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鄉村音樂教育現狀及對策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許多鄉村學校至今仍把守著應試教育這根“纏身令”,以提高升學率為惟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師的工作成績。加之鄉村學生從小就受一種只有考上大學才能脫離農村的“傳統”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統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學,只要是高考范圍之外的課程,一律不去“浪費”時間?;谶@一思想,音、體、美自然成為可有可無的“小三門”,被視為正常教學的附屬品。
此外,鄉村小學大都實行包班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遇上一位思想活躍、又有音樂愛好和音樂素質的包班教師還可能靈活地給孩子們安排幾節音樂課;反之,孩子在整個小學階段也就幾乎與音樂斷絕了緣分,這對于無數渴望美、向往美的兒童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2、音樂師資缺乏并質量堪憂[本文轉載自文秘站網-找文章,到文秘站網]
師資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校在某學科領域的教學水平。鄉村學校音樂師資嚴重“貧血”,多數學校無專職音樂教師;即使有專職音樂,其專業基本功也是十分薄弱。據對某縣中小學校的調查顯示,僅有63的中學和25的中心小學配備有專職音樂教師,在全部音樂教師中,畢業于相關專業的又僅占音樂教師總數的26,即使這一部分人,為考核工作實績及晉升評優的需要,有有近半改教了數學、語文等“主課”,音樂只是兼教。如此指導思想,教師的專業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學設施嚴重不足
教學條件是學校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同時又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促進。但許多鄉村學校因為對音樂教育的漠視,不可能投資于音樂教學設施的善。有的學校連一架普通的風琴也沒有,更談不上手風琴、鋼琴、電子琴、音響、音像及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還有的學校即使有一些音樂教學設備,也水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學,而只在少有的公開課、比賽課時偶爾亮相一下,其余時間則束之高閣,置于柜子里如同文物展覽。
4、教學不規范
不少鄉村教師,尤其音、美教師缺少與外界的交流和借鑒學習,也少有本地區同行之音定期的教研活動,對國內外最新教育動態及先進教學方法知之甚少,教學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數教師無法勝任新《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諸如對自彈自唱、即興伴奏等要求感到力不人心;不少人不會備課,缺少教學資源,更無從設計規范的教案,探索新穎的教學方法;音樂課上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乏味,單一的教學形式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針對我國鄉村學校反映出來的上述問題,迫切需要采取相應對策:
1、改變思想觀念,提高對音樂教育功能的認識
關于美育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早有先見:孔子的“六藝”,“樂”居第二;法國大文豪雨果的開啟人類心靈的三把鑰匙,音樂為其中之一。大量科學實驗證明了音樂在塑造人的品格方面所具有獨特功能。當今,城市中的許多中小學在業余時間接受歌唱、舞蹈、樂器、美術等藝術訓練,同時又有非常出色文化課成績。
要改變當前鄉村的音樂狀況,應首先提高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各極管理部門及廣大鄉村音樂教師應轉變觀念,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按《大綱》要求實施音樂教育;加強提高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充分認識音樂教育在鄉村不是可有可無的附屬品,而是開啟學生智力、增強道德觀念、提高審美能力的啟迪良友,使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全面發展;正確處理和解決“正課”與音、體、美等“副課”的關系,讓鄉村音樂教育正常有序地開展起來,使其真正成為推行素質教育的主力軍。20__年,教育部體衛藝教司的主要工作要點中即包括“有針對性地加強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工作”,這說明國家已開始將鄉村藝術教育作為一個特別關注的問題列入工作日程。
生活在廣闊農村的鄉村學生,時時浸泡在鳥語花香和民歌民謠之中,對大自然的感受也更為深切。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城市學生所不及。我國近代偉大的革命音樂家聶耳、冼星海、賀綠汀等都曾受過鄉村音樂的熏陶。
2、加強音樂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
根據廣大農村藝術師資嚴重不足的現狀,為基礎教育輸送人才的各級師范學校應結合社會需求,體現靈活而有針對性的辦學原則,如利用暑假及業余時間函授辦班;縣區中學師范、進修學校利用本校條件開設短訓班,并要求學生除搞好文化課學習之外,加強專業訓練,做到多能并兼;此外,縣鄉也可利用假期時間聘請教師,有組織地挑選鄉村學校有條件的音樂教師,集中輪訓。在此帶動下,在崗教師更應鉆研業務,研究教學方法,讓校園重響歌聲、樂器聲,使學生切身感受到音樂之美。
:請記住我站域名3、加強對教學設施投入,有計劃地開展文藝活動
篇2
教學科研動力不足,訪談中,多數教師表示由于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都不重視音樂課,音樂教師受不到應有的重視,導致大部分農村小學音樂教師都是以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來面對工作,所以多數教師也不愿意搞教學科研。可以看出,雖然大部分被調查的農村小學音樂教師都具有一定的教學科研意識,但教師們的教學科研動力嚴重不足,許多音樂教師表示,不知道怎樣寫出高質量教學科研論文,也不知道怎樣進行教學課題研究。這些數據和訪談表明,目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相當低下。因為農村小學的條件不好,收入不高,導致教師們無心也無力購買更多的專業類或者教育、教學類雜志、書籍學習。另外,因為學校的經費有限,大部分農村小學都沒有圖書報刊室,更別提互聯網上的教學科研數據信息資源。即使在設置有圖書報刊室的學校,其圖書報刊室里也多以陳舊過時、消遣性書籍或黨政性報刊雜志居多。這些都表明目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科研資源極其匱乏。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小學音樂教師還是處于邊緣化的境地,不少農村學校領導既不倡導教學科研,也不肯定教學科研活動,對教學科研成果也少予獎勵。由于沒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和適當的激勵機制,導致教師們的教學科研價值得不到承認,教學科研積極性也沒有得到保護。音樂教師也只有在文藝表演、唱歌或器樂比賽時才被重視。所以,造成了多數農村小學音樂老師側重點不在這,我國一大部分小學音樂老師能力不行,都是由中等師范學校培養。中師十分注重學生教育教學技能培養,而對學生的教學科研意識、教學科研知識和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較為不足,導致許多中師畢業的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教學科研能力低下,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在職培訓機會不僅很少,而且缺乏專門針對山區小學音樂老師的培養和鍛煉。雖然絕大部分的山區音樂老師能夠認識到教學科研必要性,但是對于科研與教學的同一性認識很欠缺。在教學與科研兩者的地位上,不少教師沒有認識到科研與教學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作用,把教學與科研分割開來,認為把教學工作做好才是自己職業的根本,導致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普遍重教學而輕科研。
三、思考與建議
大力開展針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在職培訓項目,通過參與式培訓、專題講座培訓、現場觀摩學習等多種培訓手段,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科研知識、教學科研方法以及教學科研能力。農村小學音樂老師應該改善自己的狹小的觀點,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應樹立教研一體化、教學就是研究等新的觀念。認識到教學科研工作從來不是額外的工作,教學和研究也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張皮。同時,農村小學音樂教師還應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統計等教學科研的工具性知識,了解和熟悉教學科研的基本過程,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科研能力。
我國現有農村中小學90多萬所,其中音樂教師才近10萬人,遠遠不能滿足教育需要。另外音樂教師的待遇低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育部門領導者不重視小學音樂教育;2.同行們的蔑視;3.社會生活環境中音樂老師不受人們的尊重。
在中小學開設音樂課的主要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在生活中很多學生都喜歡聽音樂但是不懂樂器,甚至對音樂的知識懂的也很少,就像一個班級有50名學生都會唱歌,但是沒有一個認識音樂演奏的譜子。根本不會視唱。還有學生對欣賞樂器,對樂器也充滿了憧憬,在老師示范和距離的同時,學生就像看戲法一樣,時不時的發出哈哈的笑聲充滿了神秘和憧憬,大部分學生都喜歡聽流行歌曲或者搖滾樂,這充分的說明了鄉村音樂已經遭到了淘汰,農村音樂老師的教學效果和實際達到的目標相差太遠。導致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降低。所有的教學設施都是教育基礎的保證,由于很多原因,在農村教育中,音樂教育不受到認可,沒有地位。音樂的硬件配備也受到了影響。在一些貧困的山區中,一些基礎的生活條件都沒有,更不用說電視,電腦了。就像課桌板凳都成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老師的信息受到了封閉,這都是最重要的問題
四、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對策
(一)更新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改變當前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狀況,首先黨政教育主管部門和音樂教育工作者要轉變觀念,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放在提高我國全民素質的高度,有長遠的教育眼光,將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這一變革,大力倡導音樂教育的新理念。其次,建立正確的教師評估機制,徹底消除“正課”與“副課”的偏見,把音樂擺到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讓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正常有序地開展起來,讓音樂課成為中小學教學內容的一個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