高教師個人修養

教師只有提高個人修養,才能擔起育人重任。高校教師一方面應加強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知識以及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從而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自守,吸取優秀的傳統文化精華,陶冶情操,提升內在涵養,開闊視野,使自己擁有高尚的品德和博大的胸懷,成為學生可信賴的師者。另一方面高校教師應積極參加教育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刻苦鍛煉,提高實踐能力,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總之,高校教師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提高個人修養和職業道德水平。

2.營造良好環境,實現人文關懷

要在社會上提倡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關注教師現實利益,保護教師合法權益,提高教師經濟待遇,改善教師生存條件,關心理解教師,尊重包括高校教師在內的廣大教師的人格、尊嚴,維護教師的權利,提高教師社會地位。這樣,高校教師才能以良好的心態、飽滿的熱情、認真的態度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職責。在校內,對于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方面的引導,尤其要給年輕教師實踐機會,引領他們逐漸成長并認同教師這一職業,要創造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師生共同參與,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和相互理解,讓教師充分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從而能夠主動提高個人修養。

3.做好教師的崗前培訓,確立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

學校要重視對于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采用專題講座、師德報告會等多種方式,加強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使教師們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變。關注教師心理與人格方面的發展,及時給予心理輔導和引導,讓教師明確自身權利與義務,了解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理解并掌握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確立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做到為人師表。

4.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制度

目前,高校教師的考核制度在衡量教師成績的標準上比較單一,通常只是以學術成果為重要參考,對教師道德狀況評價較為模糊。我們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使教師職業道德要求制度化、規范化。在前期廣泛征求師生意見,分步提出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并在師生中做好宣傳工作,以使每一位教師充分理解自身職責與義務。考核評價的指標體系應統一明確,易于操作。評估力求公平、公正、公開。學??蓪⒔處熉殬I道德考評標準與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優評先等掛鉤,優先安排那些職業道德評價好的青年教師外出進修、深造等。獎罰分明的措施定要落到實處,從而在制度上促進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提升。

四、結束語

高校教師作為主流的知識分子,其職業道德水平決定了高等教育的真正內涵和質量。為此,每一位高校教師都要本著對社會、對歷史的負責任的態度,“修身養性”,跨過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門檻,才能真正擔當起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任。

參考文獻:

[1]錢煥琦.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概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安身健.當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9(1):93-94.

[3]包蘇紅.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之我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3):40.

[4]單清清.教師職業道德的現狀分析與構建[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5):242.

[5]李曉彥.當前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

[6]曹根記,鄧驗.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內化機制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2)

作者簡介:

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特黄特黄aaaaa大片| 日韩女人做爰大片|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欧美18性精品|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日日干综合 五月天婷婷在线观看高清 九色福利视频 | 麻豆网站在线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亚洲精品中文一区不卡| 欧美18性精品| 国产91丝袜高跟系列| 可以免费看污视频的网站| 91麻豆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 国产精品 日韩|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生活片| 高清一级片| 天天色成人| 一级毛片看真人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视| 国产a免费观看| 亚飞与亚基在线观看| 欧美爱色|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高清| 亚洲精品影院| 久草免费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 日本伦理网站| 亚洲 国产精品 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午夜欧美成人香蕉剧场|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69堂|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亚洲 国产精品 日韩| 韩国毛片免费大片|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影院| 成人在免费观看视频国产| 亚州视频一区二区| 美女免费毛片| 欧美日本免费| 日本伦理黄色大片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乱人伦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明星 |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 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视频久久久| 香蕉视频一级| 黄色福利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臀|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天天做人人爱夜夜爽2020毛片| 香蕉视频一级| 好男人天堂网 久久精品国产这里是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男人天堂网2021 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综合激情 | 亚洲精品影院| 日韩免费片|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综合| 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女人做爰大片|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日本免费乱人伦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12| 在线观看成人网| 好男人天堂网 久久精品国产这里是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男人天堂网2021 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综合激情 | 免费一级片网站| 国产91精品一区|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 日韩女人做爰大片| 欧美α片无限看在线观看免费| 91麻豆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1024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臀|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 免费一级片网站| 国产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一级做a爱过程不卡视频| 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九九干| 天天做人人爱夜夜爽2020毛片|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 精品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毛片播放| 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日本特黄一级| 欧美夜夜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www.99精品 香蕉视频久久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播放| 美国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 国产精品 日韩| 欧美夜夜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www.99精品 香蕉视频久久 | 亚洲精品影院一区二区| 国产a一级| 午夜久久网| 99色视频在线|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九九热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在线| 999久久66久6只有精品| 国产一级生活片| 午夜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深夜做爰性大片中文| 日本特黄一级| 黄色福利片|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特黄一级| 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a级片免费看| 久草免费在线视频| 韩国毛片免费大片| 黄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 日日爽天天|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州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毛片视频| 久久99爰这里有精品国产| a级精品九九九大片免费看| 久久久久久久网| 欧美大片a一级毛片视频| 成人a大片在线观看| 韩国毛片 免费| 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欧美夜夜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www.99精品 香蕉视频久久 | 99久久网站|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极品精频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 国产原创中文字幕| 日本特黄一级|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毛片的网站| 天堂网中文在线| 香蕉视频一级|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韩国毛片免费大片| 欧美日本免费| 亚洲第一页色|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 级 黄 中国色 片| 韩国三级视频网站| 久久成人综合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免费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好男人天堂网 久久精品国产这里是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男人天堂网2021 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综合激情 |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日本国产| 成人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毛片免费大片| 可以在线看黄的网站| 亚洲www美色| 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久久| 国产a一级| 日本在线www|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高清一级做a爱过程不卡视频| 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99色吧| 九九精品影院| 日韩综合| 韩国三级视频网站| 韩国毛片免费大片| 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 a级精品九九九大片免费看| 可以在线看黄的网站| 成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